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为方便大家阅读,全篇用第一人称写故事,情节虚构处理,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母亲今年84岁高龄,膝下有4儿1女共5个孩子,我是最小的女儿。早在几年前,一到冬天,三哥就回来把母亲接到他家过冬,因为城里有暖气,比住在老家强。
母亲每次从三哥家回来,都是红光满面,连脸上的褶子都变细腻了。望着三哥从车上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拿东西,母亲吃的喝的一应俱全,街坊四邻就夸奖说,母亲果真是享这个三儿子的福。
每当这个时候,母亲就笑着说:“是的呢,我做梦都没想到临老享我家三儿的福,看来当年那个算命的真有道行啊,算的真准,不服不行。”
母亲嘴里说的算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对于当年亲临现场的我,就来说说事情的经过。
我的家乡座落在江淮丘陵地区的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种地出身。
母亲19岁就跟父亲成了亲,因为父亲家的哥们弟兄多,婚后两人就蜗居在两间土坯房里。
村里的老人曾开玩笑说,我们村那口土井水发旺人,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三四个男孩,而我父母接连一口气生了4个儿子,人到中年才生下我这个“丫头王”。
儿多母苦,加上当年物质生活匮乏,两个大人在生产队挣工分打口粮,家里都是挨肩大的“饭装子”,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我们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除了一条2公里左右长的土机耕路连着一条省道外,剩下的就是羊肠小道和草田埂,去一趟集市差不多要一天的时间,更别说去大城市。
不过有一点好处,那就是村与村之间距离远,荒山岗多,所以放牧条件好。记得在分田到户前,家家户户以养鹅、养猪为主,以此来增加点副业收入。
为啥村民注重养鹅、养猪,而很少养鸡鸭呢?因为鹅和猪可以喂野菜,而鸡鸭就不行了!
由此家乡有句顺口溜,叫“家有陈稻一仓,不养‘扁嘴’一双。”
这里的“扁嘴”,指的就是鸭。
由此可见鸭吃粮食厉害,一般家庭养不起,也不划算。
所以我小时候主要任务就是挑猪菜、放鹅。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那分田到户,我们家7口人,分了18亩多地。
乍一听18亩多地不少,但哪招住儿子多分家呢?随着父母把大嫂二嫂娶进门,一个个分家另起炉灶,父母带着三哥、四哥和我,责任田也就所剩无多,后来不得已,父亲又扛着二齿耙,开了三亩多地的荒坡。
把大哥二哥忙结婚后,眼瞅着三哥和四哥又接上了,但家里连像样的房子都没有,而且那几年娶媳妇的条件水涨船高,父母暗暗着急。
我大哥二哥都是小学毕业,三哥和四哥也就念到初二都回来了,只有我读完初中。我们家三代为农,也没有过硬的城里亲戚,所以几个哥哥也就守着家里那几亩地,过着饿不死、撑不坏的日子。
好在村附近有一座砖瓦厂,之前是两个大队合伙办的,责任制后这座砖瓦厂就废弃了。
后来有个外地老板过来投资,把砖瓦厂又盘活了。因为需要劳力拉砖坯、出窑,所以年轻力壮的对这个工作趋之若鹜,还托熟人关系进厂。
而我家有个表舅是窑厂的会计,也是通过他的介绍,我三哥和四哥谋了一份拉砖坯兼翻晒的活。
当时我父母就是这么想的,不怕老板不给钱,到时候拿两个哥哥的工资,抵砖瓦钱也行,反正我们家要盖房。
就这样,三哥和四哥断断续续干了两年,盖4间房的砖瓦总算到位了!接着就准备动工。
父母是力求做到公平的,想给三哥、四哥每人2间房,结果三哥的对象没找好,四哥把他女朋友领回来了!
