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关心沈阳房地产市场的人都记得,今年9月28日,沈阳第二轮集中土拍推出了13宗土地,最终3宗流拍,10宗土地成功出让。看似“一片繁荣”实则“一地鸡毛”。10宗成交土地中有8宗都由各种排列得齐齐整整的“x瑞置业”公司拿走。
经企业网站查询发现,这些“x瑞置业”公司背后实则为沈阳地铁100%控股。换句话说也就是国企出手才没有让沈阳的二轮土拍“凉凉”,一家国企托起了沈阳的土地市场。如果算上东易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城投兜底率高达90%。只有中金地产“不得不出手”获取了位于自己在售项目旁边的一块土地。
其实,这种国企出手托底土拍的市场早已“屡见不鲜”。自从“三道红线”和集中土拍以来,民企开发商纷纷出现“暴雷”、债务违约等问题,对拿地这个事情没有了什么热情。2021年以来土地市场热度骤减,民营房企投资力度显著降低,央企国企尚保持了一定的投资规模。在近两年的集中供地中,除了央企国企之外,地方城投平台类企业的身影也出现得更加频繁,表现相对突出。
10月13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其中主要明确两件事:1、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2、规范地方事业单位债务管控,建立严格的举债审批制度,禁止新增各类隐性债务,切实防范地方事业单位债务风险。
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限制类平台公司托底土地市场的作用,化解地方“隐性债务”并更好地约束各地方部门,让投资回归自身的意义。眼下,民企尚处于“保命”的状态,短期内拿地的能力还没有恢复,央企开发商也需要消化之前的土地库存,未来没有了国企托底,未来的土地市场大概率会出现挂牌量与交易量双向下滑的局面。但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更有利于各房企全力以赴完成“保交付”的目标。房地产好对经济好,经济好也会让房地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