向女士今年59岁,2024年11月,向女士在一次常规体检中,做肺部CT扫描发现右肺上叶有个0.5厘米的磨玻璃状结节。当时,医生嘱咐向女士要定期复查,最好3个月后再检查一次。
2025年春节过后,快到2月底的时候,向女士遵照医嘱去拍了CT复查,复查结果却显示磨玻璃结节竟从0.5厘米长到了1厘米。虽说当时向女士的身体还没有任何感觉和症状,但向女士觉得这不能掉以轻心,得找医生看看。
3月上旬,向女士顺利挂到了北京某医院胸外科的门诊号,找医生看诊。医生仔细对比向女士两次胸部CT的胶片后,说既然结节在长大,那建议不管好坏就做手术切除掉。向女士想了半天,决定听医生的做手术。

3月19日,向女士在北京某医院住院,准备做手术切除肺结节。19号和20号这两天,向女士完成了身体的各项检查,包括血全项、尿、便、胸 CT、心脏动图、颅脑 RM 核磁、左右下肢多普勒、颈和椎动脉彩超、颈部淋巴结、肾上腺、消化系统彩色多普勒检查等。
3月21日,也就是手术前一天,主治医生亲自查房,再次对比最早的CT胶片后,上午便确定了手术方案是三孔胸腔镜楔切。当天,主治医生耐心地给向女士讲解了手术方案,十分贴心。之后,护士还来来交代术前安排,告诉向女士当晚8点以后要禁食禁水。

3月22日,也就是手术当天,一早护士就来给向女士输液,并插上了尿管。中午12点半,向女士的定位手术时间到了,坐着轮椅到了CT室外等候。下午1点,显示屏上出现向女士的名字,向女士就裸露上身侧卧在CT台上做了局麻,然后用时30分钟左右做完了定位。
定位时,只要听清医生口令,按医生说的做,向女士感觉并无明显痛感。定位完成后,向女士坐着轮椅回到病房等待手术室来人接。一直等到下午2点,向女士被手术床接去三楼手术室,在稍显阴冷的手术室里,和麻醉师简单聊了一两句话后,向女士便被全身麻醉,失去了意识。
大概3个小时过后,下午5点钟,病房的向女士被送回病房。刚回到向女士虚弱至极,加上麻醉药的效果还在,向女士整个人都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之中,完全记不清自己是怎么从手术室出来的。

之后,手术当晚,向女士感觉疼痛难忍,根本无法起身,就在病床上拍了胸片检查。到术后第二天,向女士才感觉疼痛缓解了许多,面部开始有血色了,人也有了点儿精神。这一天,护士强制要求向女士翻身并下地活动,以防止褥疮和血栓的形成。
但向女士虚弱得很,刚坐在床边就满脸虚汗,感觉头晕,无奈只能先躺下缓和。后来,经过几次努力,到了下午,向女士才可以起身下床活动。同时,从3月22日下午手术到25 日出院前,向女士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输液消炎止疼,还要做雾化。

3月25日上午,拔掉了引流管,向女士顿时感觉舒服了不少。3月26 日,向女士出院了。当天一早,主治医生来查房查看情况后,开了消炎、止咳的药,就让向女士出院了。出院时,向女士看到自己的诊断证明书上写的诊断结论是右肺上叶结节原位癌。
向女士开心极了,十分庆幸自己及时将癌扼杀在了萌芽期。不过,虽说这次向女士是微创手术,从外面看创伤小,但毕竟是手术,还是很伤元气的,出院时向女士的体重都掉了3斤。接下来,向女士打算增加营养摄入,合理进行呼吸锻炼,争取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