要说我4个哥哥中,就是四哥长得人高马大,加上他又会捯饬自己,每次只要闲下来,他穿着那条宝蓝色喇叭裤、花衬衫,墨镜一架,再配上他那自来卷的大背头,跨上家里唯一的一辆二八大杠的自行车在土机耕路上荡来荡去,尤其拉风。
为此,四哥经常被父亲骂不务正业,像个小痞子,不如我三哥踏实靠谱。
父亲说的就是事实,三哥特别老实憨厚,性格也好。
那年秋收结束,父亲就找来工匠,开始挖地基盖房。
确实是人多力量大,不到两个月的时间,4间宽敞明亮的红砖、青瓦房落成。室内粉刷都是三哥抽空起早带晚自己干的,那年春节,我们全家在新瓦房里吃的年饭。
正月初五晚上,四哥笑嘻嘻地对我母亲说:“妈,明天中午预备点菜呗,我领个朋友回来吃饭。”
母亲一听就“哦”了一声,连头都没抬,忙着筛米呢,因为家里过年的荤菜都有,再炒几个素菜就行。
看到母亲反应不大,四哥又凑近跟前说:“妈,你咋不问问是啥人来呀?”
母亲一抬头,白了一眼笑道:“那还能是谁?肯定就是你那帮酒肉朋友呗,家里有散装的白酒,管你们够!”
一直号称“脸皮厚”的四哥,罕见两颊绯红,他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明天我领女朋友回来,让你们看看,杨户庄的。”
母亲闻听先是诧异,不太相信,转而“哈哈”大笑起来。
母亲用沾满米糠的手,狠狠地在四哥屁股上拍了一巴掌,笑骂道:“你个小挡炮子滴,不是跟我开玩笑吧?你真有本事自己谈的对象?”
四哥“嘿嘿”笑着,不住地点头。
就这样,在初六那天一大早,四哥骑着自行车出去了,傍中午的时候,载着一个姑娘回来了!
那天我们家很热闹,除了两个嫂子过来帮忙做饭,院子里、门口外三三俩俩站着不少人,都像看大把戏似的,过来想一睹四哥女朋友的芳容。
还别说,四哥找的这个叫小凤的姑娘长得真好看,身材高挑,皮肤白皙,微微一笑如花枝乱颤,连我看了都觉得好看。
小凤刚开始来略带羞涩,等吃过午饭后整个人放开了许多,谈笑自如,还让四哥领着她把新房子里里外外、前前后后参观了个遍。
等四哥送小凤走后,村里那帮婶子大妈们都开始议论起来,有夸小凤长的好看的,有夸小凤看那样干活也是一把好手,等等。
只有二大娘笑笑对我母亲说:“小四子这个媳妇要是能成,往后也够你们老两口喝一盅的,这个丫头不简单!”
结果还真被二大娘言中了!
四哥女朋友找好后,他就催促母亲找个现成媒人,早点把亲事定下来。
结果母亲不慌不忙地说:“你好像要等等你三哥吧,总不能‘大麦没黄、小麦先黄’吧?”
这把四哥急得直跺脚,四哥说:“妈,这都什么年代啦?谁有本事、谁先结婚!如果我三哥打光棍的话,我是不是一辈子不结婚啊?”
气得我母亲拿着扫帚把,撵四哥围着桌子跑好几圈,骂他“屁股嘴”。
不过那天晚上,我听母亲跟父亲商量说:“看这样子,还是让小四子先结婚吧,完成一个算一个。”
就这样,父母托人去小凤家提亲,虽然一说就成,但对方提的条件让我父母非常为难,甚至还生气。
因为小凤父母说了,如今娶媳妇哪有两间瓦房结婚的?至少得四间!
可明明家里只有四间新房,也是老三、老四他们哥俩的,怎么可能一个人独吞?
就这样,第一个回合两家人谈崩了,我父母不同意。而小凤父母也拒不松口,说实在不行就吹。
这下可把我四哥急坏了!得知消息的他像一头困兽,在屋子里团团转,但说来说去,我父母不吐话口。
我母亲说了,他们这辈子也就这么大本事了,如果照这个标准娶媳妇,他们也娶不起啊!
