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华索赔无望的背景下,欧盟近期采取了出人意料的举措,竟要求中企转让核心技术以换取市场准入和补助,此举无疑是对中方核心利益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中方并未退缩,而是选择先发制人,捍卫本国利益。那么,欧盟要求中企转让技术,说明了什么?面对欧盟的无理要求,中方又是如何回应的?
中欧之间就电动汽车关税问题进行多轮磋商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对华提出索赔要求,并试图通过制裁等手段迫使中方让步。此前,冯德莱恩公开宣称,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税生效后,中欧之间的谈判进程仍将继续进行。但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中方必须向欧方给予所谓的“补偿”,以弥补欧盟相关企业在竞争中遭受的损失。
也就是说,欧盟不会在关税谈判中妥协,要想欧盟撤销反补贴税,中方就要“赔款”。无论如何,欧盟都要从中方这里拿到好处。除此之外,冯德莱恩还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要求中国车企在进入欧洲市场时,进一步提高销售价格。这无疑是想让中国车企给欧盟车企“让路”。
二是要求中国车企继续在欧盟开展投资活动,避免中欧之间的投资贸易活动受到关税问题的冲击。既要中国车企“让利”,又要中国车企“掏钱投资”,这些要求不仅表明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现状,还暴露了欧盟妄想单方面打压中国企业的意图。
中国商务部早已明确强调,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企的正当权益。对于冯德莱恩提出的无理要求,中方显然不会答应的。眼看“索赔”无望,欧盟又出了新招数开始“明抢”。
就在当地时间11月20日,有欧盟高级官员透露,欧盟正计划要求前来投资建厂的中国大陆企业,向欧洲企业转让技术产权,以换取享受欧盟补助的资格,作为其更严格的清洁技术贸易制度的一部分。报道称,电池企业将首当其冲。
有分析认为,欧盟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现对华强硬态度。事实上,早在今年年中,欧盟就被曝对华电动汽车挑起关税争端,意在迫使中国车企赴欧洲组建合资企业,并与欧盟同行分享技术。然而,技术合作理应是基于合作共赢的原则,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进行。欧盟这种逼迫中国企业向欧企转移关键技术的行为,只会引发中方的反感和抵制。
更重要的是,此举传递出一个明确信息,那就是欧盟车企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已经落后,其竞争力也被不断削弱。如果欧盟通过胁迫的方式强制要求中方转移关键技术,不仅可能会引发中欧之间的贸易争端,冲击双方的经贸关系,还会破坏欧盟的营商环境,让国际社会在考虑对欧盟投资时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
面对欧盟的无理行径,中方显然不会坐视不管,而是先发制人。早在11月上旬,我商务部发言人就已经宣布,中方已经就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初裁措施,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中方表示,欧盟无视中方和欧盟内部的反对声浪,执意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中方认为,相关措施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违反了世贸组织的规则。中方敦促欧方立即纠正违规做法,和中方一道维护全球电动车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这说明中方将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合理合法地解决和欧盟方面的分歧。此举不仅是为了维护中国自身的合法权益,更是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的公平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