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聂荣臻率部在晋察冀建立根据地,引起了日军的四面包围。
但让人意料的是,日军似乎对我军动向了如指掌,连续两次进行精准轰炸,引得聂荣臻高度怀疑部队中可能有奸细。
但聂荣臻临危不惧,在日军重重包围中,用两招妙计突破重围,还慧眼发现日军精准轰炸的罪魁祸首,那又是谁?
如果您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
1937年,抗日战争期间,聂荣臻面临了一个重大的挑战。
平型关大捷结束后,根据中央的指示,聂荣臻留守北方,带领着三千战士,肩负起在敌后创建晋察冀边区的重任。
面对严峻环境,聂荣臻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不断激发战士的必胜信念,同时积极动员群众,组建人民武装力量。
聂荣臻首次提出边区部队是子弟兵的概念,体现军队与民众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上,聂荣臻领导部队在五台山区建立首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此后随着抗日力量的持续增长,逐渐陆续建立了不同的根据地。
1937年11月,超过两万日军集结,对冀西地区发动围攻,意在摧毁成立仅半个月的晋察冀军区。
在聂荣臻的领导下,边区军民依靠新组建的游击力量,一个月内连续取得数次胜利,消灭了超过一千名日军,成功击退敌人的首次大规模扫荡。
1938年7月,冀东人民在边区部队鼓舞下,爆发二十万人的武装抗日大起义,不久后日军集结超过五万兵力,向边区机关驻地发起多路进攻。
但在聂荣臻的直接指挥下,边区部队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彻底击溃日军的铁壁合围,取得黄土岭围攻战等战役胜利。
在雁宿崖伏击战,聂荣臻调集重兵四面围攻,率部消灭了九百余名日军,包括被迫击炮击毙的日军将领阿部规秀。
阿部规秀是日军山地战的行家,也是自日军成立以来,首位在战场上阵亡的中将级军官。
聂荣臻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持续扩张,这引起了日军的极度恐慌,于是派出冈村宁次为华北派遣军总司令,想要与我军斗上一场。
1941年,聂荣臻经历了生死考验,因为冈村宁次一上任,就调动超过七万人,发动针对晋察冀边区的大规模扫荡。
而且冈村宁次手段强硬,对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实施铁壁合围和分区扫荡等策略,这让聂荣臻和普通军民面对着严峻的考验。
在这一关键时刻,聂荣臻临危不惧,命令边区部队分散转移,规避日军的集中攻击,成功规避大规模的人员伤亡,保障了抗日力量的存续和持久抗战的能力。
部队在白日里潜藏,而在夜晚展开行动,频繁对日军后勤补给线进行打击,而且破坏交通要道,扰乱日军进攻步伐。
聂荣臻的策略和行动非常果断有效,有效地维护了边区的核心力量,使得日军难以一次性摧毁晋察冀的抗日根据地。
日军并未就此放弃,冈村宁次采取了更为隐蔽和狡诈的策略,试图通过发布假的撤退命令和虚假的撤退方向,以此迷惑聂荣臻的部队。
面对日军的新战术,聂荣臻没有被日军的诡计所欺骗,坚持在核心区内继续抗战,同时保持对局势的高度警觉。
他迅速作出应对,命令一分区一团火速赶来,加强军区指挥机关的防卫,同时考虑带领军区机关转移的可能性。
可很难料到的事,就在聂荣臻应对有方时,意外情况还是出现了。
当时聂荣臻带领部队抵达常家渠地区,尽管地形复杂,难以被外界察觉,但部队人数众多,任何小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聂荣臻经常在山口等地监视敌情,忽然有天注意到,从东边驶来了三辆日军卡车,紧随其后是一辆装备有测向仪的汽车。
卡车上的士兵手持刺刀下车,小心翼翼地沿着道路搜寻目标,但很奇怪的是,每当他们看到树丛中飞出的鸟儿,就会立即改变搜索方向。
聂荣臻观察了许久,发现了日军的迂腐情况,他们竟然认为,鸟儿停留的地方,就不会有人马埋伏。
但日军正逼近常家渠,部队随时可能被发现,那要怎么摆脱他们呢?
正当聂荣臻焦虑不安之际,旁边的鸟鸣声给了他提醒,既然这群日军如此迂腐,那么何不利用鸟儿,上演一出好戏呢?
