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和吴广带头造反后,这事儿很快就闹大了。
短短三个月里,起义军愣是把大秦帝国在函谷关以东的统治给搞得七零八落,差不多全垮了。他们不光如此,还一股脑儿冲进了函谷关,直接打到了离咸阳只有几百里地的戏这个地方。
可没想到,就那么一眨眼的功夫,才短短3个月时间,陈胜和吴广他们发起的起义就垮台了!
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惊人的发展速度】
“难道那些王侯将相,天生就是贵种吗?”
公元前209年夏天那会儿,陈胜和吴广俩人一带头,反秦朝的大事儿就轰轰烈烈地闹起来了!
刚开始起义那会儿,就只是一群因为“耽误了期限”而被罚的900个守边士兵。他们拿起木头就当武器,扯起竹竿就当旗帜,勇气可嘉,但力量实在是小,就像随时都可能被风吹灭的小火苗一样,脆弱得很。
不过,老百姓被秦朝压迫得太久了!反抗的队伍瞅准时机,一下子就火了起来!
短短十几天,他们就一口气攻下了好几个县城,往前推进了好几百里地。等打到陈地的时候,他们的队伍已经壮大得不得了,有了六七百辆战车,一千多骑兵,还有好几万步兵呢!
接着,陈胜的军队抓住时机,迅速占领了关键地点陈城。
陈这个地方,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它是陈国的都城所在地。到了战国快结束的时候,楚国也曾经在这里建都。所以说,陈是一座非常有战略价值的大城市。
在这儿,陈胜当上了王,搞了个“张楚”的政权,还大声喊出了“打倒无道暴君,消灭狠毒秦朝”的口号!
推翻无道统治,杀掉残暴秦朝!这一声呐喊,犹如惊雷,让整个天下都颤抖了!
各地老百姓都行动起来,他们把当地的头头给干掉了,说是“为了响应陈涉”,就这么着,一下子,“大伙儿像云一样聚拢来响应”,“跟着起义的人像水一样流淌”,起义的队伍很快就壮大了起来!
接着,陈胜和吴广开始安排计划。
吴广被大家推举为临时首领,他带着楚军的大部队,一路往西打到了荥阳,打算在那里把秦军的主力给干掉。
周文带着大军没走荥阳那条路,直接冲进了关中,目标就是咸阳,一路奔袭而去!
武臣、张耳和陈余带着三千兵马,去攻打以前的赵国地盘。
其他队伍则被分散开来,去攻打其他地方!
之后,起义的势头火得那叫一个快,估摸着连陈胜自己都惊讶不已。
函谷关往东的那些原六国地盘,赵国、燕国、魏国,被起义军直接攻打后,又重新站了起来。齐国呢,也是在老贵族田家的带领下,恢复了往日的辉煌。剩下那些地方,还有一堆人,他们要么没跟陈胜混(像秦嘉那样),要么就是口头上支持陈胜,但实际上没听他的(比如项梁)。这些人啊,虽然各有各的小九九,但凑在一起,还是对秦朝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所以,到了九月份,整个关东地带,大秦帝国的政权就彻底垮台了!
与此同时,吴广带着大军去打荥阳,虽然没打下来,但他们把荥阳边上的地方都给占了,把秦军的主力在荥阳里面围了个水泄不通。
那时候,周文带着他的军队,没走荥阳那条路,而是直接冲着关中去了。
周文军动作飞快,秦军那边地势险要却没人把守,关卡也没关,长戟没收起来,强弩也没放箭,压根儿没来得及应对。就这么着,周文一路畅通无阻,冲破了函谷关,直接打到了离咸阳只有几十里地的戏!
另外,在往前推进的时候,周文军的力量飞快增长,现在已经有了上千辆战车,还有好几十万的步兵!
就三个月光景,起义军火力全开,离推翻秦朝就差那么一点点了!
但其实,因为起义领袖犯了些错误,再加上当时的历史大背景,那些看似勇猛无比、势如破竹的起义军,结果却是外强中干,像光着身子游泳一样,毫无保障。
【六国复国思想,使起义军的发展陷入分裂】
六国啊,它们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好几百年。就说那些老资格的诸侯国,比如齐国、楚国、燕国,它们的存在时间更是惊人,超过了800年之久!
800年到底有多长?要是从现在算起,往回倒800年,那会儿还是南宋的时候呢……
陈胜和吴广发动起义那会儿,离六国被灭掉也就十多年的光景!
