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抓了不敢杀,日军不敢惹,彭德怀见了他就躲,此人是谁?

纵横话史 2025-04-02 02:52:2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蒋介石抓了他,却不敢杀;日军怕他,却始终无法彻底击败;彭德怀见了他就躲。

这个传奇人物到底是谁?他为何在多方势力面前都能左右逢源、屡屡化险为夷?

蒋介石“抓了不敢杀”的原因

1925年,蒋介石在东征战役中,险些命丧敌手,在华阳一带被敌军重创,形势危急。

正当蒋介石几乎无法脱身时,陈赓不顾个人安危,在枪林弹雨中,背着蒋介石撤离战场,将他救出。

这一段恩情,在蒋介石的心中埋下了,深刻的感激之情。

此后,蒋介石一直对陈赓心存感激,将其视为救命恩人,始终未对他采取严厉手段。

陈赓在国民党中,虽属年轻军官,在蒋介石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特殊地位。

在后来陈赓加入共产党,成为敌对阵营的将领,蒋介石依然,未曾轻易下令处决他,这份“救命之恩”,在两人的关系中,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

也使得蒋介石在面对陈赓时,常常表现出宽容与谨慎。

1933年,陈赓在一次革命活动中,被国民党逮捕,蒋介石试图利用,陈赓的革命信仰,劝说他为国民党效力。

陈赓坚持自己的革命信仰,断然拒绝了蒋介石的利诱与威胁,坚决表态支持共产党。

蒋介石对陈赓的感情,显然已经复杂,不仅是因为昔日的救命之恩,还因为陈赓坚定的革命立场,让他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敬意和顾虑。

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和考量,蒋介石未敢下令处决陈赓,最终是由于宋庆龄等人的营救,与舆论的压力,使得陈赓获得了生还的机会。

蒋介石既无法放下,过去的恩情,又因陈赓的坚决立场,而无法完全压制他,抓了他,却无法杀掉他,这种微妙的关系,至今仍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日军“不敢惹”的缘由

抗日战争期间,陈赓在八路军中,担任了著名的386旅旅长,指挥了大量经典的战役。

尤其是在神头岭,和响堂铺等伏击战中,陈赓的部队装备简陋,人数远少于敌军,但出色的战术和勇猛的作战风格,多次以少胜多,给日军造成了巨大损失。

日军对于386旅的恐惧,来自于其指挥官陈赓的精湛战术,还在于这一支队伍的坚韧不拔。

日军甚至在装甲车上,写上“专打386旅”的标语,表明他们对这支部队的忌惮和恐惧。

无论日军如何加强兵力和装备,始终未能完全击败386旅,陈赓和他的部队,成为日军心头的一个“隐形”威胁。

陈赓身上,有着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

年轻时,他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导致腿部受损,这也为他赢得了“跛脚战神”的称号。

这未影响陈赓,在战场上的指挥能力,还激发了他更加出色的战术创新。

善于利用机动战术,带领部队以游击方式打击敌人,这种灵活的作战方式,使得日军在与其交战时屡屡吃亏。

在香城固战役中,陈赓带领部队成功地,摧毁了日军的碉堡,利用坑道爆破战术,大大削弱了敌人的防线。

日军藤本中队长,因损失惨重而自杀,这一事件令日军对386旅愈加畏惧。

这种战术上的成功和心理上的优势,使得陈赓的部队,在抗战中保持了强大的威慑力,日军不得不时刻提防,这一支神出鬼没的队伍。

彭德怀“见他就躲”的趣事

陈赓在战场上令人敬畏,在生活中也是出了名的“活宝”。

他爱“捉弄”人,尤其喜欢拿彭德怀“开刀”,彭德怀刚正严肃,一板一眼;陈赓滑头机灵,满脑子鬼点子。

两个性格南辕北辙的人碰在一起,矛盾和趣事就不断冒出来。

一次庆功宴,部队刚打完一场硬仗,大家正热火朝天地庆祝。

彭德怀来得晚,陈赓早就布好局,笑嘻嘻迎上去,端起一碗酒敬他。

彭德怀仰头一口喝下,猛然一怔——竟然是凉水!全桌人哄堂大笑,彭德怀黑着脸想骂,又实在发不出火来,只好自己憋着笑摇头。

事后彭德怀叹气说:“陈赓啊,就是打仗认真的时候靠谱,其它时候,真不让人省心。”

