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深山12口之家近况如何?政府给补助帮建新房,一家12口已脱贫

热点时事追踪 2025-03-20 02:18:00

2020年5月份,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有一对90后的年轻夫妇在网上一下子火了。他们一下子火了,原因挺特别,做了件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事儿:夫妻俩在山里隐居了12年,生了一大群孩子,九个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第十个也快要来了。这种超强的生育能力,让同为90后的伙伴们自愧不如,同时也激起了大家热烈的议论。

【(一)童年孤苦伶仃,埋下种子】这个叫韦国则的年轻人,1991年在广西省河池市都安县的山脚下呱呱坠地。村子周围环境挺美,山清水秀,可好多村民家门外没修公路,山路弯弯绕绕特别难走,出行特别不方便,这也就是为啥这儿一直穷困落后的原因了。这周围几里地总共就31户人家,而且30户都挺穷的。韦国则家和这儿的大多数人一样,穷得叮当响,房子就是用木头和石头胡乱搭起来的,连窗户和窗帘都没有,只好拿几块布勉强挡挡。这房子经历了好多年的风吹雨打,感觉随时都要塌了,可它周围的植物却长得特别茂盛。

韦国则是家里的独苗,没有兄弟姐妹帮忙分担,所以很早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特别是在他11岁那年,父亲因病离世,家里就像失去了主心骨,从此他和母亲只能互相依靠着生活。生活的重担,还有那一大堆农活,都催着他赶紧成熟起来。可命运好像又在捉弄他。爸爸去世后,妈妈跟他说:“其实啊,你不是我们亲生的。那时候生了个女孩,因为想要个儿子,就领养了你。现在跟你说这些,你可别怨恨我们。”韦国则表面没吭声,但心里挺不是滋味,因为他看到村里的大多数邻居都有三四个孩子,这让他特别眼红。

一方面,作为家里的独苗,他并没过上想象中独生子的逍遥日子,就算继承了全部家当,手头还是紧巴巴的;另一方面,他总是觉得孤单,每当看到邻居家的孩子们在大院里打打闹闹,自己却只能孤零零地待在破旧不堪的土坯房里,心里怪不是滋味的。时间一长,他就变得自卑、不爱说话,总喜欢一个人待着,既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也不知道该怎么去交流。韦国则有次跟别的小孩闹矛盾了,他没敢动手也没回嘴,心里明白对方家里兄弟姐妹多,自己肯定打不过他们四个,所以就只好躲开了。这时,他心里忽然冒出个吓人的念头:要多生几个娃,让家里人气旺旺的,这样外人就不敢欺负了,也能让自己儿时那份孤单得到点安慰。老辈人说的“人多力量大”,在他心里头悄悄长了根,变得有点过了头。

上了小学后,韦国总觉得自己和大家合不来,心里琢磨着要不就不念书了,早点出去打工帮衬家里,这样也挺好。那时候,去广东打工特别火,这让他也动了心,所以读完小学四年级,他就靠着老乡朋友的介绍,跑到广东深圳的一个做电子产品零件的小工厂里打工了。2007年,16岁的韦国则在广东东莞工作时,巧遇了同乡的蒙秀萍。他俩聊得特别投机,尽管韦国则平时话不多,但碰到在外打工的老乡,心里还是暖洋洋的。

蒙秀萍来自大化县的龙乡村,两家距离特别近,用方言交流毫无障碍,这让他们很快就聊得热火朝天。得知蒙秀萍也是90后,家里负担太重,所以就出来打工了。这么像的经历,让韦国则感觉像是找到了懂自己的人。他老爱在空闲时候找蒙秀萍说话,好像只有用外人都听不明白的广西话谈着老家的事儿,才能让韦国则心里好受点。日子久了,两人的感情日渐升温,尤其是在这青春懵懂的时候,很容易就心生喜欢。他们认识还不到俩月,就有了想要共度一生的念头。蒙秀萍不在乎他家境如何,韦国则也不介意她长相怎样,两人就这么心照不宣地决定要成家了。

那时候,农村里早婚挺常见的。由于老思想根深蒂固,加上义务教育没普及好,在那些不发达的地方,大家早早就结婚生孩子,觉得传宗接代是人生头等大事,而养家糊口呢,就得去大城市打工挣钱。韦国则和蒙秀萍跟这些年轻人的看法稍有不同,他们觉得,在大城市辛苦奋斗,而自己又没文化没技术,实在是太难了,不如换个活法。不管怎样打拼,城里还是安不下家,心里老想着老家。或许该回老家找个轻松活儿干干,那儿有地有房,能守着自家的根儿,日子也悠闲,能腾出空来好好琢磨下延续香火的事儿。