所以,我心里还是把自己当成“楚国人”、“齐国人”、“赵国人”,这种地域的身份感特别重,对那六个国家归属感也是杠杠的。
好多历史书上都说,是因为那些老贵族们想恢复以前的国家,但真相并非如此。其实,老百姓们对以前那六个国家也是有归属感的。
陈胜和吴广原本就是普通老百姓嘛!他俩搞了个“张楚”政权,说白了,就是想把楚国扩大,让楚国重现辉煌,发展得更好!
因此,关东那些地方一闹起义,大伙首要忙活的就是重建国家这事儿!
在陈胜还没当上王的时候,张耳和陈余就劝他说:您先别急着称王,那样会让人觉得您是为了自己。咱们应该派人去找六国的后代,帮他们重建国家。这样一来,六国肯定会感激咱们,站在咱们这边。用这样的仁德去征服人心,您才能最终成就一番帝王大业!
说白了,“用道德让人信服,这样就能成就帝王之业”这种说法,纯粹是糊弄人的。他们心里那点小九九,不就是想恢复那六个国家吗。
陈胜没答应。
陈胜叫武臣、陈余和张耳带着军队去攻打赵地。打下来之后,张耳和陈余就推举武臣当了赵王。
接着,之前建议陈胜拥立六国后裔的张耳和陈余,这回转而劝说武臣去攻打并占领燕地,好让燕地成为赵国的一部分。
不过,赵国的将领韩广在占领燕地之后,自个儿也称王了,成了燕王,这样一来,他也跟楚国和赵国分道扬镳,自立门户了。
那时候,陈胜还派了周市去攻打魏地。等周市把燕地平定下来后,手下那些将领就撺掇周市自己当王。但周市没答应,他跑去跟陈胜商量了一番。最后,他们决定让魏咎来当魏王。
另外,齐国其实是那些老贵族自己动手打回来的,跟陈胜压根儿没啥直接联系。
所以,就算关东那边全都站出来反对秦朝,而且不少反秦的队伍跟陈胜的起义军有那么点关联,但他们最后还是自个儿干了,没跟着陈胜混。
那些重新站起来的诸侯和各路独立的势力,虽然他们的基础没法跟以前的六国比,实力也赶不上六国的巅峰时期,但他们的心思却跟老六国一模一样:表面上喊着要灭掉秦朝,其实心里想的全是自己的利益。他们一个个都忙着守护自己的地盘,再也不愿意出手帮陈胜的起义军了。
所以,虽说关东那边都好像在跟秦朝对着干,但实际上张楚政权的实力压根儿就没怎么长进。反倒是那些国家一个个都想恢复自己的地盘,大家伙儿都各找各妈,各回各家了,这样一来,张楚的势力也就被拆得七零八落了。
【陈胜的帝王之才不足,无法驾驭形势】
不过话说回来,陈胜作为头一个站出来反抗秦朝的人,那时候他的兵力最强,威望也最高。所以,要是陈胜真有当皇帝的本事,那张楚政权还是挺有奔头的!
不过,陈胜在显露出当皇帝的本事之前,倒是先把皇帝的派头给摆上了。
陈胜当上了王以后,他就不再亲自上战场指挥打仗,而是整天躲在皇宫里享福,坐在那儿给人下令。
不当将军就不当呗,要是能挑对人,把握好局势,在幕后出谋划策,也挺好的。
不过,陈胜却干了三件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
1、干掉老朋友,会丢掉声望。
以前,陈胜还在地里干活那会儿,就跟旁边的人说:以后要是哪天我发达了,有钱有势了,你们可别忘了我啊。
陈胜当上王后,他那帮老朋友就纷纷来探望,想瞧瞧他还记不记得自己。
一开始,陈胜根本不愿意见他们。但后来,他们在路上直接拦住陈胜,大声喊他,他才勉强把人带了回去。可没想到,这些人竟然在背后聊起了陈胜以前的闲事,结果陈胜一怒之下,直接把他们给杀了!
这样一来,陈胜的那些老朋友都逐个走了,没人再愿意跟陈胜亲近了。
陈胜的老朋友,可能并不像刘邦的老朋友那样,个个都有萧何、樊哙、夏侯婴那样的本事。他们要是没被重用,其实也不足为奇。
然而,陈胜就因为一丁点儿小事,干脆利落地把老朋友给宰了,这事儿真看出他是个心狠手辣、不顾情面的人。
对人冷淡,就没有人敢靠近了,所以,陈胜的老朋友都走了。
要是没肚量,那就吸引不来远方的人心归顺,想让别人投靠你,就没那个说服力和威风了!