但他其实心里并不真恼,陈赓不按常理出牌,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拎得清。

除了敬酒,陈赓还有一项特殊爱好:给人介绍对象。

他盯上了单身的彭德怀,多次“动员”他谈对象,甚至亲自安排“见面”,一次,陈赓硬拉着彭德怀去见一位女干部,说:“你别管漂不漂亮,能管饭就行。”

彭德怀气得第二天就躲进前线阵地,找他开会都找不到。

陈赓听说了,反而笑得更欢:“这老彭啊,打仗不怕,见姑娘犯怵。”后来,彭德怀见到陈赓,总要先问一句:“你今天正经点没?”实在躲不过,才勉强陪他坐一会儿。

这种“逼婚式友情”,虽然闹腾,却成了战争年代里难得的轻松时光。

彭德怀嘴上说烦,心里却明白,陈赓这是在关心他。

陈赓会打仗,但更会“打人心”,不论是对上级、战友还是士兵,他都有一套自己的处事方式。

他知道谁脾气急,谁吃软不吃硬,该让就让,该顶就顶,能用玩笑化解紧张的,绝不当真顶牛。

彭德怀虽是老上级,和陈赓在一起,从来没有架子。

陈赓总有办法让他“下不来台”,却也从没真惹怒他。这种分寸,是别人学不来的。

陈赓的其他传奇经历

如果只说陈赓战场上厉害,还不够,他是个“全能型选手”,舞台能演戏,讲台能授课,战场能打仗,关键时刻还懂得“保命”和“保人”。

他的故事,不止在前线,更在那些被忽视的角落。

陈赓与蒋先云、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他的出名方式有点不一样。

别人靠枪法、谋略;陈赓靠演戏、搞笑。

曾在校庆文艺表演中,出演袁世凯五姨太,男扮女装,一开口台下全场哄笑。

连蒋介石都忍不住笑,说:“这个小子,将来要出大事。”果然,一语成谶——陈赓后来的大事,是一桩接一桩。

他在黄埔搞怪,更是学生中的佼佼者,考试总拿高分,连教官都佩服他的思路“跳脱”。

陈赓能文能武,左手写战术,右手写剧本,被人称为“军中的才子”。

新中国成立前,陈赓已参加过北伐、抗日、解放战争。

建国后,他没有退居幕后,而是继续挂帅出征,抗美援朝,他在后方组织兵员和武器调度;越南战争爆发前,他多次参与东南亚事务协调,是少数同时对美、日、法都打过仗的将领。

他对敌人不手软,对士兵却特别细腻,有士兵冻伤脚,他蹲下亲自换药;

有新兵不敢上阵,他一脚踹过去:“你要死,也得死得值当!”这种刚中带柔的风格,让他在部队里极有威信,没人敢懈怠。

1952年,陈赓接到新任务——主持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建设。

这是一所为培养国防科技人才,设立的高等军事院校,任务艰巨,他说:“不懂,我学;没人,我招;困难,我顶。”

在他的主持下,学院从零起步,三年内完成规划、招生、师资、教材编写,被称为“用军人作风办大学的典范”。

他让一群年轻人,从零开始搞出一套,航空动力系统,后来用于中国第一代喷气式战机上。

一个带兵打仗的大将,竟能变身工程院校校长,这种跨度,在历史上极少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 阅读:109
评论列表
  • 2025-04-03 17:25

    陈大将全能型人才,可惜了,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