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是新中国一位非常认真负责的国务院总理,他当总理那会儿,解决了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和老百姓生活上的好多难题。他的不少发言和计划,都给中国的发展添了不少劲儿。十八年前,这位眼光长远的总理在离职演讲时,还对中国将来的几个方面流露出“忧虑”之情。
【对“房地产过热”造成泡沫经济的担心】1997年的时候,朱镕基在国务院关于住房制度改革的会议上,明确告诫大家,别借着加速住房建设的幌子,让房地产市场又热起来。2002年,看到房价一直往上涨,朱镕基在总理会议上又一次提醒大家,房价涨势已经变得越来越凶猛了。2003年,朱镕基在离任时提醒大家,得小心房地产别吹起太大泡泡,盼着各位同志能看清房产火得太旺可不是好事。国家发现房价问题后,就开始想办法管一管。可是试了好几次,效果都不好,但国家没放弃,还是继续出台了好多政策来控制房价。到了2021年,房价总算是稳住了,没有再往上涨。
说白了,经过20年的建设,咱们国家的房地产市场现在留下了好多已经建好的房子。调查发现,到2013年,咱们国家积压的房产数量达到了2.2亿套,城镇里空着的房子比例高达22.4%,算下来空置的城镇住宅大约有4898万套。虽然房地产市场之前火了好一阵子,但之前的调控措施也并非一点作用都没有。2006年,上海的二手房价格只涨了6%,那时候买房的人很少,很多楼盘的价格都跌了二三成,结果导致很多人要求退房,形成了一股退房的风潮。2008年,房子的平均成交价格是11824元,比2007年便宜了37%。从2012年到2017年,全国房价大都往下跌,有的房子价格都掉了一大半,差不多就是只要你愿意继续还房贷,房子就相当于白送你了。简单来说,现在咱们国家的房价大概率不会再猛涨了。因为经济已经到了得改变方向的重要时候,要想让经济顺利转型,首先就得让房地产市场稳稳当当的。
一方面,咱们得稳住房价,别让它猛跌,因为房价一旦大跌,银行放贷那边就会受影响,可能会闹出大乱子,到时候大家都不敢花钱了,消费一落千丈,很多中小企业也就撑不住,只能关门了。另外,咱们得想办法别让房价再一个劲儿地往上涨了。毕竟这房地产市场火了好些年,光涨不跌,害得好多本来该投到实体经济里的钱,都一股脑儿地涌进了房地产。要是房价还这么涨下去,那资金外流的情况可就更要严重了。中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要想让产业更上一层楼,得靠实体经济。这就意味着,得往研发和设备升级上砸大钱。可制造业这东西,短期内赚不回本来,所以啊,得保证有大量资金持续不断地流进来才行。说实话,这些年房地产太火爆了,导致咱们中国老百姓的欠债情况有点不妙。大家的工资涨得没房价快,结果债务就越来越多。要是想不跟房地产这么绑在一起,最好的法子就是让国内消费热起来。
可要是房地产一个劲儿地疯涨,老百姓的钱袋子就会被越挤越扁,消费能力跟着下降,钱都不流通了,消费就陷入死循环了。很明显,房价不管是涨得太猛还是跌得太狠,对咱们国家以后的发展都不好。由于宏观调控的影响,接下来十年房产市场的走向挺难捉摸的。不过,看看业内大佬们的动作,大概能发现两个趋势:一个是,在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大家开始重视运营已有的房产,就像万科搞的“先租后买,租金还能抵房款”那套办法。另一种做法呢,就是往三、四线小城市去开发更多的新楼盘,说白了就是多建些房子,让那儿的房屋数量涨上去。由于新增房产的实际价值和评估价差不多,这对开征房产税挺有帮助。就拿房地产大佬碧桂园来说吧,它们的业务已经拓展到了中国内地的30个省,现在可是中国房地产界地区覆盖最广的公司了。
碧桂园,就是个大楼盘,房子建得漂亮,环境也搞得挺好。【对企业改革可能造成的问题的担心】朱镕基说,企业改革跟咱们以前想的太不一样了,以后改的时候会遇到啥问题,谁也说不准。但其实,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改革是必定要走的路。从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起,咱们就是上六天班,休一天。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后,咱们国家的干部们注意到,欧美亚的好多国家都实行周末双休。接着,有个专门小组查了查,发现大多数单位真正忙起来的时间,比整天待在办公室的时间少多了,只有40%到61%,也就是说,一周上48小时的班,其实只有不到30小时是在干正事。90年代初那会儿,每周只有周日能休息一天。到了这天,上班族们得忙活着干完一周的家务活,比如买菜、打扫卫生、洗衣服,还得抽时间谈恋爱、管教孩子,时间真的不够用,感觉比上班还要累人。因此,每当过完那个忙碌的星期天,星期一上班时就感觉特别没精神,累得不行。当要在多休一天和多拿一天工资之间做个选择时,超过80%的人都选了前者,他们更愿意多休息一天。
