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宋江为什么不敢造反?不是他不想,实力真的不允许

王玄陵有笔札 2025-02-21 12:06:05

以前央视版《水浒》热播的时候,梁山好汉窝囊且凄惨的下场,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意难平,一想到李雪健老师翘得老高的屁股,就恨的人牙根痒痒,有种想上去踹一脚的冲动。

我们就搞不懂了,梁山泊明明是兵强马壮,一百零八人义气情深,为什么要跑去给别人卖那个不值钱的命?

以梁山泊的实力,上可以高举义旗,自立王侯,割据一方,甚至谋图天下;下可以占山为王,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快活一生。正如李逵说的那样,杀向东京去,夺了鸟位,哥哥做了皇帝,军师做了宰相,我们都是将军。

这么简单的道理,宋江难道不懂?从梁山泊的处境来看,招安可以说是最下策了,朝廷奸臣当道,高俅、蔡京都是梁山的死敌,落到他们手里还能有个好?

《水浒》又名《忠义水浒传》,宋江时时刻刻将“忠义”挂在嘴边上,所以他才始终念念不忘招安。然而,宋江真的有那么忠吗?甚至不惜冒着全军覆没的风险来换一个“忠义”之名?

当然不是,任何人站在宋江的位置上,都不可能不生出野心,造反当皇帝的念头当然也是人之常情。相比于皇帝的宝座来说,“封妻荫子”的诱惑力,实在是可以忽略不提。

事实上,宋江当然冒出过造反的念头,征讨方腊以后,朝廷转过头来想要对付他,李逵劝他造反,宋江回答说:“军马尽都没了,兄弟们又各自分散,如何反得成?”

很显然,从宋江的回答可以看出,如果当初他知道会是这个结局,他一定不会选择走招安的路线。如果征讨方腊以后,梁山泊不是元气大伤,兄弟们也没有各自分散,宋江也很有可能举起反旗,或者听吴用的建议投降敌国。

然而,命运是不容假设的,对于当初的宋江来说,招安是他权衡利弊之后的第一选择。作为一个读书人,宋江骨子里刻着追求名垂竹帛的烙印,所以他不可能像鲁智深、李逵那样,心安理得的在山上做一辈子强盗。

而且,在有其它选择的情况下,这显然也是一条最下策。要知道,自负勇力占山为王只能快活一时,总有一天他们会老去。而梁山好汉啸聚山头,又不事生产,想要保证数万弟兄的优渥生活,就必须要不停地抢州掠府。

对于朝廷来说,虽然一时攻取梁山不易,但真要下定决心,舍弃济州一府,坚壁清野,真想要饿死梁山不是难事。退一步来说,即便梁山好汉可以快活几十年,谁能想象七十岁的李逵抡着斧子出去砍人的场景。

所以,不管是从理想还是现实层面来说,这对于宋江都不是首选上策。从理想的角度来说,扯旗反旗,夺了皇帝鸟位当然是最好的。但事实上,梁山根本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坚定地走招安路线。

我们总觉得梁山实力很强悍,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梁山早期的辉煌战绩,主打的就是出其不意和阴谋诡计,如果一刀一枪的攻城夺地,后来的方腊之战就是下场。

别的方面且不论,就拿梁山好汉的能力来说,真正能拿得出手的高手不超过二十人,掰着手指头就能数出来:卢俊义、关胜、林冲、呼延灼、秦明、花荣、杨志、索超、董平、张清、徐宁、鲁智深、武松、朱仝、雷横、史进、张顺、刘唐。而且,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有勇无谋的莽夫。

说到军师,梁山只有两个半吊子水平的军师,一个吴用,一个朱武,这两个人水平怎么样不用我多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就这样水平的人,大宋朝要多少就能找出多少。别的不说,江州无为军中的一个小角色——黄文炳,论阴谋诡计就绝对不输于他俩。

而且,我们总感觉梁山好汉都是义气深重,铁板一块,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放眼梁山泊最顶尖的人才,在战力第一梯队当中,除了一个卢俊义,其他人毫无例外都有一定的官府背景,除了朝廷的武官、将领,就是地方衙门的提辖、都头。由此可见,大宋朝的贪官虽然多,但是贪官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至少在军队体系中从不缺乏人才。

就拿东平府和东昌府来说,东平府有个猛将董平,东昌府有个猛将张清,仅仅是山东的两个府就有这样的猛将,放眼全国,这样的高手不知道得有多少。远的不说,祝家庄的栾廷玉、曾头市的史文恭,在梁山就少有对手。

而且,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很多人没有注意,在被宋江赚上山的朝廷将领当中,大多数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因为怕死,所以才会甘心听从宋江的摆布。

试想一下,宋江带着这样一群废物,远离梁山与大宋为敌,真的能掀起什么大浪来吗?要知道,宋朝虽然腐败,但此时还是一个统一的完整国家,以全国之力对付一帮子草寇,不说易如反掌吧,至少还是没有什么太大难度的。

对于朝廷的实力,宋江是最清楚的,所以他不是不想造反,而是根本就不敢造反。而且,当初宋江忽悠呼延灼、秦明这些人,都是打着招安的名头,真要带着这群人造反,如果一切顺利还好,稍有不顺他们就有可能反水。

招安本是一条正确的道理,可惜宋江生不逢时,如果晚生个几十年,生在两宋之交的靖康、建炎时期,以梁山泊的实力和江湖影响力,完全可以称霸一方,招安后不失封侯爵赏。

0 阅读:5

王玄陵有笔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