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东西: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和世界

考古研史赏人物 2025-01-11 16:46:46

雅各布·德·巴巴里《威尼斯城市图》(局部)

纸上木版画(1511年后)

科雷尔博物馆藏

《绘有圣马可飞狮的船匠小兄弟会章程》

1595年

彩饰羊皮纸

科雷尔博物馆图书馆藏

贝内代托·博尔登《总督委任贝尔纳多·奇科尼亚为船长》

1497年

羊皮纸上的蛋彩画和金箔

科雷尔博物馆图书馆藏

亚历山大大帝头像挂坠

尼科洛·阿万齐(1500年)

椭圆形青金石、金

科雷尔博物馆藏

献果使者铜像

元(1271—1368年)

内蒙古博物院藏

佚名《山殿春赏图》页

元(1271—1368年)

上海博物馆藏

13世纪至14世纪的中国海纳百川、气魄非凡,彼时的中国在西方人眼中,是创造无数奇迹的强盛文明。出生于威尼斯商人家庭的马可·波罗,便是在这个背景下,来到中国生活了十七年(1274—1291年)。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流传后世的著作,其意大利语版名为《百万》,法语版名为《寰宇记》,而英语版则常译作《马可·波罗游记》。

2024年正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上海博物馆于2024年11月23日至2025年3月30日举办“寰宇东西: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和世界”特展。

“寰宇东西: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和世界”特展现场图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展期:2024年11月23日~2025年3月30日

地址: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公交站]

上海市黄浦区上博观展巴士

展览将侧重展现东西方文明对话,汇集国内众多重量级博物馆,以及意大利威尼斯、罗马、佛罗伦萨等共计28家文博机构的204件/套馆藏精品,其中新增更多珍贵档案材料和考古发现,为中国观众全面展示马可·波罗所处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文明的交往故事。

同时,上海博物馆与上海书画出版社合作,隆重推出本次展览配套图录:

图书收录来自中国和意大利等28家重量级博物馆的205件/组馆藏文物,包括本次展览的所有展品,包含文书、版画、丝织品、玻璃器、钱币、瓷器、书画等丰富品类。

贝尔贝洛·达·帕维亚

《轮唱圣歌集彩饰字母B里的圣马可飞狮》

1450—1475年

羊皮纸上的膜片、蛋彩画和金箔

科雷尔博物馆藏

亚历山大大帝头像挂坠

尼科洛·阿万齐(1500年)

椭圆形青金石、金

科雷尔博物馆藏

卧鹿缠枝牡丹纹金马鞍饰件

元(1271—1368年)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宝格都勿拉苏木哈拉图嘎查乌兰沟基葬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汉白玉螭首

元(1271—1368年)

元上都遗址大安阁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藏

德化窑青白釉印花四系罐、喇叭口瓶(一组五件)

宋(960—1279年)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藏

特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荣新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为本书撰写专文《马可·波罗:沟通东西方世界的寰宇商人》《考古发现看马可·波罗时代的印度洋贸易》。

《寰宇东西: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和世界》内页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安杰洛·卡塔内奥为本书撰写英文专文《13至14世纪在中国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寰宇记〉和毛罗修士的世界地图》。

《寰宇东西: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和世界》内页

通过“商业之城”“双向交流”“三都所见”“世间熙攘”“远行者”五大专题,为中国读者构筑出马可•波罗时代的历史画卷,带领读者循着马可•波罗书中所述,跨行世界两端,从威尼斯,当时欧洲最令人赞叹的大都会——游历至元朝首都大都——亦即马可•波罗的汗八里(意为“可汗的都城”)、今日的北京。

01 商业之城

威尼斯位于亚德里亚海的尽头,建筑在盐湖泥岸边的木桩上,但它的财富、力量和荣耀超过了意大利波河流域肥沃平原上的任何城市。

雅各布·德·巴巴里《威尼斯城市图》

纸上木版画(1511年后)

科雷尔博物馆藏

这幅版画是至今最早所留存的大型城市鸟瞰图之一。画面上方描绘了商业之神墨丘利的统治,海神尼普顿则骑着海豚穿过港口,现实场景与神灵融为一体,不仅象征着威尼斯——这座国际贸易中心的海上商贸活动,也体现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创造。

威尼斯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际遇,使它成长为东地中海的航运与贸易中心。从各种版画以及货币、契约文书上,可以看出威尼斯的强大政治与商业影响,精美的玻璃器与纺织物显示出这里的手工业生产能力。

贝尔纳多·朱斯蒂尼亚尼《论威尼斯城市起源》

纸本印刷(1493年出版)