事情僵持着,大哥二哥他们也过来煽风点火,说小凤家就是狮子大张口,村里也没这个先例啊!
只有三哥始终保持沉默,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心里想啥。
看到一大家人没有一个替自己说话的,四哥恼羞成怒地说:“如果跟小凤因为房子的事闹黄了,我这辈子就打光棍,出家当和尚去!”
接着,四哥开始搞苦肉计,不吃不喝,蒙头大睡,也就两三天的时间,胡子拉碴,蓬头垢面,眼窝深陷,如果不是扶着,都坐不起来。
俗话讲:老儿子,长孙子,老头老太的命根子。我父母纵是铁石心肠,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四哥要死要活的样子啊!
最终,还是三哥找我父母谈话了。
三哥说:“爸、妈,你们就依了小四子吧,反正家里房子是现成的,大不了我再去窑厂干两年,接着再盖嘛。”
就这样,我们家人妥协了,很快下了聘礼,择了日子。
气得大嫂二嫂骂我三哥窝囊,打光棍也不屈。当然,对我父母的意见更大,说他们只偏心小儿子。
四哥的婚期定在那年的国庆节,我们家这边开始忙着找木匠做家具。
母亲每年腊月要逮几十只小鸡仔,赶在端午节卖小公鸡,用卖鸡的钱再买些小麻鸭回来,腊月里腌板鸭。
头天晚上母亲就对我三哥说:“小三子啊,明天跟我一块去吧,顺便用板车拉些煤回来,喜日子烧开水用。”
三哥爽快地答应了!这要是四哥,他才不去呢,让他骑车行,让他拉板车感觉丢人,肯定不干。
而我,从小就喜欢“跟脚”,上集市肯定少不了我。
那天的鸡卖的很快,把鸭苗逮好后,三哥拉着板车,我们几个往煤行那条街去。
在路过镇医院门口时,路两边有看相打卦的,他们夹杂在熙熙攘攘的行人中,到行人跟前揽生意。
这时三哥拉着板车在前面走,母亲跟在旁边,而我被一家买小饰品的商店吸引住了,所以跟母亲他们离了一段距离。
突然,我看到一个留着长胡子的老者站在母亲旁边,说:“大妹子,给你算一卦,不准不要钱。”
母亲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用的人,怎么可能花钱算卦呢?
所以她笑笑摆手道:“不算、不算,我知道自己是个‘累八字’。”
“大妹子,你可别这么说,‘灰粪堆还有发热之时’呢。”
老者略微停顿一下,又看了看我三哥,然后对我母亲说:“你将来要享你这个儿子的福,肯定的。”
母亲苦笑着,嘴里说着“借您吉言”,然后快速离开了。
那天回到家后,我和母亲在厨房做晚饭,我对坐在锅灶下面烧火的母亲说:“妈,那个算命的说你将来要享我三哥的福,也不知道准不准?”
母亲叹了一口气,说:“听他瞎说!他那是想骗我钱呢。我如今最发愁的就是你三哥!连房子都没有,哪个姑娘愿意嫁给他哟,搞不好还要打光棍,能享他什么福。”
那时也就当笑谈,根本没当回事。
转眼国庆节到了,四哥顺利把小凤娶回家,皆大欢喜。
因为之前说好那四间房是给四哥的,三哥很自觉地在国庆节前,把自己的床铺搬回父母的老屋。
有一天我从地里回去,看到舅妈来了,母亲跟她坐在椅子上说话,不时发出笑声。不过那天三哥被人请去干活,没在家。
吃完午饭,舅妈起身告辞,母亲执意要把她送到村口,父亲背了半袋红薯,让舅妈带回去,因为她家地少,主要靠种蔬菜。
等他们走后我才发现,给舅妈的豇豆忘记拿了,我跑步追出去。
等我气喘吁吁把豇豆交给舅妈时,听舅妈对母亲说:“你们回家跟小三子商量商量,看他什么意见,尽快给我答复。我觉得这家人行,那女孩人也挺不错,我是看着她长大的。”
当时我听明白了,原来是舅妈特意过来给三哥说媒的!
