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天才女作家萧红:4段感情比琼瑶剧还精彩,临死前却说不甘?

纵横话史 2025-02-07 22:14:50
前言

1938年5月,怀着萧军孩子的萧红嫁给了第二任丈夫:端木蕻良。洞房花烛夜,端木蕻良紧紧地把萧红搂在了怀里,说道:“睡吧,你有身孕,我们啥也不能做”谁曾想,萧红听后竟然嚎啕大哭起来……

哭完后,她亲了丈夫端木蕻良一口,深情地对他说:

“我终于遇到一个懂礼的人了,想当初我也怀着孕呢,萧军却在认识我的第二天和我......”

然而她话还没说完,就被端木蕻良捂住了嘴巴。

我的绯闻将永久流传?

萧红,被誉为“文学洛神”,她师承鲁迅,是一个和张爱玲齐名的天才女作家。

她独创了“萧红体”小说风格,极具个人特色,比如在《呼兰河传》、《生死场》等等作品里面有大量情爱的描写,也有生死等极致冲突的叙述,在她的作品里几乎都是叙述自我,很私人很琐碎。

但细品之下,你会感觉她的文字很真实很唯美,让人欲罢不能。

不过,连她自己都曾经吐槽道:“我的绯闻将永久流传”,因为她的八卦比作品更有吸引力。

萧红的一生总共经历了4段感情,她的感情经历比琼瑶剧还要精彩。

什么私奔逃婚,什么未婚先孕,什么产子送人,什么带球嫁人等等,她都经历过。

逃婚逃到了未婚夫的怀里?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

她的母亲感染呼兰去世后,父亲娶了继母,继母进门后生了儿子,重男轻女的父亲就对萧红开始怠慢起来。

他把萧红许配给了大地主家的儿子汪恩甲,师范学校毕业,和萧红很是门当户对。

但萧红从小就是个叛逆的孩子,早年就接受过新思想的她,尤其不喜欢封建社会那一套

得知未婚夫汪恩甲吸食鸦片又浪荡,萧红打心眼里看不上他,于是在父亲要求她中断学业回家结婚的时候,她假意答应父亲,之后偷偷拿着钱物跟着远方表哥逃婚到了北平。

然而在外漂泊半年,萧红把钱花光了,又灰溜溜地回来了。回去后,汪恩甲家不满她的做法逼迫汪恩甲和她退婚,萧红不服,于是把他家告上了法庭。

父亲看她实在丢人现眼,于是把她关了起来,然而叛逆的她再次出逃,一段时间后,她钱花了完了,整得像个叫花子似的,此时不知出于何种心理,她投奔了之前的逃婚对象汪恩甲,之后还和他同居在一起。

这个时期的萧红,孩子心性,叛逆却又任性,在前后4年的时间里,反复逃婚、抗争,但最终却还是逃到了未婚夫的怀里,可真是可悲可叹呀。

1932年,两人在哈尔滨的东兴顺旅馆里住了下来,半年后,萧红怀孕了。

然而,等到萧红快要临产的时候,汪恩甲却因没钱支付高额的房费,抛弃了已经怀孕的萧红,独自一人跑路了。

爱得最深,也伤得最痛

当时的房东见她迟迟不交房费,于是把她关进了杂物间,并且勒令她,必须尽快补齐房费,不然把她卖到妓院抵债。

萧红怕得不得了,于是给《哈尔滨国际协报》的副编辑裴馨园写信求助,裴馨园看后很是同情,于是派了文艺青年萧军去旅馆里安慰她。

没想到这一安慰就“出事”了,两人在聊共同的爱好——文学创作的时候,产生了爱的火花,在两人相识的第二天,萧军不顾萧红仍大着肚子就把她摁在了床上......

我想,当晚的萧红应该是痛并快乐着吧,毕竟在那样的绝境中,还有人愿意温暖自己,只是这个“温暖”的方式有点特别。

然而不该发生的都发生了,当时的萧军也同样囊中羞涩,没法帮助萧红。正当萧红愁眉不展的时候,一个危机伴随着转机,来临了。

8月7日,松花江决堤,洪水泛滥,旅馆处在一片混乱之中。

当晚,萧军趁夜租了一条小船,用一根绳子把萧红从旅馆里救了出来。

不久,萧红发作被萧军进了医院分娩,虽然最终她平安地把孩子生了下来,但考虑到自己当时自己都养活不了,根本无力抚养孩子,于是她转身就把孩子送了人。

将亲子送人,这事估计就只有萧红这样的文艺青年做得出来,在她后来的小说《弃儿》中,她这样写道:“舍得,小孩子没有用处,你把她抱去吧。”

