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各类精神疾病的终身患病率高达16.6%,尤其还不能忽视儿童青少年群体。据2025年的研究,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的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9.3%。
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生理障碍,指的是心理和社会两方面都出现了异常症状。临床上,把心理障碍分为21大类型,包括神经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双相及相关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分离障碍、躯体症状相关障碍、喂食及进食障碍、排泄障碍、睡眠-觉醒障碍、人格障碍、神经认知障碍、物质成瘾障碍等等。
而对于精神疾病的患者,在前期会出现异常的表现。
所以,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这些“爱好”的人,可能是精神疾病发出的信号,要当回事。
“爱唱歌”:若你在狂躁的阶段,突然变得爱唱歌,或者总表现出爱唱歌的倾向,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态了。在一项调查研究中显示,有69%左右已经患有躁郁症的患者,在狂躁期时,思维活跃会大大增加,自我表现欲增强, 在众多表现中,唱歌最为常见。
躁郁症,也被称为双相情感障碍,病情发作时,常常情绪高涨、活动增多 、思维速度快、说话语速快、想法层出不穷、睡眠时间减少,甚至不睡觉也能保证充足的精力,看看你是这种情况吗?
“沉浸艺术”:沉浸艺术中无法自拔,有的精神疾病患者喜欢唱歌,有的患者会深陷在各种艺术当中,如总喜欢反复听悲伤的音乐、看悲剧等等,这些并非是他们独有的爱好,而是自己面临的痛苦无法宣泄,只能通过别的方式释放。
用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来让始终压抑在内心的情绪得到一定的释放,得到安慰以及别人的理解。
“喜欢独处”:大量研究发现,精神疾病患者都喜欢独处。相比于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合,他们更倾向于自己呆在极其干净的角落里,这样他们可以自己思考,缓解自身的疲劳感,以及让他们暂时从身心疲惫中得到释放,获得一小片净土。
如你会看到有的人经常会坐在角落里,神情呆滞不知道在想什么,又或者是静静地看着眼前的地方,居住在内心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