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中亲俄”的匈牙利,为何还没被踢出欧盟?他们还能坚持多久

伍书逸史学 2025-04-26 22:24:48

陈强的父亲曾到访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被多瑙河两岸的景色深深吸引。受此启发,他决定为两个儿子分别取名为“陈布达”和“陈佩斯”,以此纪念那段难忘的经历。

布达佩斯的历史很有意思,它原本并不是一个整体。多瑙河把这座城市一分为二,西边叫布达,东边叫佩斯。直到1873年,在奥匈帝国的统治下,这两座隔河相望的城市才合二为一,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知的布达佩斯。这个合并不仅改变了城市的地理格局,也奠定了其作为匈牙利首都的重要地位。

近期匈牙利的举动着实让欧洲各国感到不满。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欧盟成员国几乎一致同意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但匈牙利却成了唯一的反对者。

从欧盟的角度来看,匈牙利的行为无疑是典型的“受益却背弃”的做法。原因在于,匈牙利虽然充分享受了欧盟的各项优惠政策,但在关键决策上却常常与大多数成员国意见相左。匈牙利于1999年成为北约成员国,随后在2004年加入欧盟,这标志着它已完全融入欧洲体系。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匈牙利为何屡屡与欧盟和北约的立场产生分歧?

【一、匈牙利深谙东方文化。】

儿童才需要做出选择,成年人则追求全面的拥有。这句话虽然带有幽默色彩,但实际上蕴含了深刻的道理。东方的实用主义理念,本质上是一种高度智慧的体现,然而很多人错误地将其解读为缺乏勇气的表现。这种思维方式强调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非此即彼。它体现了对复杂情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对,是一种更为成熟和全面的处世哲学。

不少国家对我们持轻蔑态度,认为我们过于谨慎,因此戏称我们为“温和无害的兔子国”。而美国则被比喻为“白头鹰”,俄罗斯则被形象化为“大毛熊”。

在国际交往中,太极拳的运用十分关键。观察我国的新闻发布会,大家可能会注意到,回答记者提问时,答案往往与问题不完全匹配。有人把这归因于发言者能力不足,在预设的文稿中找不到准确答案,只好选择一个适用于多种情况的模糊回应。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回应方式有两个好处:首先,它能让对方摸不清我们的真实想法;其次,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我们可以暂时保持中立,避免卷入不必要的纷争。作为东方大国和发展中国家,我们确实需要谨慎行事,不能轻易对复杂问题表明立场。这种策略既符合我们的国情,也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维护自身利益。

匈牙利这个国家,在政治策略方面从中国借鉴了不少经验。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匈牙利显得与众不同,反而在很多方面与中国有共同点。这种相似性体现在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使得匈牙利在欧洲国家中独树一帜。这种独特的背景,让匈牙利在应对国际事务时,能够灵活运用从中国学到的策略,从而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影响力。

首先,匈牙利人跟中国人一样,姓氏放在名字前面,这和大多数欧洲人把姓氏放在后面的习惯完全不同。其次,匈牙利人中有很多黑眼睛、黑头发的人,长相和中国人非常相似,甚至有一部分人明显带有亚洲人的特征。此外,匈牙利人也过春节,而且他们普遍认为自己的祖先是来自东方的匈奴人,很可能是被汉武帝击败的那一支。在饮食文化上,匈牙利的传统菜肴居然有“土豆炖牛肉”和“红烧牛肉面”这样的中国菜。不仅如此,他们在过年之前也会晒玉米、辣椒,还会灌香肠。就连日期的排列方式也和中国一样,都是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更让人惊讶的是,匈牙利人竟然会吹唢呐,他们的民歌风格和中国的陕北民歌非常相似。甚至连中国的剪纸艺术也被他们“借鉴”了过去。这些相似之处让人不禁怀疑,匈牙利真的是一个欧洲国家吗?总的来说,匈牙利在很多方面都和中国有着深厚的联系,从中国吸收了一些东方文化的元素,因此它在欧洲国家中显得非常独特。

它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欧洲,大多数国家使用的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但匈牙利却是个例外,他们的匈牙利语属于乌拉尔语系,这一语系主要分布在北欧地区。因此,匈牙利在中欧显得格外独特。尽管匈牙利是欧盟的成员,他们并未采用欧元,而是继续使用自己的货币——福林。匈牙利对中国的态度非常友好,他们不仅是首个与中国建立人民币结算银行的国家,还非常推崇中医。此外,匈牙利与中国的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纯粹的欧洲国家。实际上,匈牙利与中国的文化联系更为紧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匈牙利能在欧盟和俄罗斯之间保持平衡。

【二、匈牙利大概率起源于东方。】

根据现有历史资料,匈牙利人的祖先是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马扎尔人。然而,他们并非最早定居于匈牙利地区的民族。

公元前1世纪时,罗马帝国已经占领了匈牙利南部。到了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欧洲的民族大迁徙浪潮波及到了匈牙利地区。

首先登场的是匈人。匈人与匈奴之间的联系,学术界仍在探讨。他们的首领阿提拉,率领部落在东欧建立了强大的匈帝国,西罗马帝国在他们面前节节败退。阿提拉被冠以“上帝之鞭”的称号。匈牙利的国名,很可能就源自匈帝国。紧接着是日耳曼人。匈帝国在469年瓦解后,日耳曼人迁入匈牙利,并在此定居了约一个世纪。随后,阿瓦尔人从北高加索地区迁移至此,统治了大约200年。阿瓦尔人与斯拉夫人关系密切,因此在他们之后,多种斯拉夫族群,如波兰人、克罗地亚人、摩拉维亚人和保加利亚人等,也陆续来到匈牙利。最终,马扎尔人从东方抵达。896年,他们在多瑙河畔定居,结束了当地的内战,实现了匈牙利的统一。公元1000年,伊什特万一世大公被教皇加冕为匈牙利首位国王,标志着匈牙利正式建国。