那时候,到处都是起义的队伍,好多虽然跟陈胜没直接联系,但心里都向着他。就连楚国以前的贵族项梁,也都打着陈王的旗号。虽说这些势力都各自为政,不太愿意放手,但如果陈胜能拿出点大将风度,说不定就能拉拢更多力量,把大家拧成一股绳!
不过,陈胜能有这样的胸襟,能把手下这些人稳住就已经挺不错了,哪里还有本事去“招呼远方的人一起干大事”呢?
2、处决了葛婴,这让和其他诸侯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葛婴同样是反抗军队里的一位重要将领。
陈胜还没当上王的时候,葛婴带着军队往靳县东边打过去。他那时还不知道陈胜已经称王了,所以就找了个原鲁国的贵族襄强,让他当楚王。但没过多久,葛婴听说了陈胜称王的事,他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立的楚王给杀了,表示要全力支持陈胜。
但是,陈胜最终还是把葛婴给处决了!
陈胜还没当上王的时候,葛婴就自己带着一队人马出去了。这说明葛婴是起义早期就加入的那一拨人,算得上是老前辈了。
在陈胜还没自称王那会儿,葛婴就找了个鲁国的贵族,立他做了楚王。他这么做,也就是为了顺应那时候的局面。
听说陈胜当上了王,葛婴立马把那边自己立起来的楚王给解决了,转头支持陈胜,他还是一心向着张楚这边。
那位跟随陈胜多年、对他忠心耿耿的老兄弟,没想到就这样被处决了。
武臣自个儿当上赵王后,陈胜原本打算把武臣全家都给灭了,然后一块儿出兵攻打赵国。但柱国站出来说了几句,陈胜就改了主意,转而向武臣道喜了!
把这两件事搁一块考虑,会带来两个结果。
首先,就像张耳和陈余讲的那样,“让赵王称王,可不是楚国的本意,他们只是找个由头来祝贺赵王。等楚国灭了秦国,肯定会把兵锋转向赵国!”
大家都知道,陈胜他其实并不真心想恢复那六国,就算真恢复了,也不过是他的一个计谋而已。等他把秦朝给灭了,回头还是得找你算账!
再者,要是掺和进了那些诸侯的纷争,想回头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一不留神就得掉脑袋。所以啊,唯有自己站稳脚跟,才能保住性命!
这样一来,陈胜和诸侯们的关系变得更加僵了,诸侯们就更不愿意出兵帮助楚国攻打秦国了。
3、他总是吹毛求疵,把挑剔当成尽忠,结果跟其他将领的关系搞得非常僵。
同时,在皇宫深处,陈胜还让朱房、胡武这些严酷的官吏来帮忙,他自己则一个人说了算,觉得只有严格监视、挑剔别人才算是忠心耿耿。
这带来了两个超级糟糕的结果。
首先,陈胜的起义队伍还没来得及搞套严格的军纪规矩,那时候大家都讲究“严格监督才算忠心”,这就给了那些有想法的人不少“钻空子的机会”。
比如说,后来吴广的手下田藏,就凭借着捏造的王令,直接把吴广给杀了!
关键是,那些将领因为那事儿,都不再跟陈胜一条心了,不再跟他同心协力了!
