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关系“破冰”以及两国外交风向的变化,是否会影响中俄合作?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七十五周年纪念日上,俄媒塔斯社的记者主动上门提问,想知道中国的答案。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中俄合作既不针对第三方,也不会受到第三方因素的影响。这里的意思很明确,美俄如何互动,是他们自己的事情,美国这个第三方,不见得能对中俄战略合作产生立竿见影的冲击。而且靠元首战略引领排除外部干扰,是中俄关系的一个显著优势。
【塔斯社想知道,特朗普是否会是那个影响中俄合作的“第三方”】
至于为何专门挑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估计也只是一个提问的由头,但值得我们展开一讲。这一条约早就在1980年到期,苏联也在11年后解体。
俄罗斯在继承了苏联的遗产后,又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摸索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一度也是磕磕绊绊。别的不说,早些年的俄罗斯,在东西方之间摇摆不定,对美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碰了壁,吃了亏之后,才逐渐提高了“向东看”战略的优先级。
与中国的合作关系,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发展起来的。中俄如今的战略互信程度,还有“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的双边关系,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建立起来的。
中俄关系,最核心的部分之一,是“三不原则”,分别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中方明确,中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影响】
首先是不结盟,过去几年, 关于“中俄同盟”的论调甚嚣尘上,无非是刻意渲染中俄在军事领域的深度合作,炒作阵营对抗氛围,不过军事同盟一个最显著的特征,那就是部分主权的让渡,而中苏条约恰恰证明,同盟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中俄都充分汲取了当年的教训。
至于不对抗,也很好理解,中俄互为最大邻国,一旦发生对抗,将对地区安全格局造成极其严峻的冲击,而且中俄都不愿意分出额外的精力,专门去提防一个强大的邻居,这样反而会拖累自己的战略布局。
与其因为内耗而双输,不如把“不对抗”作为双边关系的底层逻辑,通过保持对话,系统性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确保在多极格局下保持合作的战略方向不变。
实事求是地说,中俄互动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在特定问题上,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分歧。别的不说,光是新的中俄蒙天然气管道,合同迟迟谈不下来,无非还是价格谈不拢,中俄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考量,也在尝试达成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
【美俄如何互动,是他们自己的事,中方甚至乐见其成】
再然后,就是不受第三方影响了,这个就更加直观,如果中俄会因为第三方因素,对双边合作心猿意马,那中俄关系也来不到今天的“历史最高水平”。加强合作是中俄的一致共识,也是长期的战略判断,不会因为美国的外交政策改变而改变。
我们也知道,特朗普有过让中美俄大国关系“再平衡”的野心,也不止一次抨击拜登政府的高压政策,让中俄走得更近,对美国“不是好事”。
如今他再次当上总统,自然很有动力,想试试能不能拆散中俄战略合作,再不济,也要让俄罗斯把注意力重新分配,不要一门心思地“向东看”,而是趁着美俄关系改善时,重新与欧洲建立合作。眼下美俄元首重启通话,同意就俄乌冲突展开谈判,无疑是一个机会。
特朗普很笃定,只要俄乌达成长期和平,欧盟再怎么不情愿,都要在利益的驱使下,重新与俄罗斯建立经贸关系,俄罗斯对此是乐见其成,就不会继续全力推动“向东看”。
【元首战略引领是中俄关系的核心竞争力】
特朗普甚至提出,当年奥巴马把俄罗斯排除在G7之外,很不明智。看样子,他是打算重启G8规划。
反正有他这个美国总统带头,其他G7国家,可能都不敢对俄罗斯重返说半个不字。但不要忘记,早在美俄G8之前,美国就向中国提出过G2的构想,可后来结果如何了呢?
普京自己都承认,自己开始当俄罗斯总统那几年,和西方打交道时“过于天真”,后来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又反复强调,俄罗斯被西方国家欺骗了很多次。
普京与特朗普的私交再好,也不至于说好了伤疤忘了痛。特朗普只能当4年的美国总统,但美俄之间的恩怨,可是从苏联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重视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最后有必要明确,“向东看”战略,不仅是俄罗斯面对西方地缘政治围堵的理想出路,在后俄乌冲突时代,更是一道关键的地缘政治保险。
也可以说,正是因为“向东看”、中俄战略合作的存在,俄罗斯才有了被特朗普拉拢、示好的价值,俄罗斯如果在这时候舍本逐末,迎合特朗普的战略意图,反而有“自毁长城”的嫌疑。
实际上,早在塔斯社征求中方看法的时候,克宫发言人已经主动表态,强调俄罗斯十分重视中俄不断深化的战略伙伴关系,说白了是想让中国放下心来,告诉中方,中俄关系的“三不原则”依然可靠。
是时候要俄罗斯归还历史上所有抢掠去的中国国土了!
俄罗斯是一个比美国更不靠谱的民族。只是时机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