那种无奈和决绝,正如她当时的心情。

出院后,萧红也迎来了自己的创作黄金期,1933年,她和萧军两人一起自费出版了两人的小说合集《跋涉》,印了1000册。

在这个合集中,大部分作品揭露了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被称为“广漠的哈尔滨,它是一颗袭入全‘满’的霹雷”,在东北引起很大轰动。

但与此同时,他们的这一举动也引起了特务机关的注意,不仅出版社被查封,两人的作品也被焚毁。

为了躲避迫害,1934年,萧红萧军二人逃离哈尔滨,前往青岛生活,他们住在了观象一路1号。

在那段日子里,萧红完成了她的成名作《生死场》,而萧军也不甘落后,他也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

但由于题材敏感,都过不了审(国民政府严禁出版反映现实和革命题材的作品),所以无法出版。

两人急得不得了,于是病急乱投医,给萧军未曾谋面的鲁迅写信,问他收不收文稿。鲁迅先生不仅回了信,还约两人见面。

接着鲁迅亲自为两人的作品作序,之后两人作品终于得以出版,而作者萧红、萧军也因此一举成名,人们称两人为“二萧”。

但由鲁迅的序言可见两人的差别,鲁迅大赞萧红的作品“力透纸背”,而评价萧军却很平淡,说“是一部很好的作品”。

可能是因为女强男弱的原因,也由可能是因为日久生厌,成名后两人的感情却亮起了红灯。

两人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大吵大闹。萧军个性粗暴,带着股狠劲儿,一言不合就对萧红发火,甚至动手打人,萧红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

此外,萧军好色的本性也开始展露,不仅和多个美女暧昧,还把一些艳遇往事写进了作品和日记里。

萧红为此痛苦不已,于是决定和萧军分手,之后她去了日本,一边学习日语,一边继续文学创作。

在和萧军6年的感情中,萧红爱得最深,也伤得最痛,分手的原因说到底是萧军此人不是良配,正如他自己后来反省的:“我不适合做丈夫,却适合做永久的情人”

另一个问题的开始

1938年,萧红怀孕了,她在武汉认识了同为东北老乡的作家端木蕻良,两人谈起了恋爱,8月她挺着孕肚,和端木蕻良举行了婚礼。

于是,在新婚之夜,两人有了文章开头的对话。

婚后,萧红完成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等代表作。后来武汉时局突变,两人只得逃往香港。

萧红在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此生最后一部自传性的作品《呼兰河传》。

也许是之前的两次恋爱耗费了萧红的所有精气神,最开始选择端木蕻良,她就没别的要求,只想过最普通的日子。

然而他在武汉被轰炸以及萧红病重的时候两次“突然离开”,被外界贴上了“负心汉”的标签,还有萧红一直对萧军念念不忘,再加上当时萧红的身边还出现了一个优秀的男人骆宾基,这让端木蕻良在婚姻中很没有安全感。

两人最终以离婚收场。

在结婚最初,萧红说:自己对端木没有过多的要求,没有争吵,没有不忠,只要爱护、体贴就好。

然而她想以一段新的恋情止痛,最终却事与愿违,就如她之后总结的:“萧军的离开是一个问题的结束,和端木又是另一个问题的开始。”

1941年10月,萧红患上了肺结核之后,又被庸医误诊为喉瘤而错动了喉管,不久后便不治而亡,死时年仅31岁。

临死前,萧红立下遗嘱,把作品《商市街》的版税留给弟弟,把《生死场》的版税留给萧军,把《呼兰河传》的版税留给骆宾基。

一个是她在世间最重要的亲人;

一个是她此生最爱的爱人;

一个是陪伴她到最后的朋友。

有人总结萧红的一生,说她“作生作死”,也有人说她“性解放过了头”,但我觉得她这一生向往自由,向往幸福,写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但自己却不能摆脱命运的捉弄。

临死前,她写下了这样一行字:“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她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其实我觉得并不是,她这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是因为把幸福寄托在了他人身上,希望他人救赎自己,从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因此,如果她的三观是这样,那么就算她是男人,应该也不会幸福多少的吧!亲爱的友友,你觉得呢?

(消息来源:央视网《[中国电影报道]电影《萧红》再现萧红坎坷情感路 20130314》;搜狐《史上最悲情女作家萧红:滥情背后,根源在于原生家庭“极度缺爱”》)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