【(二)返乡“隐居山林“,12年生10娃】到了2007年年底,他们决定立马行动起来。头等大事是要兑现给未婚妻蒙秀萍的那5000元彩礼钱,好让她成为自己的媳妇,虽然婚礼没办得热热闹闹。但蒙秀萍心里没觉得委屈,因为他们家境都不好,能相互理解。她没有提出什么苛刻要求,而是相信丈夫是个靠谱、有责任心的人。他们俩现在对未来满心欢喜,以前总是一个人忙前忙后,但现在两个肯吃苦的人走到了一起,日子肯定会比以前滋润许多。结婚后没多久,蒙秀萍就有了身孕,这让两家都乐开了花。可麻烦事儿也跟着来了,村里缺少专业的妇科大夫,再加上家里条件有限,交通也不方便,想去县城医院做产检,实在是难上加难。

生孩子那天,韦国则的妈妈只好自己动手帮儿媳妇接生。这是村里老一辈人都会的本事,她们没有专业的工具,也没学过医学知识,全靠平时帮人或者看动物生孩子积累的经验。蒙秀萍生头胎时没打上麻药,只能硬扛着疼。婆婆在家里翻了个遍,也没找着一把能用的剪刀,幸好厨房里放着一把刚干农活用的镰刀,于是就拿来给孩子剪了脐带。整个过程挺不讲究科学和方法,卫生方面也挺马虎,不过还好一切顺利,母女都安然无恙。后来,他们生育的速度快得惊人,短短十二年,在这个偏远小山村里,就有了九个孩子。

2020年的时候,蒙秀萍肚子里正怀着她的第十个宝宝,再过三个月,这个小家伙就要来到这个世界上了。在九个孩子里头,有四个是韦国则的母亲帮忙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剩下的五个呢,都是在医院里出生的,因此这五个孩子有正式的户口。这样一来,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安全方面都算是有了着落。十二年里生了十个娃,这速度超出了大多数常人的想象,特别是在穷苦的山区,养娃的能力就更不够用了。有人可能会想,他们生这么多孩子,是真心想要的还是有什么不好说出口的原因呢?其实啊,韦国则夫妻俩结婚没多久就决定要多生几个孩子。他们觉得,老话说得多子多福,孩子多了总会有一个有出息的,说不定能让全家都过上好日子。生了五个孩子后,他们本不打算再要了,但还是没采取啥避孕办法。韦国则说:“我不会用那些东西。”

后来,他们慢慢察觉到事情不妙。韦国清想过要去做结扎手术,但他书读得不多,听村里老一辈的人说,结扎之后人就没以前那么有精神了。就拿他堂妹夫来说吧,因为不想要孩子去做了结扎,结果两三年过去了,还一直躺在家里,浑身没劲。韦国则担心结扎会影响他外出打工,所以决定不冒险做这个手术。而蒙秀萍身体不好,具体啥病他也记不清了,因此他更不会让老婆去结扎了。韦国则聊起家里那沉甸甸的负担,说得挺实在:“孩子多不怕,一个一个慢慢拉扯大。我出去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家里就靠种玉米过日子,要是真没钱了,那就去贷点款呗。”

家里最大的娃在读小学四年级呢,现在他们还没觉得上学有啥经济上的负担。就算以后十个孩子都要上学,从大学到高中再到初中,韦国则都说自己有信心、有本事养活他们,供他们一直读书。韦国则家里孩子多,经常记不清三个闺女和六个小子的名字还有生日,孩子们也从没过过生日。去年有个采访,记者好奇地问他,孩子这么多,你能不能把每个娃的名字都叫出来呢?韦国则拍着胸口打包票说没问题,可一扭头瞧见老五和老六正玩得欢,却突然结结巴巴说不利索了,只好用不好意思的笑来遮掩。接着,他溜进房间翻出一沓户口本,这才猛地记起孩子们的名字来。

【(三)十二口之家,现状如何】媒体采访一经报道,社会上立马炸了锅。老一辈都说孩子多才有福气,但话说回来,啥事儿都得有个度,对于穷人家来说,养十个孩子可真不一定是福分。韦国则当时拍着胸脯保证,说自己能养就一定不会放弃,可现在情况变了,他们那个12口人的大家庭现在过得咋样了呢?