只不过后来我得知:不是让女孩嫁过来,而是让三哥倒插门。
当天晚上父母坐在三哥房间里说了好长时间的话,我坐在外屋偷听,母亲说的时候多,父亲除了咳嗽,全程几乎没表态。
很显然父亲心里有些不乐意,但又无可奈何。
不过最终三哥还是答应去跟女方见见面再说,没想到这门亲事还就成了!
想着三哥27岁,年龄也不小了,所以转年三哥在家人的目送下,跟三嫂成了亲。
三嫂家位于集镇旁边的一个村庄,家里姐妹仨,她是老大。
刚开始父母担心三哥去那边生活不习惯,谁知道三哥每次和三嫂一起回来,都笑容满面,一副幸福的模样。
由此可见,三哥去三嫂家过日子没有受气,三嫂父母对勤劳能干的三哥眼瞅心爱的,跟自己儿子没有区别。
父母总算一块石头落到地,也了却了一块心病。
父亲是71岁那年去世的,苦了一辈子,也没享福。
父亲去世后,就剩母亲一个人生活在老屋,粮油是大哥、二哥和四哥给,没把三哥算在内,毕竟他做了上门女婿。
但三哥三嫂没忘记家里还有一个老娘,他们隔三差五开着卖菜的三轮车回来,给母亲买些鱼肉。
母亲每次都愧疚地对三嫂说:“孩儿,你们把自己日子过好就行,不要惦记着我,我对不住你们,孩子没帮你们带过,结婚也就给了两床被子……”
母亲说到这些,难过地流泪。
谁知道三哥安慰道:“妈,你不要这么说,你能吃多少呢?我们稍微手头紧紧,就够你吃的,好好保重身体,往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其实三哥知道,母亲在家想指望那几个如何孝顺根本不可能,都喜欢在细节上斤斤计较,没有一个是高风格的,尤其是四嫂小凤,尽说漂亮话,不办漂亮事。
而我婆家虽然近,可常年打工在外,自然也顾不上许多。
但三哥后来的日子,那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刚开始他种菜卖,后来偶然的机会,结识了贩卖鱼虾的朋友,三哥把村里的养鱼塘承包了下来,养殖销售一条龙,尤其是风靡多年的小龙虾,让三哥三嫂挣了大钱。
有了积蓄后,三哥去集镇上买了两间门面房,让三嫂卖调味品佐料,陪两个孩子上学,他自己雇人继续老本行。
又过了几年,三嫂的村庄被征收了,三哥的养鱼塘也做了相应的赔偿,他们家分了3套房。
三哥这个当年被村里人嘲笑的“上门女婿”,却因为剑走偏锋发财了!
三哥富裕后,对母亲更孝顺了,提出让母亲跟着他们过。但每次都被母亲拒绝,她不愿意离开老家。
看母亲身体硬朗,三哥也没强求,但每到冬天,他和三嫂就开车回来,把母亲接去城里的楼房过冬,等气温回升了,再给送回来。
有次我当着三哥三嫂的面,又说起当年看相的老者所说的话,母亲说:“那个算命的真准!果真是这个样子!”
其实哪里是算命的准啊,就是三哥善良、敦厚的人品,让他的财富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1、成全他人
当初不跟四哥计较,主动让出本属于自己的那两间房;
2、尽孝道
虽然自己做了上门女婿,但在孝顺岳父母的同时,心里还装着父母双亲,尽一个做儿子的责任;
3、甘于奉献
眼看着家里兄弟们条件不好,给不了母亲安逸的生活,他主动揽过来,让母亲有一个幸福无忧的晚年。
这些年里,他三番五次伸出援手帮扶哥哥弟弟,任亏吃,联络兄弟们之间的感情。
三哥常说,我们是一母同胞,是一条老根上下来的,一个家庭首先要搞好团结,有凝聚力,才能兴旺发达!
作品声明:内容存在故事情节、虚构演绎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