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国政要面前,中国这4个字分量很重,对特朗普奉陪到底

庆彬有理 2025-02-15 14:19:57

王毅外长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就中美关系作出表态,明确表示,中国准备好与美国构建稳定的双边关系,但如果美国不愿意,执意继续打压遏制,那中国也一定会“奉陪到底”。

这四个字分量很重,王毅外长说要“奉陪到底”,这里的潜台词就是,中国已经做好了与特朗普再斗四年的准备。看看结果比起他上个任期,会有什么不同。另外,这句话也是说给迟来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听的。

【王毅外长表示,如果美国执意打压,中国也会奉陪到底】

更进一步说,我们不会寄希望于,特朗普上来后,与中国开展几次对话,中美关系间的疑难杂症就能迎刃而解。他上个任期,在对华政策上是什么做派,我们又不是不知道。

如今特朗普再次当上美国总统,对中美关系的说法是一天换一个花样,而在具体政策上,又表现得十分好斗,一会说要与中国和睦共处,希望中方助他一臂之力,推动俄乌停火和谈,紧接着全面加征关税,通过亚太军事同盟针对起中国,也是毫不含糊。

特朗普这种反复无常的风格,将显著影响到美国的外交政策。不管怎么说,拜登政府时期,中美之间那种相对稳定的互动态势,是一去不复返了,以前“止跌企稳”时建立的各种沟通渠道,同样要面临重新洗牌。

只是对于这种情况,中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再说了,之前的“止跌企稳”,也谈不上一帆风顺,在大部分时候,美国都是一边向中国作出各种口头承诺,转过头又继续我行我素。这种“双面人”做派,也是被中国当面批评过的。

【“奉陪到底”这4个字,分量很重】

如今特朗普上来,大概会变本加厉,让中美态势进一步复杂化。

以中美两个大国的体量,双边关系的不稳定,也会导致国际地缘格局的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明确态度,强调自己对美政策一直保持连贯性,着重突出大国责任,也是从国际政治的高度“先发制人”。

我们的话说得很清楚,美国要谈,当然可以,中美两个大国,保持往来总比不往来要强;但若是要继续打压遏制,中国同样乐意奉陪。这是我们外交上“以斗争求和平”的直接体现。

与美国打交道,一味妥协退让是完全不现实的,有时候针锋相对,往往更容易让美国听懂。

另外王毅外长还强调,中国对美政策不会“翻烙饼”,也就是不会动辄出现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充分体现了大国的战略定力和国际信誉。

【特朗普回到白宫,中美互动态势面临重新洗牌】

这是美国那边做不到的,换了个总统,内外政策都要推倒重来。特朗普就职甚至还不满一个月,但他上台后的一系列动作,对国内国外产生的剧烈冲击,是有目共睹的。

至于在对华政策上,特朗普口无遮拦,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加征关税前,想尽快与中方再次通话,遭到反制后,又改口说自己不急于与中国对话。再比如他称自己准备促成中美俄“三巨头”峰会,讨论削减军费问题,这一构想也经不起任何推敲。

话又说回来,从特朗普到拜登,再回到特朗普,8年时间下来,美国与中国打交道的底层逻辑是不变的,都是以美国的单极利益为最高优先。

具体政策可能因人而异,毕竟拜登和特朗普,对“美国优先”各有各的理解,只是在对华政策上,又是殊途同归,双方都想着要与中国开展一场所谓的“战略竞争”。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因飞机出现故障,晚些时候才抵达慕尼黑】

但美国政策无论如何变化,最后仍然绕不过中美沟通。因为美国现阶段不具备与中国彻底“脱钩”的能力,需要与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合作,否则自己也吃不消。

所以在国内卖弄一番强硬后,到头来还是要在谈判桌上面对中国。不然特朗普也不会在就职前夕,还有和中方开展跨洋通话。

至于他近期对中国加征的各种关税,无非还是凭空制造筹码的手段而已。还是那句话,中国同样不缺制造筹码的能力。

特朗普的矛盾言行,对于中美关系的参考价值有限。对中美关系,中方有自己的章法,两国如何正确相处,中方已经提出了三项基本原则,分别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美国鹰派防长再次强调,不寻求与中国冲突,不认为中美冲突无法避免】

就实际情况来看,美国肯定是不愿自己的战略布局,被这三个原则“束手束脚”,更想“从实力地位出发”,但这已经由不得美国了。中方已经明确了立场,只会按照这三个原则,去构建一个稳定、健康、可持续的中美关系。

中美开展互动,归根结底是要在双边关系占据主动,而政策保持延续性、连贯性的一方,随着时间推移,在各方面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至于美国会不会相向而行,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无关紧要,王毅外长的表态充分说明,无论是哪种情况,中方都有相应的预案。

4 阅读:359
猜你喜欢

庆彬有理

简介:拓展思维世界,给广大读者视觉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