聂荣臻立刻命令警卫员,前往村中养鸟的人家借来鸟笼,并在日军必经之路设下埋伏。
他们藏身于树丛灌木里,紧紧盯着日军的举动,估计日军距离还有两百多米时,他果断命令战士模仿鸟鸣,并打开了鸟笼释放鸟儿。
日军听到鸟叫声后,认为此地不会有人,便转身登上卡车撤退,果然被我军简单骗过。
但这还不是最凶险的,最危险还是来常家渠地区路上,数天前还遭到了精准轰炸。
那是8月25日,在阜平马驹石地区,聂荣臻带领的部队正在驻扎,忽而天边响起了急速飞机声,十二架敌机迅速飞来,轰炸造成了惨重损失。
在整顿队伍后,聂荣臻迅速转移,继续带领部队突围,但不久后又收到敌机警报。
尽管提前发现敌机,战士迅速躲到沟边和树下隐蔽,但十二架敌机似乎能精准定位,直接向部队的隐蔽处俯冲,投下数不清的炸弹后才离开。
连续两次遭受精准轰炸,这是怎么回事?
尽管第一次空袭,可能是因为防空措施不足,但第二次部队已经提前隐蔽,敌机却仍能准确找到目标,这让聂荣臻感到非常蹊跷。
聂荣臻正想召开会议,探讨敌机轰炸原因,忽然收到侦察员的紧急报告。
东西两侧不远处各发现敌军五千人,南面四千的敌军距离仅十二里,北面三千的敌军距离仅十五公里。
尽管聂荣臻的部队有上万人,但大部分是机关和工作人员,真正的作战部队只占少数,那么如何突破四面包围呢?
突围已经十分危险,但当下有更紧急的,必须先找出敌机精准轰炸原因。
聂荣臻一方面安抚军心,另一方面鼓励各级干部分析问题所在,听到参谋长提出了担忧:
会不会是机关人员中有特务,向日军泄露了我们的部队情况?
聂荣臻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这个计划没有考虑到攻击突然性。
如果袭击是由内部特务策划的,那么特务将情报传递给冈村,冈村再调动兵力包围,这个过程必然会有时间上的延迟,不可能像最近两次空袭那样迅速。
聂荣臻的分析既合理又有力,那么如果不是特务和内奸,那又会是谁呢?
但不到半小时,侦察员先后传来消息,日军正准备撤退,但在后撤五里后又调转方向,向我军驻地包抄过来。
聂荣臻显得异常镇定,怀疑一冈村宁次心想要战功,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机会,何况日军已经确定他们所在。
他皱眉思考着,忽而目光转动,落在旁边电台上,瞬间恍然大悟道:
“问题不在于特务,而在于我们每天经常都在使用的电台!敌人的测向机能够捕捉到我们与延安的通信信号!”
这见解如同当头棒喝,在场的人纷纷认同,如今问题已经发现,但这仅仅是漫长征途的开端,如何打破敌人的包围圈呢?
聂荣臻想了一会,决定对冈村宁次采取反策略,彻底扰乱对方侦察。
他派遣了一支敏捷的小队,携带着一部电台,按照军区的呼号,在多个地点进行呼叫,制造出我方主力部队仍在包围圈内的假象。
他率部保持与日军的距离,尽可能将其引得更远,接着让大部分人利用夜色掩护,沿着日军包围圈空隙迅速突围,向阜平西北的常家渠地区转移。
正如聂荣臻之前所预料的,日军的合围部队仍在四处搜寻那台军区电台,但我军的一万多人已经成功转移,来到常家渠两座大山之间的隐蔽地带。
如今当用鸟儿引开日军后,距离电台沉默已过了七天七夜。
聂荣臻接到报告,得知日军连日东奔西跑,早已疲惫不堪,改为白天搜索夜间休息。
他认为时机已到,与大家商议后决定,将万余名士兵分成多路,在夜色掩护下,从日军的空隙中跳出包围圈。
9月7日晚,聂荣臻率部转移到漫山军分区,从而摆脱了危险,随后关闭了七天七夜的电台重新启动,向延安报告了突围成功的消息。
聂荣臻凭其精心策划和勇敢行动,成功地引导晋察冀边区军民克服了重重生死考验,有力保障了抗日根据地的稳定和持久抗战的力量。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参考资料:
【1】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抗日烽火中的聂荣臻》.2015-10-08.
【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红色密档.《第3集|制胜电波》.2021-10-1.
【3】中华英才半月刊.《红色记忆|聂荣臻:功勋存青史 德泽映千秋.2024-11-20.
【4】延安实验小学.《学党史、庆百年|党史人物——聂荣臻》.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