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开心生活的代表除了快乐肥宅水,那便是“续命神器”奶茶了。
从“-我是你的什么?-你是我的优乐美。 ”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奶茶总是无缝衔接我们的生活。
更有甚者,笑谈:
“喝多了奶茶,你知道你的脸上会出现什么吗?”
“笑容。”
如今,奶茶行业奋然崛起,无论是商圈还是学校周围,各式各样的奶茶店应接不暇。而孩子,也成为了奶茶群体的主力军。
“多加珍珠”
什么样的奶茶最好喝?
全糖+珍珠+布丁+奶盖,奶茶界的顶配,生活苦楚的抚慰。
曾有报道称,14岁女孩喝珍珠奶茶后,在CT下扫描胃、肠一直到肛门全部都是颗粒状未消化的小白点阴影。
医生分析,这么多未消化的“珍珠”不像喝一杯奶茶就积累的,应该是近期喝了一段时间奶茶造成的。
无独有偶,河南新乡,一名13岁患者因腹疼难忍被送入急诊,经X光拍摄是肠梗阻迹象。医生了解到,患者病发前1周喝过两次珍珠奶茶,而且没有充分咀嚼珍珠。
这时候,不少网友纷纷猜测“珍珠,难道真的是由塑料制成的?”
当然不是。
奶茶中的“珍珠”只是一种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粉圆产品,其中木薯淀粉是最为常用,此外,还会加入一些小麦蛋白和食品添加剂以丰富口感。
在“珍珠”当中加入小麦蛋白,主要是为了增强“珍珠”的口感,赋予其更好的嚼劲。小麦蛋白具有很好的结构性质和水合性质,可以和淀粉结合从而让“珍珠”更有弹力。
但值得广大网友注意的是,如果珍珠是糯米、葛粉等粘性较强且很难消化的原材料,不经过咀嚼直接下咽,那在CT扫描下看出所谓的“小白点”还是有可能的,但终究还会被分解消化的。
“喝完这杯,还想喝”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我喝完手上这杯还不过瘾,还想喝一杯,或者隔了个一两天又想喝奶茶,这对奶茶上瘾的刹车,容不得我叫停。
对奶茶“上瘾”,首要追究的肯定是奶茶中的“咖啡因”。
咖啡因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精神活性物质。饮料、咖啡、茶、可可、巧克力以及许多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中均含有咖啡因。咖啡因能够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加多个脑区神经元的活性。
国外早有研究显示,青少年过量饮用含咖啡因饮料,会引起睡眠时间减少。
2004年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就有明确数据调查显示:咖啡因导致美国学龄儿童的睡眠时间减少。
英国早在2014年就发布:
只要咖啡因含量高于150mg/L饮料,必须加注“高咖啡因含量”的警示信息。
加拿大卫生部也曾在2017年5月25日提出咖啡因安全限量建议:
孕妇、哺乳期妇女或计划怀孕的妇女300mg/d,4至6岁的儿童45mg/d,7至9岁的儿童62.5mg/d,10至12岁儿童85mg/d。
对奶茶“上瘾”,其次要追究的便是“含糖量”。
奶茶作为甜食,高糖高脂肪高碳水。甜食,会刺激大脑特殊区域的信号物质“血清素”的分泌。血清素会影响人的胃口、内驱力(食欲、睡眠、性)以及情绪。也就是说,血清素会让人感到轻松和愉快。而奶茶作为高糖、高热量的集合体,食用时,大脑会释放类鸦片活性肽,这是可卡因、海洛因等麻醉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会让人越来越上瘾。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里写到: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一杯奶茶最高含糖量达到62g,也就是说,一杯奶茶轻轻松松让你“超标”。而对于孩子来说,62g则超出了两天的含糖量。长期的高糖含量摄入,不仅仅生长激素停滞,对于女孩儿来说,可能导致月经初潮提前。而月经初潮提前,意味着孩子早发育,骨骺提前闭合。
“水果茶总安全了吧”
水果的确安全,但制作水果茶的过程就不一定安全了。
手抓垃圾却徒手切水果;
好的坏的水果掺合着用;
发黑了的水果直接榨汁;
果汁不够自来水来凑;
… …
面对着发臭的水果,某奶茶店店员表示:“臭了也要用,不让我们浪费。”而且榨汁前要先“冷藏去味”。
而食用腐坏食物的危害:
1、胃肠道疾病
孩子食用腐坏的食物后会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也容易增加胃肠道负担,长时间累积还会导致肠胃炎、胃部出血、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
2、致癌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脏肿瘤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陆荫英2017年3月21日在健康时报刊文中介绍,尽量避免吃发霉的食物,发霉的食物里面有黄曲霉毒素,可能致肝癌等多种癌症。
诚然,奶茶是一种美味。但是,马上不喝好像也不太行。
当孩子发出“我想要喝奶茶”的请求时,家长可以选择相对正规、卫生许可高的店铺进行购买。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及时普及健康知识,让孩子了解到“过量饮用”的危害。当孩子自己有了健康意识,想要“戒除”,也就不是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