匈牙利王国的创建者明确是来自东方的马扎尔人。这些马扎尔人的起源地要么是乌拉尔山脉,要么是更远的东方地区。

匈牙利人为什么既有金发碧眼,又有黑发黑眼的特征?这要归因于历史上多次民族迁移的影响。匈人、日耳曼人、罗马人、阿瓦尔人、斯拉夫人和马扎尔人先后在这片土地上定居。这些不同的族群相互融合,繁衍后代,使得匈牙利人的外貌呈现出多样化。这种多样性正是历史上各民族交融的体现。

【三、匈牙利是中欧门户,因此多灾多难。】

匈牙利虽然成功建立了自己的王国,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注定难以安宁。周边国家如波西米亚、波兰和神圣罗马帝国,对匈牙利的领土一直虎视眈眈。这些邻国长期觊觎匈牙利的土地,使得匈牙利始终处于被威胁的状态。

首先,蒙古人的进攻。

124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领蒙古军队再次西征。他在罗斯地区建立了金帐汗国,随后继续向西推进,对匈牙利发动了猛烈进攻。当时匈牙利王室内部正陷入权力斗争,无法迅速组织有效的防御力量。结果,蒙古军队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了匈牙利大部分领土,将其纳入金帐汗国的统治范围。

蒙古军队在匈牙利进行了短暂的掠夺,仅停留了一年便撤离。这为匈牙利人重新夺回失去的领土创造了条件。蒙古人的离开使得匈牙利人能够重整旗鼓,逐步恢复其原有的疆域和统治。这一历史事件为匈牙利日后的复兴奠定了基础,让他们有机会重新掌控自己的土地和命运。

其次,奥斯曼帝国发动了侵略。

在经历蒙古人的长期压迫后,匈牙利人终于获得了一段短暂的喘息时间。然而,好景不长,他们很快又面临新的威胁。1299年,在小亚细亚地区崛起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奥斯曼帝国。这个国家以伊斯兰教为信仰核心,迅速成为匈牙利的新对手。

15世纪时,奥斯曼帝国达到了鼎盛时期。1453年,他们攻占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彻底终结了这个延续千年的帝国。随后,奥斯曼军队继续向西推进,迅速占领了巴尔干半岛,并将目标锁定在匈牙利地区,进一步扩张其势力范围。

1526年,奥斯曼帝国成功占领了匈牙利全境。以此为基地,他们进一步向奥地利扩张,并多次发动对维也纳的围攻行动。这场军事行动标志着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势力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对中欧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被哈布斯堡家族吞并。

1526年,奥斯曼帝国攻占了匈牙利,导致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在战斗中阵亡。奥斯曼军队撤离后,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发现了控制匈牙利的有利时机,开始策划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

查理五世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家族势力,直接安排自己的弟弟斐迪南担任匈牙利和波西米亚的国王。他这么做是因为斐迪南娶了拉约什二世的姐姐,有了这层姻亲关系,看起来更有说服力。查理五世此举明显是为了扩大哈布斯堡家族在中欧的影响力,通过亲属关系来控制更多领土。

自那以后,哈布斯堡家族逐渐将势力扩展到匈牙利。1699年,他们成功掌握了匈牙利的全部领土。然而到了1867年,面对匈牙利民众持续的独立诉求,当时的家族领袖弗兰茨·约瑟夫一世被迫做出妥协。他决定将匈牙利王国与奥地利帝国联合,由此诞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二元制君主国——奥匈帝国。

苏德两国在匈牙利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哈布斯堡王朝对匈牙利的统治宣告终结。1918年,匈牙利成功实现独立。

二战时期,匈牙利最初站在轴心国阵营,与德国结盟。然而,到了1944年,眼见德国战局不利,匈牙利迅速发动起义,转而对抗法西斯势力,与德国反目。这一举动导致德军很快占领了匈牙利。1945年,苏联军队解放了匈牙利,随后建立的匈牙利人民共和国自然成为苏联的盟友。

匈牙利地处欧洲要冲,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历史上屡遭劫难。正如古语所言,身怀珍宝往往招致灾祸,这个国家正是因其战略价值而难以安宁。作为连接东西欧的枢纽,匈牙利自古以来便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这种特殊的地缘政治地位使其长期处于动荡之中。

【写在最后:匈牙利还能撑多久?】

在欧盟多次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的背景下,匈牙利始终坚定地支持中国。尽管这种支持的实际影响力有限,但匈牙利的态度充分展现了其对中国的友好与诚意。

作为中欧地区的北约和欧盟成员,匈牙利若持续与欧洲主流立场背道而驰,其处境将面临严峻考验。这种在东西方之间摇摆的实用主义策略,恐怕难以长期维持。匈牙利既要面对来自欧盟内部的压力,又需考虑与北约盟友的关系,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终将难以为继。毕竟,长期与欧洲大多数国家唱反调,不仅会削弱其在欧盟内部的影响力,还可能损害其在国际社会中的信誉和地位。

匈牙利是否会背上“内外勾结”的骂名?若真如此,我们又能为这位长期盟友提供什么有效的支持?历史上,贴标签的做法屡见不鲜,但我们需要理性分析当前局势,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应当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维护双方关系,同时帮助匈牙利摆脱困境?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制定周全的策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