皇宫里的国王和外面带兵的将领心不往一处使,这样下去,宫里肯定会出大乱子的。
陈胜吴广那帮人起义没多久就垮了,根本没机会闹腾出更大的动静。要不然的话,他们内部很可能也会像后来的太平天国那样,闹起内讧来,这事儿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结果是这样的,因为陈胜缺少当帝王的本事和胸襟,没多久,他和那些可能帮他的人,还有各路诸侯、将领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有点复杂和微妙了。
张楚政权表面上看似发展得挺火,但说实话,它这个新政权里头已经烂透了,没啥活力了。
这些问题没过多久,就在战场上显露无遗了。
【战场失误1:主力分散】
就算那些诸侯不肯伸出援手,按照那时候的情况,三支往西打的军队,人数上也还是挺充足的。
起义军西征的计划是这样的:吴广那边主要负责猛攻荥阳,目标是干掉在那儿的秦军大头兵;周文呢,就直接带着队伍冲进关中;还有宋留,他得先去拿下南阳,然后从武关那条路进关中。
然而,问题在于,三路大军没有统一的指挥,都各自为政,根本没法协调一致行动。
吴广打败秦军之后,就把荥阳给围了起来。要说立马攻下这城吧,有点难;但要围住城里的秦军,他的兵力又多了点。就算吴广不再从别处调兵来帮忙,就靠他现在在荥阳周边拿下的地盘,给其他的兄弟部队送点粮草啥的,那也是绰绰有余的。
然而,吴广却一直在荥阳按兵不动,没给周文提供任何援助。
宋留早早占领了南阳后,就留在了那儿,没按原计划继续进军关中打仗。
周文军没从荥阳走,直接奔了关中。
这样一来,三支往西出征的军队,就各自打各自的仗了。
三路西征的军队现在处境挺棘手,进攻时力量没法集中,防守时又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
这次搞砸了,结果给后面的事儿都惹麻烦了!
【战场失误2:周文停军】
尽管出了第一个差错,可乍一看,好像周文一人的军队就足够了。
周文以前曾在项燕的军队里当过“观天象”的,说白了就是给人算命看吉凶的,他还给春申君黄歇当过手下。他有些带兵打仗的经验,打起仗来,不走寻常路,绕过了荥阳,直接奔关中去了,动作快得很,也很有策略。
另外,在往前的路上,周文的队伍不断扩大,等他们赶到戏这个地方时,已经拥有了上千辆战车,还有好几十万的步兵!
可到了该演戏的关键时刻,周文却突然让军队停了下来!
历史上没提到周文为啥停军,他肯定不是故意放水。那到底是啥原因呢?
有书里头讲,周文他们一路行军走了好远,得停下来歇歇脚了。
我个人认为不是这样的。
周文军这一路可是长途跋涉过来的,不过他们大多是在路上招募的百姓,一路上也没怎么打过硬仗,可以说是“走再远也不觉得累”,所以他们并不急着马上休息。再说了,周文军这是孤军深入,没有后援,全靠路上找吃的喝的,“看到房子就找吃的”,根本没有稳定的后勤支援。要是没什么特殊情况,他们其实也没什么理由停下来休整。
因此,周文停下来绝非因为累了想休息,他这么做,应该是在等后面的支援部队。
咸阳可是大秦的老巢,城墙厚实得很。就算没有章邯临时拉来的骊山囚犯帮忙,城里也至少有五万精兵强将守着呢。再看看吴广那边,在荥阳卡着不动,起义军这回可得跟秦军硬碰硬,免不了要打一场恶仗。
根据起义军的计划,宋留军早在七月就动身去攻打南阳了,现在应该也按约定进到了关中附近,咱们两股力量可以联手作战了!
因此,我觉得周文让军队停下来,并不是单纯地为了休息,而是在等那些按计划要来的帮手。
不过,不论背后的缘由是啥,周文选择让军队停下来休息,这确实是个大错。
要是不撤军,就算周文他们孤军奋战,但靠着强大的兵力,就算不能一下子打下咸阳,也能把咸阳团团围住。这样一来,整个战局就得大变样了!
周文停止进军后,这让快要崩溃的大秦帝国得到了一个难得的休整机会。
对于大秦帝国这种打过无数硬仗、动员起来飞快的国家,他们只要稍微歇口气,就足够了!
章邯把骊山的囚犯们都召集起来,打开武库给他们分发武器,很快拉起一支大军,火速进行反击。
最后,在戏水那一仗,周文吃了个大败仗!
哎,现在的情况可真的是大变样了!
【战场失误3:战略暂停】
周文打了败仗后,就离开了关中,跑到曹阳去了。
现在,两边都还有机会呢!
对于大秦来说,虽然成功地把周文给打退了,守住了关中这片地,但话说回来,骊山那些囚犯组成的新军,只是临时上阵救了急,接下来得好好整顿和训练一番。
所以,章邯被关在里头,不得不训练了两个多月,一直没能踏出关外。
到了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短短两个多月,其实能搞定好多事儿!
