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沛县,为何出了萧何曹参樊哙,这么多优质人才?

古城青衣 2024-07-11 16:08:14

刘邦在取得天下后,有人曾问他:

为何能取得天下?

刘邦已年过六十,即将走到生命的结尾,回望生平走过的岁月,他慢悠悠地说道:

孤与项羽相比,出身微末,然何以得得天下?

攻必胜,战必克,我不如韩信;

运筹帷幄之中,决战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

稳定后方,运输粮草,我不如萧何。

凭此三尺剑,我才能取得天下。

项羽自诩力胜,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主要原因

刘邦,出身丰沛,年少时期曾见过秦始皇嬴政的车马仪仗队。

忍不住感叹道:

“大丈夫当如此!”

说这句话时。

他不过是一介小小的亭长,手里穷得叮当响。

这样的人,到底是谁给他的勇气,让他说出这样的话来?

若是没有后来,四百年的大汉基业。

恐怕这句话,也堙灭于滚滚的历史波涛之中。

同时,他的身边常年聚集的一帮兄弟。

诸如樊哙、卢绾、夏侯婴等人。

他们甘愿听从刘邦的调遣,愿意为之赴汤蹈火。

有实例为证明:夏侯婴曾与刘邦之间有矛盾,两人大打出手。

按照秦律,私自打架斗殴,要被处以重刑。

严重者,有性命之虞。

夏侯婴被逮捕入狱,审判他的是一位叫曹参的人物。

亦是刘邦的朋友。

面对着酷刑,夏侯婴楞是坚持两人没有动手。

这是一件,非常有趣且值得研究的事情。

首先,当时的刘邦手中,并没有大额的资金。

《史记》有明确的记载,甚至连一顿饭都请不起。

还要到嫂嫂家去蹭饭,结果招致人家厌烦。

其次,他就是一个小小亭长。

在秦法之下,他的工作不但不好干,反而容易招来众怒。

看如今基层工作者的抱怨,就能体会到当初亭长的工作有多难。

有人会说,怎么会?

那是秦朝,这可是新时代。

教员有一句诗写得妙:

“百代都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

后三个字,已经说明了某些问题。

况且那时候的“亭”,最多算是自治机构。

无论是薪资待遇,还是保障水平,都无法和今天相提并论。

刘邦能在这种情况,聚拢一帮兄弟在手下。

由此看来,刘邦这个人具备领袖的潜质。

他最需要的是一个平台。

只要平台足够大,他可以和当时任何一位英雄并争天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刘邦只要能走出去,丰邑和沛县的兄弟们,自然就能走出去。

毕竟,中华民族是一个乡土社会。

费孝通先生解释道,在乡土社会,一个人的威望靠的不是上级部门的赋予,而是在长期为人处事所积攒出来的。

无疑,刘邦属于后者。

他要想夺取天下,不可能丢弃丰沛这帮兄弟们。

这帮兄弟们,为了个人的前途,也会死心塌地跟随他。

比如纪信此人。

因为长相酷似刘邦,在面对项羽大军围困的时候。

甘愿扮作刘邦的样子,吸引项羽的主力部队。

从而帮助主公脱身。

夏侯婴,原来从事的就是驾车的行当。

从军以来,亲自为刘邦驾车。

这好比是领导的司机,没有极度的信任,没有谁会将这份信任交给你。

因此,丰沛这些人,能够在历史上留名,博得个封侯荫子的结局。

最主要还是刘邦的影响。

他们与刘邦的关系。

好比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刘邦长期与他们相处,深知他们身上的优点和不足。

比如,刘邦从来没有考虑过,让萧何上战场。

也深知这些人,没有人能担任大将军的重任。

故而破格提拔韩信,担任三军主帅。

由此刘邦展现了身上的第二个领袖的特质,深知个人以及团队的不足。

其他原因

除却以上主要的因素外。

丰沛的众人,能够兴起的原因是。

因为,他们赶上一个适合他们的时代。

英雄促时势,时势造英雄。

秦朝末年,百姓苦不堪言。

从陈胜吴广开始,底层民众就开始发声。

他们的声音项羽不会听,项羽的路线是贵族路线,此人太重视于自我。

刘邦这些人,本就出身底层。

天然对下层人民抱有深深的同情。

他们经历过这些人,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容易和这些人发生共情。

因而,底层的百姓,更愿意跟随他们去打天下。

他们的目标朴实而又简单——天下太平,过上好日子。

乱世,本就是武将们的舞台。

只要跟对了人,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玩命的打仗,军功自然会一层层的累积。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因素,这些能够留名的人都是大浪淘沙留下的佼佼者。

刘备自沛县起兵,手下不可能只带这些人。

有多少人,根本没留下名字。

而是沦为了一具又一具的白骨。

一将功成万骨枯,绝非只是一句戏言。

这些名垂千古的将相们。

都是踩着他们的尸体,一步步登上权力的高峰。

试问没有这些人的努力,他们敢单枪匹马与敌军打仗吗?

两军阵前。

将军的武艺,根本无法掌控整个军队的胜败。

因此,时代背景与个人的拼搏十分重要。

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那些没有赶上好时候的读书人。

即使书读得再好,也没有任何用途。

时代,已经无情地抛弃了他们。

隋唐时期,科举制正当时,读书人若是不够用功。

即使制度再妙,他们也无法获得成功。

樊哙也好,曹参也好,萧何也罢。

他们都赶上一个适合他们发挥个人才能的时代。

同时,刘邦又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之上,刘邦给予了他们充分的信任,任由他们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

与其说是,他们成就了大汉王朝。

还不如说是,大汉王朝成就了他们。

没有如此显赫的朝代,他们的名字如此响亮。

他们的功绩,也不可能被一代又一代人歌颂。

因此,一个人要想做出一番成绩。

一旦要找准方向,方向对了,事半功倍。

方向错了,事倍功半。

若还没有找到方向。

那就读书,随着阅历和知识的增加,方向会自动浮出水面。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