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普京通话之后,外界都想知道中方现在有什么想法。中国外交部当天就给出了回应,称美俄都是有影响力的大国,乐见双方加强沟通对话。
至于美俄元首同意开展谈判,结束俄乌冲突,外交部发言人在重申中方立场之余,还特意提到,从冲突爆发的第二天起,中方就提议,要通过对话寻求政治解决办法。
【美俄重启互动,外界想知道中国的真实想法】
这里的言外之意很耐人寻味,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俄乌冲突打了三年,美俄也对峙了整整三年,而中国的劝和促谈立场,同样贯彻至今。
不管西方那边如何借题发挥,都没有干扰到中国的穿梭外交,与全球南方国家积极开展协调,最大限度地为和谈凝聚共识。
兜兜转转之下,美俄最后还是回到了中国一开始的提议上,无论是主动的也好,被动的也罢,总之只要是有利于冲突和平解决,中国都愿意捧场。
而中方的外交努力,也为美俄就俄乌和谈进行接触,营造了较为良好的舆论氛围,当停火止战成为国际社会的一致诉求,西方内部的杂音,就显得无足轻重。
【外交部当天就给了回应】
而且无论美俄承认与否,中方给的这个台阶,早在三年前摆在那里了。普京接受得最快,过去几次与中方互动,都对中方的客观立场给出高度评价,表示自己愿意相向而行,强调俄罗斯对和谈持开放态度,然后把球踢给美欧和乌克兰那边。
美国,拜登政府时期,主要还是通过俄乌冲突团结北约,和俄罗斯打持久战,也不忘拿中俄关系说事,动辄炒作所谓的“中国援助俄罗斯”,还要求中国配合美欧,继续对俄罗斯施压,结果中国软硬不吃。
过去的事实已经证明,拜登政府这种转移矛盾、推卸责任的做法没有任何建设性可言,只是把问题变得更复杂。三年下来,欧洲已经苦不堪言,还得硬着头皮继续配合美国。
随着时间推移,美国内部援助乌克兰的想法反而不那么坚定了,特朗普看准时机振臂一呼,承诺胜选后结束俄乌冲突,虽然这并非他最后获胜的关键因素,但确实为特朗普收获了不少拥趸。
【美俄通话,欧盟和乌克兰完全没做准备】
随后特朗普对俄乌冲突的口风大转弯,轮到欧洲那边傻眼了。美俄元首通话,欧盟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甚至没有收到任何风声。而且中国乐见美俄保持沟通,但欧洲就完全不一样了,跟拜登政府反了这么多年的俄,外交思维不是那么快就能调整过来的。
欧洲没有准备,中国就不一样了。
这里补充一句,美俄元首通话,商定互访后,美媒《华尔街日报》就放出消息,说中方在几周之前,曾通过“中间人”向美国政府提议,可以帮忙安排普京与特朗普的峰会,推动俄乌冲突平稳落地。
特朗普是怎么答复的,我们不得而知,而且中国外交部也没有对这一消息予以证实,只说“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但大概率是有这么一回事的。这意味着,中国不只是乐见美俄加强沟通那么简单,也起到了一定牵线搭桥的作用。
毕竟俄乌和谈这种大事,没有一场元首峰会来一锤定音的话,多多少少是说不过去的。
【中国曾试图促成美俄峰会,但特朗普大概不想欠中国这个人情】
事实上,美俄对此并不排斥,特朗普去年访问巴黎时还表示,希望中国为俄乌和谈提供帮助,至于俄罗斯,又一贯重视中方对乌克兰危机的意见,因此这就是我们可以适当发挥影响力的时候,归根结底,还是为和谈凝聚共识。
不过话又说回来,无论有没有中国牵线搭桥,美俄重启元首互动,都只是时间问题。原因很简单,特朗普和普京都有这个意愿,前者想和俄乌同时谈一场交易,为自己的“美国优先”战略服务,俄罗斯也想早日摆脱冲突泥潭,集中注意力解决国内经济存在的一些隐忧。
如果换成意识形态优先的民主党政府,那么再怎么撮合也是无济于事。
至于中方帮忙安排峰会的提议,特朗普也许会考虑,但不会接受,首先是他自己就能单独推动与普京的会面事宜,不需要因此欠中国的人情,再然后就是,他不想让这件事,成为中国的一场“外交胜利”。
【中国乐见美俄沟通,多少能为国际格局提供一点稳定性】
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美俄就结束冲突开展进一步的谈判,中国的存在感会越来越高,主要充当“润滑剂”的角色,帮助产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停火方案,这跟我们过去劝和促谈的努力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但实事求是地说,没有什么解决方案,是从诞生的时候就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势必要经过不断的妥协、修改后,才是最终的模样。
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案往往是不现实的,但能让所有人都不满意,但又不得不接受的方案,反而是最大限度平衡多方利益后的结果。
美国、俄罗斯乃至于欧洲,对俄乌问题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反而不容易达成一致,这时候就需要中国等全球南方这些非利益相关方的居中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