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许世友衣锦还乡,看见人群中的亲叔叔,立即拔枪顶在他的脑门

历史也疯狂了 2024-08-07 01:07:55

二十年前,一个少年抱着两具尸体在黑夜里痛哭,这天夜里他离开了家乡。二十年后,少年再次回到故土,已经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军。

“别拦我,今天我就杀了他,为民除害!”许世友用枪抵着亲叔叔的脑袋,一个老妇人跪在地上,这个老妇人是许世友的母亲。这一天是1952年的中秋节,全村正在为离家二十多年的许世友接风洗尘。结果宴会还没正式开始,就闹了这出乌龙。

这一切究竟事出何因?

一、少小离家老大回

许世友从小就是一个敢于吃苦,勇于战斗,热爱国家的人。少年,他便上少林寺学武,少林寺没几个人能坚持下来,能在这么恶劣环境坚持下来的人,一定是有过于常人的毅力,许世友就是其中一个。大革命期间,又加入青年团,一身武艺得以派上用场。

1935年,许世友追随浩浩荡荡的红军,踏上漫漫的长征之路。多少人丧身于此,才给共产党铺出一条通往未来的血路。相比于这些为祖国大业献身的先辈,许世友是幸运的,他在长征中活了下来,但这并不意味这他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真正的磨难还在后面等着他。

许世友参加过多场重大战役,出生入死,建功无数。但是,这时候他已经有二十几年没有和家人吃过一顿饭。而一起从大别山出来的十八个兄弟,先后战死沙场,只剩下他一个人独立于这世上。许世友一个人担着一群人年少的热血,坚定的走在这片他们用血染红的大地。

高处不胜寒,这时候,思念之情就格外浓烈,尤其挂念家中年迈的老母。于是他多次向上级提出请假的要求,希望回家探望母亲。

多次诉求,许世友终于得的批准,实现了回家的愿望。

对于一个离家二十多年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一件隆重的事情。许世友更是这样,他提前就吩咐下属,一定要准备两辆车和带够足够的钱,因为这次回家要好好地宴请许家洼的父老乡亲。

许家洼村口挤满了人,都是前来迎接许世友的百姓。马背上到许世友一眼就看到了一个白发苍苍,背部佝偻的老妇背着木柴,这个老妇就是许世友的母亲。

许世友立刻跳下马,双膝跪地,声泪俱下,对这母亲说:“儿子不孝,让娘这么大年纪了还自己背柴。”母亲看到儿子回家喜极而泣,她明白儿子为国尽忠的不易,赶紧扶起许世友,于是许世友和母亲回到了熟悉的家。

二、前尘往事

回到家,许世友有就开始宴请众人,以感谢他们的慰问之情。就在大家把酒言欢,互谈心事之时,许世友锐利的目光锁定了人群里一个畏手畏脚,鬼鬼祟祟的人,这个人就是许世友的亲叔叔许存礼。见到此人,许世友瞬间怒从心起,一下把人揪起来,拔枪就要把人毙了。

侄子要杀亲叔叔,这是个什么道理?怎么也算是二十年没见的亲人,不邀请他来参加宴会就算了,还一见面就要把人毙了。其实,这一切都事出有因,许存礼这个人可以说是恶贯满盈。

许存礼早先是乡里的保长,不说造福百姓,他是连安分守己都做不到。自当上保长的那一刻起,许存礼就到处欺压百姓,收敛钱财,无恶不作。许世友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看不惯叔叔如此行径。

后来,爆发了大革命,许世友积极参加活动,会功夫又有谋略,于是他成为了敢死队队长。大革命革的就是像许世友这种为祸四方的人的命,至此叔侄站在对立面。一个为国为民,一个害国害民。这样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竟然是叔侄,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许世友离开家,许存礼就计划这把他母亲和妹妹卖掉。也算是运气好,母女四人得了别人帮助,才没羊入虎口。

许世友听闻此事,立刻回家来查看情况,结果被许存礼听见了风声。许存礼早就对这个处处和他作对的侄子恨之入骨,巴不得除之而后快。于是,他就开始埋伏,要给许世友致命一击。

路上,许世友遭到偷袭,他武功高强,未有敌手,奈何对方人多又频出阴招,一时间双方打的难舍难分。许世友自己逃过一劫,可惜一同来的两个战友却葬身于此。许世友怀着悲愤之心,一步步从小队长到加入中国共产党,再成为如今的上将。誓要惩奸除恶,不让坏人在残害百姓,要为千千万万的人民打出一个安定的社会。

而他的亲叔叔半点不顾念亲情,多次要置他于死地,更过分的还是欺压百姓多年,心怀正义的许世友怎么能放过这样的恶人?

许世友用枪抵着许存礼的脑门,许存礼吓的跪在地上,口里念道:“饶命啊,饶命啊。”

许母听到动静,赶紧跑出来劝阻。许世友说:“娘,你别管,今天我就要毙了他,为民除害。”

许存礼吓的直接就晕了过去,许世友母亲没了办法,只好不顾自己的身体,一下子跪在儿子面前,求他放许存礼一马,许世友心疼母亲,连忙去扶,这才冷静下来。许世友暂时不管许存礼的事情,热情的招待起前来的客人。这次回来,他是一心想为家乡尽一份力。

三、忠孝两全

许世友虽然没有亲手杀了许存礼,当然,也没让恶人逍遥法外。三天之后,许世友就向县里机关举报,就这样,许存礼被缉拿归案,数罪并罚,被判无期徒刑。1957年秋天,许存礼病死狱中,也算是自食恶果。

由此可看出,许世友的刚正不阿,半点不徇私。要是换了常人或许会因为亲情放过许存礼,又或者因为叔叔曾经害过自己,而公报私仇。这些在许世友身上都没有发生,他将许存礼交给了法律来制裁,维护了法律的公正性,实在令人敬佩。

许世友的一生,大部分的时间在战场上奔驰。从大别山到鸭绿江,从小队长到大将军,他的信仰从来只有一个,那就是守护国家,为国尽忠。

晚年在临终前,许世友叮嘱儿子,一定要将他的遗体带回家乡,葬在父母的身边。就这样,开国功臣没有一个万人追悼会,而是默默将遗体送回家乡,长眠于父母身旁,真正做到了忠孝两全。

对国家尽职尽责,许世友从来不敢有半点懈怠,国家的利益永远在个人利益之上。从年少到年老,许世友都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民族。对于亲人,他常常想念,将死之时,只想回到故土,陪伴自己的家人。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