说到张楚政权,他们有两个选择。一方面,他们可以重新安排人手,加强自己的防御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和那些跟张楚关系密切、利益相连的诸侯联手,共同对抗秦国。
不过,在那至关重要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张楚政权呢···啥改动都没做。
吴广还是带着楚军最厉害的部队守在荥阳城边,而宋留呢,他还是待在南阳没走。
另外,在那些反对秦朝的其他势力里头,那些诸侯都躲在一旁看热闹,光看着秦国和楚国在那里斗来斗去。
结果就是这样,起义军白白耽误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多月时间,反观秦军,他们经过整顿训练,战斗力变得更强了。
这样一来,章邯发起反击的时候,起义军就只能像雪崩一样崩溃了。
【连败,解体】
十一月那会儿,章邯离开了关中。
章邯率先向周文军发起了进攻。
不出所料,周文军接连吃了败仗,周文兵因战败绝望自杀,整个军队也都散了!
就这样,起义军里人数最多的那支队伍,彻底完蛋了!
接着,章邯打算攻打吴广的军队。
吴广军带领的部队,是起义军里的尖兵,不过他们的战斗力,比起那些训练有素的秦军来,还是差了一大截。
更糟糕的情况是,章邯那边还没动手,吴广的军队里头就先闹起了要命的自相残杀!
田藏冒充陈胜的命令,把吴广给宰了,然后他自己跳出来说要当将军!
陈胜知道这事以后,就正式让田藏当将军了,顶替了吴广的位置。
吴广这人吧,带兵打仗确实有不少毛病,但他好歹也是张楚政权的“代理王”,算是大家的二号精神领袖。结果他被人杀了,陈胜不仅没严惩凶手,反而还提拔那家伙当将领,这样一来,起义军的人心就更散了!
这种情况下,起义军怎么可能打得过强大的秦军呢?
田藏不出所料地牺牲了,他的部队也随之四散逃开!
这样一来,张楚政权那些最能打、最主要的部队,全都被干掉了!
陈胜的衰败,迟早得来。
【陈胜死,起义失败】
这时候,司马欣和董翳带着关中地区的秦军到了,秦军的势力又壮大了不少!
章邯接着就把军队一分为二,直接朝着张楚政权的老巢陈城进发。
邓说和伍逢带着一部分起义的士兵去迎战,但打输了,他们只好撤退到陈地。
到现在这地步了,打了败仗还不逃跑,还肯回来跟陈你一起硬扛的,那真是忠心耿耿的人啊!
但是,陈胜一生气,就把邓说给干掉了!
这样一来,大家的心就更不齐了。
接着,陈胜就让柱国际带着军队去迎战,结果不出所料,被打得惨败。
陈胜干脆自己跑到城外去指挥打仗,结果不出意外,又打了个大败仗!
这样一来,陈胜没别的办法,只能先离开陈地,往汝阴方向撤退。
到了十二月,退到城父那地儿,驾车的那哥们儿庄贾,就把陈胜给干掉了,然后立马转头就投了秦朝那边。
章邯打下陈地后,他一边清理陈胜剩下的部队,一边亲自带着大军去攻打陈胜军的最后一股大部队,就是宋留的队伍。
宋留打了败仗,被章邯抓住,之后就被送到了咸阳,遭受了车裂的酷刑。
就这样,陈胜和吴广发起的反抗,没能成功!
老百姓被秦朝的暴政折磨得很久了。
陈胜和吴广一起起兵后,势头很猛,主要是因为他们反对秦朝的主张大家心里都支持。“要干掉残暴无道的秦朝”,这简直就是老百姓心里所想的,是历史的走向!
浪头猛涨,陈胜的发展势头超猛,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前进!
不过,就那时候的情况来看,大伙儿既都盼着反秦,又想着重回以前六国的老样子。所以,这反秦的行动,注定要碰上分裂的难题。
大秦虽然统治残暴,失了民心,也丢掉了六国的地盘,但在老秦的地界上,他们还是攒下了数不清的财富,保留着当年一统天下的那股子号召力。所以说,只要给他们一点点喘息的机会,大秦很可能就会卷土重来,反击得猛烈!
情况现在还是挺棘手的。
不过,说实话,陈胜并没有当皇帝的本事,他的胸怀、本事,都管不住那么乱的局面。
结果,陈胜没法掌控那么大的风浪,船最后给弄翻了。
陈胜当王那会儿,他干得真不咋地,算是个挺差劲的王。
不过,陈胜作为带头反对残酷统治的人,他始终都很了不起。
达官贵人,难道生来就高人一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