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八路军煮小米粥,班长忽然惊问:大娘,这粥有问题,你女儿呢

历史滴温度 2025-02-13 17:35:00

1940年,沂蒙山区遭受自然灾害,又受到日军掠夺,导致当地饥荒很严重。

幸好八路军带来了希望,一直与日军作战,为老百姓夺回粮食,但他们只能吃野菜充饥。

当地百姓方兰亭心生同情,多次让八路军在家留宿,用自家粮食给他们食用。

眼看局势恶化,家里粮食成空,八路军饿得前胸贴后背,方兰亭竟然做出一个意外决定。

那天八路军回来,意外喝到新鲜的小米粥,班长却发现不对劲,问起方兰亭:

“大娘,这粥有问题,你的女儿小兰哪儿去了?”

众战士皆是一愣,这粥很香有何问题?这跟她的女儿相关吗?方兰亭和八路军有何关系?

如果您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

抗日战争时期,方兰亭成为妇女会会长,组织妇女们掩护伤员、传递情报、抓捕汉奸,为抗日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成为当地妇女的楷模。

日军察觉到了方兰亭的秘密,并派遣了汉奸进行逐户搜查,但方兰亭早已预料到了,于是翻越围墙,躲进了当地一个恶霸的家中。

因为她想到恶霸与汉奸关系友好,所以恶霸的家不会被搜索,于是果断地躲进去了。

恶霸其实深知大娘与八路军的紧密联系,他明白如果将大娘交出去,八路军归来后绝不会轻易放过他,所以只能帮助方兰亭躲藏。

1947年,国民党集中进攻山东等地,方兰亭接到新任务,要带领家属队伍向北撤退。

鉴于山长水远,组织上为方兰亭准备了马匹,但当队伍抵达蒙阴县时,他们已经耗尽了所有粮食,同行的孩子饿得大声哭泣。

方兰亭毫不犹豫,命令伙夫宰杀马匹,以供众人食用,终于帮助众人抵达黄河岸边。

此时国民党军队即将追上来,就在生死之际,一条小船缓缓驶来,船夫说是奉命接方兰亭全家过河的。

但方兰亭拒绝自己逃生,让船夫先带年老家属渡河,同时派人四处打听,得知附近有个渡口可以过河。

当她到达那里时,意外发现有解放军正在渡河,最终在解放军协助下,家属队伍成功渡河。

到了1948年底,方兰亭在淮海战役中表现出色,荣获三等功,此后她继续在党的领导下工作,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为什么方兰亭表现优秀,和八路军的关系这么好,其实都离不开当年一件大事,让她成为革命的母亲。

那又是什么事呢?这得从她当年说起。

方兰亭年轻时曾经历艰苦,尽管家人给她缠足,她却在外出时自行解开,回家后才重新缠上。由于她没有缠足,当时许多家庭都不愿意接受这般女子,这反而为她提供自由恋爱的机会。

在她桃李年华之时,遇到了周振苍,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在1909年成婚,尽管没有举行婚礼,但他们始终坚信,只要不懈努力,幸福生活终将到来。

