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李宗仁归国,毛主席问他想要什么职务,李宗仁:人大副委员长

伍书逸史学 2025-03-16 21:44:13

1965年,李宗仁以前在国民党里做到代总统的职位,这一年他回到大陆。大家对他表示欢迎,毛主席也问过他,想不想担任什么职务。

李宗仁一下子就说出人大副委员长这个职务要求,这很让人吃惊。那李宗仁为何会提出这样的任职请求呢?中央最后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呢?

1、令人意想不到的回答

建国之后,很多在解放战争时投诚我党的国民党将领都在中央担任了一定的职务。

李宗仁在国民党里是非常重要的人物,给他安排职务的时候得特别谨慎,要做到既不亏待他的一片真心,也不让外面的人说闲话。

所以,李宗仁要回国这件事被知道以后,毛主席、周总理他们就一直在商量,给他个什么样的职务才算是对得起他。

经过多次商讨,他们最终还是把这个选择权交还给了李宗仁本人。

早在回国之前,李宗仁就料到会碰上这种情况,也早就琢磨过这事儿了。毛主席询问的时候,他很镇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人大副委员长。

会面结束后,毛主席又认真思考了一番,最后没有安排他担任人大副委员长这个职位,而是给他安排了一个待遇不错且事务较少的职位。

那么,李宗仁为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呢?毛主席又是出于何种考虑才没满足李宗仁的愿望呢?

2、李宗仁

说起来,李宗仁提出这样的要求也不足为奇。在国民党内部,他的地位曾经一度仅次于蒋介石,差不多算是国民党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号人物了。

1910年的时候,19岁的李宗仁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他加入了同盟会,在这个过程中接受了不少革命思想,这些思想为他日后成为一名将领奠定了基础。

后来他为了提升自己的实力,就进了军事学堂。在那里他练出了一身本事,还靠着自己能征善战当上了当时广西的新军阀头子。

李宗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带着手下人来到孙中山先生身旁,加入国民党,开启了党内生涯。

北伐战争的时候,李宗仁眼光很超前,能正确判断当时的形势,还果断请求国民政府出兵北伐,这就表明他在军事上有着很强的敏锐性。

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他率领部队参加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军事才能非常出众,是很有名的抗日将领。

往后很多年里,李宗仁好像老是在一些地方跟蒋介石意见不合,可又跟着蒋介石的脚步走,看起来特别矛盾。

可能有人会讲,他这么做是为了自己已经得到的利益,不过呢,他也在某种程度上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也能算是一个英雄人物了。

抗日战争结束后,李宗仁在战场上征战多年,在军队里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和拥护,地位不断提高,声誉方面一度有超越蒋介石的趋势。

内战的时候,蒋介石指挥出错,国民党因此损失特别大。所以,国民党里好多人慢慢就转而支持李宗仁了。

于是,在1949年1月,李宗仁得到这些人的支持,当选为中华民国代总统。正因为如此,李宗仁回国后,毛主席他们在对待李宗仁的职务任命时才非常谨慎。

李宗仁从桂系军阀一路成为国民党内非常重要的人物,这中间经过了很多年。他和蒋介石之间有许多矛盾,利益方面也纠缠不清。因此,对于他的任命,中央必须十分慎重。

3、中央的一番苦心

李宗仁提出任职要求后,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都有点吃惊,一是吃惊李宗仁这么直接,二是吃惊他对中央职位的了解情况。

实际上,李宗仁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也是经过谨慎权衡才作出的决定。毕竟他以前当过国民党的副总统和代总统,所以他的职位绝不能比这个低。

但与此同时,他又怕职位太高会冒犯中央,于是就先对中央的政治体系和职务任命制度仔细研究了一番,这样才精确地选了这个职务。

但中央最终并没有遂他的意,这是为何呢?实际上,这也是中央的一片苦心。

一方面,中央也顾及到李宗仁那时的影响力与地位,因此得给他一个比较高的职务,这样才能确保两党人士和平稳定。

人大副委员长这个职位不行的原因在于,这个职位既是高职也是重职,要协调很多方面的事务。

因为李宗仁当时身体状况的缘故,中央没有接受李宗仁的提议,而是给了他一个工作比较轻松且待遇很不错的职位。

这样的话,既可以体现出我党对国民党人士的敬重,又能显示出两党和平共处的态度,还能让李宗仁发挥他的作用。

蒋介石身边的李宗仁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现在他和我党关系不错,那就让他回到自己擅长的方面去,这样对双方都好。

于是,经过中央领导人共同商议,李宗仁被安排到统战工作里的一个重要岗位上,这个岗位待遇很不错,而且李宗仁能依靠自身的影响力做出一番成绩。

李宗仁知晓中央的决定后,便欣然接受了。于是,李宗仁就成了我党非常重要的一位政治人物,这一举措也得到了党内外人士的广泛称赞。

李宗仁一辈子都在征战,到了最后他还是希望回到祖国。对他而言,担任什么职务都不重要,关键是要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做贡献。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