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深秋,黑龙江嫩江平原的寒风裹挟着硝烟,一位东北军将领站在江桥阵地上,望着日军装甲车正碾过铁轨轰鸣而来。
不久前,他刚成为黑龙江省代主席,此刻却面临撕裂时代的抉择:到底是屈从于不抵抗的政策,还是用手中三万杂牌军与日军决一死战?
他原是被官府通缉的土匪,如今却选择打响武装抗日第一枪,又在敌人的重重围困中,选择假降、反击,最终结局又如何?
从绿林草莽到民族英雄,马占山如何完成蜕变?他打响的江桥抗战,如何成就抗战传奇?后来得到毛主席的八字盛赞,又说的是什么呢?
如果您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
1931年9月19日,沈阳沦陷的消息传到齐齐哈尔时,省府要员已经携眷南逃。
全省仅剩两万多的守军,但更危急的是,洮辽镇守使张海鹏叛变,将日军多门二郎师团引入嫩江平原。
大半个月后,马占山正在检阅部队,接到南京政府任命电报,即将成为黑龙江省代主席,却得知一个意外的消息。
蒋介石竟然劝说,要实行不抵抗,任凭日军在国内肆虐,这简直就是背叛祖国。
马占山闻之勃然大怒,猛然抽出指挥刀劈碎劝降书,宣布将库存的枪弹分发给义勇军,此举震动中外。
因为那时候,东北军尚有二十余万主力,最终选择未战先撤,唯有此匪首将军敢逆势亮剑。
为什么马占山是匪首,却会成为将军?如今面对日军来袭,他又要选择怎么做?
马占山生于1885年吉林怀德县,其父马纯经营小本生意破产后,全家沦为佃农。
十二岁那年,马占山因放牧时诬陷偷了地主家的蒙古马,于是被吊在马棚毒打,后背烙下终身的鞭痕。
当天晚上,他偷走地主家两杆火铳,遁入辽河畔芦苇荡,自此开启了绿林生涯。
在土匪群中,马占山以快枪双马闻名,他的双手持驳壳枪百步穿杨,而且骑术更是一绝,独创出连环马阵,将二十匹战马以铁链相连冲锋。
1908年冬天,他接受了当时政府收编,成为地方游击队,率部抵抗国外来敌时,获得两把转轮手枪,自此用作标志性武器。
不同于寻常匪帮,他立下三不抢铁规,就是不劫邮差,也不会扰学堂,更不能欺负贫户,甚至将劫富所得分给饥民,维持当地的秩序治安。
他的这种义匪作风,得到了奉军吴俊升的赏识,便在1911年去招安,让马占山自此成为东北军一员,率领八百余弟兄受编。
军阀混战中,马占山从骑兵连长一路升迁,升至黑河警备司令。
1929年,中东路事件爆发,他率骑兵第十七旅突袭苏军补给线,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奔袭两百里,击溃苏军两个骑兵团。
此役缴获的十二挺马克沁重机枪,后来成为江桥抗战的撒手锏。
张学良视察部队时,见其士兵能在奔驰马背上单手装填子弹,感慨马旅长的兵,每个都是活吕布!
可后来日军已经来袭,蒋介石命令之下,东北军却选择了后撤。
1931年11月4日,日军以保护修桥为名,在六辆装甲车掩护下扑向江桥,悍然侵犯我国疆土。
马占山亲临前线,发现守军的土枪射程仅五十米,当即下令拆毁铁路枕木,浇上火油筑成火墙。
当日军战车碾过烈焰时,埋伏在芦苇丛中的敢死队员身绑手榴弹,翻滚着钻入车底,与日军开始了生死搏斗。
随着战事升级,马占山的战术智慧展露无遗,既将骑兵隐蔽在右翼沼泽地,待日军半渡嫩江时侧翼突击,又组织猎户出身的狙击手专打军官,甚至熔毁十万银元铸造弹头。
但是日军火力凶猛,每日倾泻两千余发炮弹,炸得周边血肉横飞,哪怕马占山派兵率五百死士夜袭日军,用马刀砍杀三百余敌兵,夺回六门山炮,依旧难以抗衡日军火力。
苦战多个昼夜后,江桥守军弹尽援绝,马占山不得不下令炸毁嫩江桥,率残部退往克山,临行前将省府铜印交给副官,让其转述南京道:
马占山可以死,抗日旗不能倒!
马占山打响武装抗日第一枪,江桥抗战虽以战略撤退告终,却点燃了全国抗日烽火。
上海《申报》多天头版追踪战况,《大公报》称其打碎恐日心结,在陕北的毛主席在《红色中华》撰文,称赞马将军抗战,为民族解放之先声。
更具深远意义的是,田汉和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正是受江桥守军以身躯堵枪眼的战报启发。
而且马占山并未认输,退入大兴安岭后,上演更具传奇色彩的诈降计,这是咋回事?