然而时局动荡,各大军阀混战下,老百姓如蝼蚁,尽管周振苍努力奋斗,家庭生活依旧时而温饱,时而饥寒交迫。

况且天灾不断,周振苍走投无路,决定前往关东地区找出路,但他并未携带方兰亭同行。

周振苍本计划在东北,赚取钱财后返回,却未料到自1931年起,日军的铁蹄踏入富饶的黑土,这让他生活更加艰难,最终不得不两手空空回山东老家。

在回到河北途中,他偶遇了进步人士郭云舫,听闻了红军打击地主、分配土地的故事,这激发他内心的向往。

跨越千山万水,回到老家之后,周振苍把路上的见闻分享给妻子,这让她感到热血澎湃,非常期待红军的出现。

面对凶残的日本士兵,当地居民组织了一次动员大会,但国民党县长却选择武力镇压,导致许多老百姓血洒当场。

方兰亭热血上涌,冒着严寒的天气,带领百姓去寻找国民党师长,希望能够申诉冤情,然而得到的却是冷漠回应,于是禁不住怒斥他们。

士兵被方兰亭说服,纷纷放下武器,师长见状认为这个问题很棘手,干脆直接撤掉了县长的职务,以此平息事态。

自从经过这一次,方兰亭更加渴望红军能够到来,并且逐渐尝试各种方法了解红军。

终于在日夜期盼等待中,这一天竟然真的到来了。

当时周振苍路上遇到的郭云舫找来了,希望他能帮助红军传递文件,这是一个他们梦寐以求的机会。

周振苍毫不犹豫接下任务,从此这间破旧民房转换角色,成为当地的地下党交通站,两人肩负起地下联络员的职责。

方兰婷传递信息的方式很特殊,是利用浓密长黑发作为掩护,将情报隐藏其中,然后将头发盘成一个厚重的髻,这样无人会注意到其中的秘密。

当她来到市集,在不经意间挠头的瞬间,情报已经悄然传递,因此大部分情报传递都是由她来完成。

1939年秋天,边联县委有一封重要电报要传递,恰好方兰亭没有空,所以周振苍巧妙将电报藏在烟杆中,成功送达给我军。

奈何日军察觉情报可能外泄后,立即在村庄中展开报复行动,通过叛徒查出周振苍送出的电报,于是立刻上前抓住。

日军将周振苍捆绑在树上,挥舞着皮鞭抽打,逼问周振苍关于情报的细节。

经过数小时的折磨,周振苍始终没有透露任何信息,愤怒的日军最终下令,用刀砍下周振苍的头颅,并将其悬挂在炮楼上示众。

当事件发生时,方兰亭在远处默默看着,可是却无能为力,只能强忍泪水。

直到日军撤退返回城市,她的情绪才彻底爆发,哭着取下丈夫的遗体,带着深深的悲痛和愤怒,将这位英雄安葬。

日本人的威胁反而使方兰亭变得更坚强,她决心继续走完丈夫未竟的道路。

方兰亭在失去丈夫后,并未屈服认输,反而坚毅地投身于革命事业,承载着两人的信念。

她挺着孕肚,牵着两个女儿,不断逃避敌人的追捕,以实际行动证明女性的力量,确实能够撑起半边天。

1939年12月,方兰亭继续担任党的地下工作联络员,而她所在的东盘石沟村,也成为八路军的驻扎地,其中一个班就驻扎在她的家中。

当时战况激烈,日军在当地实施封锁政策,导致军队的补给无法进入,只能依赖当地民众的支持。

当时山东遇上饥荒,吃喝都成问题,尽管住宿问题尚可解决,但战士的饮食却让方兰亭感到棘手。

在不久之前,为了确保战士至少能有口饭吃,方兰亭卖掉了金戒指,那是丈夫当年闯关东带回的纪念礼物。

她原本打算去县城购买一些粮食,没想到粮食价格已飙升至天价,金戒指换来的粮食寥寥无几,因为卖粮的商家也没有太多的存粮。

她尽管省吃俭用,每天只用少数粮食,掺杂野菜根和树叶煮成稀粥,勉强支撑了几天,但很快粮食又没了。

八路军白天与日军作战,晚上又缺乏食物,因饥饿而变得面黄肌瘦,如何能坚持下去呢?

方兰亭看着战士面黄肌瘦,内心焦急万分,可家里早已没有粮食了。

迫于无奈之下,她想到了一个法子。

第二天一大早,方兰亭带着幼女小兰,声称要去采摘野菜。

战士听后感到困惑,因为正值寒冬,几乎不可能找到野菜,但他们觉得方兰亭是本地人,或许有她的办法,因此没有多追问。

过了几个小时,方兰亭返回家,虽然没有摘到野菜,却带回半袋小米,大约有二十斤重。

方兰亭没有多说什么,带着微笑为战士煮粥,那香喷喷的小米粥诱人,让战士迫不及待喝起来,一时忘了问小米是哪儿来的。

就在此时,班长察觉到不对劲,停下喝粥道:“这小米粥有问题,方大娘,小兰在哪里?”

战士一时愣了,纷纷看向方兰亭,却看到她背对着他们,努力抑制着哽咽声音,轻声劝战士快些喝粥,不然凉了就不好喝了。

班长愈发觉得不对劲,因为这天寒地冻的,明明两个人一起出门,为何只有方兰亭回来?

以前在大娘家时,小兰是活泼开朗,一听到八路军来了,就会跑出来喊哥哥,如今为何突然不见了呢?

班长多次询问方兰亭,关于小兰的去向,但方兰亭却闭口不谈,只催促他们快喝粥。

由于实在无计可施,班长只得将此事报告给上级,随后上级指派专人进行了调查,很快揭开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在当时,当地一个富裕家庭贴了告示,希望收养一个女儿,并且愿意支付报酬。

方兰亭看到告示后,尽管万分不舍,但考虑到战士为百姓而战,所以甘愿舍儿拥军,哭着送出自己的女儿。

奈何当时困难,哪怕是那家富裕人家,粮食也所剩无几,因此仅能换到二十斤小米。

战士得知消息后,纷纷跪在方兰亭面前,一时间泪流满面,感觉这就是他们的娘啊。

岂能让两人骨肉分离,尽管方兰亭试图阻止,但上级决定赎回小兰,在战士共同努力下,终于筹集到足够资金,把小兰带回家中。

为此八路军特别召开一次大会,高度赞扬方兰亭的拥军情怀,称赞她为革命的母亲。

方兰亭不仅是普通的农妇,更是一位伟大的革命母亲,一生展现了无私奉献和爱国主义的真谛。

以方兰亭等人为杰出代表的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我们时刻谨记和学习。

军民团结如一人,任何战斗都能取胜,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方兰亭》

【2】澎湃新闻.红动沂蒙.《巾帼大宣讲·舍子拥军方兰亭》. 2021-06-28.

【3】中国文史出版社.沂南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办公室编.刘英.《沂蒙红嫂志》.2015-01.

【4】临沂市党史史志网.《红色堡垒村·东盘石沟村》.2022-05-28.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