科雷尔博物馆图书馆藏

中东风格锦缎

14世纪

丝绸和金属纱

威尼斯莫切尼戈宫博物馆藏

水壶

乔治·安德雷奥利达·古比奥大师工坊

1525年

带木座的意大利锡釉陶(马约利卡)

科雷尔博物馆藏

02 双向交流

从威尼斯向东方远眺,蒙古帝国也在迅速崛起。在元代与世界的交流中,海、陆丝路交相辉映。元人通过对疆域的拓展、通商、设驿、驻军遣官等措施,保障了沿线的安全,复兴、拓展和维护了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在航运方面,元朝继承并发展了南宋市舶司制度,从国家层面鼓励航海,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元代海外贸易蓬勃发展,货物种类和贸易量远超前朝。

白釉褐彩针碗

元(1271—1368年)

1964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街道对面沟村出土

旅顺博物馆藏

指南针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北宋时已有将指南针用于航海的记载。这件元代白釉褐彩针碗则是中国这一发明最早的实物见证,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科技文物。

海上航行的船只,陆上往来的商队、使节,点亮了双边贸易的明灯。随着蒙古帝国的疆域扩大与意大利商业版图的扩张,马可·波罗——这位来自威尼斯的年轻人也踏上了前往富庶东方的路途。通过他的旅程,可以一窥东西两端交流的璀璨。

《穿鞑靼服饰的马可·波罗》

18—19世纪

纸上钢笔和水彩

科雷尔博物馆图书馆藏

陶俑一组

元(1271—1368年)

内蒙古博物院藏

03 三都所见

伴随着一批批欧洲东行者的脚步,“大哉乾元,万物资始”的大汗帝国开始展露出他的神秘魅力。

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统治者进行了有效的统治,为了适应新的商业模式、保证商业运行,元朝统一度量衡、发行纸币、建立驿道,以官方权力为商业交易作保。

“至元通行宝钞”贰贯纸币

元(1271—1368年)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黑城遗址出土

纸币内蒙古博物院藏

钞版上海博物馆藏

“至元通行宝钞”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开始发行,是元代使用时间最长的纸币。

元代的都城是那时外国人来到中国的重要一站。元代的三个都城——元大都、元上都、元中都,分别位于今北京市、内蒙古草原锡林郭勒盟的金莲川草原、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都城井然有序的道路、金碧辉煌的宫殿,无一不令人惊叹,马可•波罗感慨道:“建筑术的巧夺天工,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跟着他的视线,仿佛能够看到元朝在世界领先的宏伟气魄、盛大气象。

蓝琉璃花砖

元(1271—1368年)

拆除明代城墙时发现

首都博物馆藏

琉璃陶凤鸟

元(1271—1368年)

元中都宫城遗址西南角台出土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04 世间熙攘

蒙古帝国的统治,跨越了亚欧海陆,商业道路得以打通并得到统一管理。许许多多如马可•波罗一样的西方商人,嗅着商机来到了神秘的东方国度。

得益于商业道路的畅通,江南的商品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地方社会因此在变与不变中形成了新的时代面貌。随着商业活动的扩大,以泉州为代表的南方滨海城市逐渐兴盛。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宗货物在此地集散,而商业社会力量的发达,也使得此地多民族集聚,文化多元而包容。

李嵩(款)《西湖图》卷

南宋(1127—1279年)

上海博物馆藏

杭州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开放富庶的大都市之一。

青花山型笔架

元(1271—1368年)

杭州朝晖路杭州市商业储运公司出土

杭州博物馆藏

青花瓷器中文具类瓷器较为稀少,这件青花笔架是研究中国早期青花瓷发展史的一件重要实物资料。

罟罟冠

元(1271—1368年)

内蒙古博物院藏

罟罟冠是蒙元时期蒙古贵族妇女流行的礼冠,因饰于最显眼的头部位置,故而最能反映出佩戴者的身份和地位。

05 远行者

元代疆域辽阔,交通发达,加之推行大规模的官营航海贸易政策,这些都为域外人士来华从事中西贸易提供了必要条件。有很多商人、传教士和探险家前往东方寻求贸易机会。

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便是赴华商旅的一位代表,《马可·波罗游记》也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游记。它又称《世界寰宇记》,记载了当时元朝四十多个城市和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状况,构建了文明、繁荣和富庶的中国形象。它是新航路开辟之前欧洲人了解神秘东方的重要途径,激发了他们对东方的想象和探索欲望,为迎来大航海时代,进一步发现东方和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上有着非凡意义。

“马可·波罗”罐

14世纪初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藏

马可·波罗遗嘱

1324年1月9日

羊皮纸

威尼斯马尔恰纳国家图书馆藏

马可·波罗这位伟大的旅行家于1324年初辞世,他的遗嘱全文用拉丁语在羊皮纸上书写而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