1932年初,面对日军的不断逼近,马占山假意接受伪满洲国军政部长之职,趁机赢得日军的信任,在敌占区内进行更有力的抵抗。
马占山借助其职位的便利,提出了一系列表面帮助日军,实则暗中抗战的诉求,争取黑龙江的自治权并降低日军对当地事务的干涉。
但日军察觉到了马占山的真实目的,并对他保持了严密的监视,想要找机会消灭他。
马占山意识到已经暴露,从政府里支取了两百多万银元用于抗战,立即带领着卫队离开齐齐哈尔,并且再次宣布抗日。
他结束了假降的伪装后,迅速获得了前部下的支持,纷纷返回队伍支持他。
在此后一年多时间,马占山带领部队在黑龙江、吉林等地与日军展开了游击战,尽管屡屡受挫,但始终没有放弃抗争。
马占山设立秘密兵工厂,利用山间瀑布作动力生产步枪,而且派人潜入天津租界,通过瑞士洋行购买无线电台,还将缴获的日军军服染成黑色,组建夜袭队专攻敌军指挥部。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八大亲信将领中,唯他力主联共抗日,其麾下旧部后来多成为八路军冀热辽军区骨干,在这期间他对共产党有了更多了解,心里愈发敬佩共产党。
自1938年起,马占山的军队面临人力、物资和资金的短缺,因此他决定前往重庆,以争取国民党的支持。
抵达重庆后,马占山等了两个月,始终未能见到蒋介石,而国民党只批准提供五百支枪,其他问题则转交给胡宗南处理。
马占山对此感到失望,又辗转达了西安后,向胡宗南汇报请求支援,但胡宗南按章办理,表示由于交通不便,并不承诺运输时间。
马占山提出建议,他想去请求延安方面,经过当地运送物资,这才说服胡宗南相助。
在返回驻地途中,马占山计划访问延安,向毛主席请求援助,但不料途中打猎发生意外,被送进延安的医院。
可是他没有想到,当他接受手术后不久,毛主席已经亲自前往,来到了医院探望他。
马占山急忙从床上起身,而毛主席已经走进房间,亲切地称呼马占山为同志,而这个称呼在革命战争时期,他仅以同志称呼过马占山一人。
为什么会这样称呼呢?后来毛主席笑着解释,八年前马占山在黑龙江率先抗日,而他在南方发电报表示支持,那时他们已经是抗日的同志。
马占山离开医院后,毛主席为他举行了欢迎仪式,并对他的抗日事迹给予极高的评价。
毛主席曾当面盛赞马占山,称赞他是“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民族英雄。
在此之后,马占山在延安停留一段时间,当身体完全恢复后,在毛主席派人护送下,安全返回了自己的驻地。
直到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想利用马占山,但他不愿意打内战,所以一直称病不参与,直到天津解放后,他反而去见傅作义,劝说傅作义接受和平解放北平。
1949年初,马占山和傅作义宣布起义,自此正式脱离国民党。
当马占山在北京寓所听到开国大典礼炮时,这个曾经的绿林枭雄老泪纵横。
书房墙上,始终挂着泛黄的江桥战役地图,图侧墨迹遒劲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正是他用半生践行的誓言。
1950年6月,毛主席邀请马占山参加政协会议,但马占山身患癌症无法行动,不得不婉拒了邀请。
不久之后,朝鲜战争爆发,尽管马占山长期卧病在床,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促使他请朋友代笔写了一份参战申请书。
遗憾的是,马占山的病情迅速恶化,仅半年多时间,他的生命便走到了尽头。
马占山去世后,他生前好友以及政府各部门都送来花圈,李济受毛主席之托前往送灵,将马占山安葬在北京万安公墓。
从草莽到将军,从孤军到丰碑,马占山的人生轨迹恰似近代中国的觉醒之路。
当外敌撕裂山河之际,最顽强的抵抗,往往源自最质朴的家国情怀,桥上的枪声不仅宣告了武装抗日的开端,更唤醒了沉睡的东方雄狮。
纵观马占山的一生,他确实无愧于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的称号。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马占山》
【2】党史纵览.何广华;何依凌.《被毛泽东称为“同志”的马占山》.2023(10):32-35.
【3】中国文史出版社.马志伟著.《马占山将军传》. 2021.08.
【4】中国纪念馆研究.郭杏春《马占山与西北抗战》.2020(01):15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