1995年5月1号开始,国家要求所有公司都得实行双休。在执行时,有些事业单位和公司可以看自己情况稍微变动下。不过,事业单位最晚得在1996年1月1日前实行双休,公司呢,最晚也得在1997年5月1日前跟上。中国这40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快得惊人。借着改革的东风,咱们国家的国营企业也大变样了,好多都改成了公司或者股份制,慢慢走上了现代企业管理的路子。企业管理体系日渐完善,现在,大多数的国企都能自个儿当家做主,在市场上独当一面了,它们从以前依附于计划经济的老式国营企业,成功转型成了市场经济中的活跃分子。现在,很多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都在努力推进改革,打算在2023年之前,取消薪资上限,到时候国企央企的年薪可能会高达上千万,这样一来,就能吸引更多名校的优秀毕业生进入央企工作。可以肯定的是,以后国企央企会更抢手,找工作的人会越来越多,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对不良贷款的担心】“大家老提 现在形势一片大好,不良贷款数字在减少,可我实在难以信服。”这也是朱镕基心里的一块“疙瘩”。朱镕基说到的坏账,就是那种没还上的贷款,主要分成三种:一种是过期没还的贷款,一种是拖着很久没解决的贷款,还有一种是怎么都收不回来的贷款。这些坏账的出现,八成是因为银行管理上有漏洞,风险把控没做好。为了避免坏账,从2002年起,银行在贷款管理上采用了新的五级分类法,简单说就是把贷款按风险大小分成五类:没问题、得留意、有点悬、得靠担保、麻烦了、和收不回了。国家特地在四大银行里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把这部分业务从它们那里独立出来了。为了让银行管理得更好,还发行了特别的国债来增加资金。虽然处理那些不良贷款挺棘手的,不过只要大家一条心,相信问题最后都能得到解决的。
【对城乡发展的担心】朱镕基在告别演讲中提到:“当下不少地方的农民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朱镕基在90年代的时候经常说,咱们国家现在的农业发展,跟上不现在的农业科技和技术水平,农业经济老是处于原地踏步的情况。得赶紧给农业科技的发展指明方向,加强它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咱们国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能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要想让农村科技更上一层楼,咱们得记住“科技兴农”这个硬道理,科技可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力量。首先啊,得让农民朋友们多受教育,把农村的教育水平提上来,这样农村的农业发展才能迎来真正的转机。
就好比以前老师们的工资老是拖着不发,一等就是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现在可得确保老师们的工资能准时到手。这样一来,农村还会缺老师吗?农村的教育水平还能不提升吗?自打改革开放以后,大家吃饭穿衣的问题都不愁了,接下来咱们得照着农业发展的规划,扎扎实实推进农业科技的各项任务。
【对乱作为的担心】朱镕基怕身边有的同事工作时会夸大其词,甚至瞎忙活或不干事。他希望大家以后能像他在任时那样,一直踏踏实实地勤奋工作,实实在在、高效率地为老百姓服务。朱镕基谈起反腐败时,脸上总是摆出一副认真又厉害的样子,眼睛瞪得圆圆的,眼珠子直愣愣地看着,眉毛也挑得老高,让台下的贪官们看了心里直发慌,浑身打颤。朱镕基谈起他特别的眼神时说,他看普通百姓时眼神里带着微笑和亲切,而他瞪大眼睛,是想让那些贪官污吏们感到害怕。
朱镕基也曾讲过,推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是得有个公平、公正的比赛场地,得有公正的管理人员来盯着。咱们每个人都得带好头,我盼着以后大家提起我朱镕基,能说声他是个清官,不是个坏官,那我就心满意足了。要是大伙儿还夸我,说我实实在在给大家办了些好事,那我可就太感激不尽了。
【总结】朱镕基总理,想法远大,眼光犀利,观念先进,就算他已经不当总理好多年了,老百姓还是铭记着他的叮嘱。朱镕基总理心里虽有一点点“顾虑”,但他跟大伙儿一样,都坚信咱们中国的明天肯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