2020年8月份,蒙秀萍生下了她的第十个孩子,之后他们还是留在村子里过日子。这时候的蒙秀萍已经显老了,从怀孩子到生完孩子,她都没吃过啥有营养的东西。户口本上说她才三十多岁,但她那黄黄的皮肤和满脸的褶子,明摆着告诉大家她的身体早就不年轻了。接连生了好几个孩子,又经历了多次月子,她的身体早就累垮了。在医院一查,发现子宫都缩小了。最后那几次生孩子,真是越来越凶险,能平安生下孩子真是“老天保佑”。要是再想多生几个求福气,恐怕连命都要搭进去了。这一年,韦国则的妈妈去世了,他急忙从外地回来办理丧事并尽孝。看着家里的十个孩子,蒙秀萍一个人实在是照顾不过来,所以韦国则打算留在家乡找份工作帮忙。

他能想到的最赚钱活儿就是当建筑工人,一天能挣200块,他立马就答应了。戴着工地上发的那种不太牢靠的安全帽,扛起比他自己重得多的木料和水泥沙,别看他人瘦,硬是挺着干下来了。下班回到家,他一身累垮了的样子,一进门就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叫他爸爸,那一刻,什么累都忘了。韦国则乐呵呵地说:“现在这样的日子我挺知足的,以后不打算再生孩子了。”韦国则家不光靠他每天打零工赚200元,还有国家发的低保补贴。他们家在村里算是a类低保户,就是那种没劳动能力、没收入、也没亲人能帮忙养活的“三无”家庭,是村里长期重点照顾的对象。韦国则一家每个人都能按月拿到350元的补助,这是按照常保标准给的,并且还会发爱心救助卡。这样算下来,他们一家一个月总共能领4000多元呢。

如今在农村,他们家的收入还算不错。这时可能有人会问,韦国则一家收入并不差,又能干活赚钱,怎么还能被评上A类低保户呢?难道有骗低保的可能?其实得看情况来说,韦国则因为不懂避孕,孩子生得太多。他老婆又有病,两人都没爹没妈帮衬。家里十多口人,全靠韦国则一个人打工养活,这点钱哪够用啊。所以,国家给他们家补点助,也是挺合理的。除了这些,他们还得到了国家给的一个好处,那就是住房补贴。

就在村子附近的那条街上,广东援助的住房改造项目给他们村的新开发区带来了好几栋新居。这些楼房虽然只有两层高,但因为是砖混结构,既整洁又实用,比起周围的土坯房和茅草屋,那真是好太多了。韦国则一家得到了一个150平米的新家,虽然这房子不完全属于他们独有,但能搬进新家,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大的福气了。刚打算搬进去时,他们又遇到了一个难题,队长告诉他们得交1万元用于公路建设。虽说1万块钱不是个大数目,但韦国则手头紧,根本拿不出这笔钱。新房盖好了,他却没能马上搬进去。韦国则吞吞吐吐地说:“邓屯队长那边让我交公路的费用……我现在……过不去那边,人可以走过去搬东西,但他们不让我把东西拉过去,因为那是他们自己修的路,我的田地全都在那边呢。”

后来,韦国泽费了好大劲,终于凑够了1万块钱,他和另一户人家一起搬进了这个新家。搬家那天,他只叫了一辆小货车,就把老家几十年的东西全拉走了。孩子们有的抱着,有的牵着,一块儿去的。他脸上笑得合不拢嘴,嘴里不停地夸着国家政策好。现在的90后们,别说成家立业了,好多人连个稳定交往的女朋友都没有呢,相比之下,韦国则一家可真算是“与众不同”。

当有关这对90后特别夫妻的报道一出,很多人就知道了他们。网上大家议论纷纷,不过各有各的看法,意见并不统一。有人觉得:生太多孩子,要是你没法给他们好的日子,那就是不负责任;但也有人觉得韦国则是个挺有担当的男人,至少他努力工作,从没丢下孩子不管。网友们的说法都挺有道理的,孩子既然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咱们就得琢磨琢磨怎么把他养大。好在孩子们不光有爸妈拼尽全力给他们好的环境,还有政府和很多热心人的关心爱护,真心希望他们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长大。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