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的清末北京:街头竖着电线杆,洋人骑着百姓脖子照相

醉薇聊历史 2024-05-24 19:40:33

1906年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清末时期。彼时的京城,因庚子事变出现了重大变革,洋人横行,百姓民不聊生。

本组照片为我们展现了118年前,这座千年帝都的真实影像,这与我们在影视剧里所看到的完全不同。

北京马车

带有车厢的马车,车厢的体积不大,里面勉强可以乘坐两名乘客。因为西洋人在北京最常见到这种马车,因此命名为“北京马车”,实际上在当时的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到。

上车

一名旗人女子正踩着小板凳上马车,旁边站着她的贴身丫鬟。马车夫光着膀子,甚显豪放。背景是正在重修正阳门城楼的脚手架。城墙下的建筑是瓮城内一侧的关帝庙。

正阳门

1900年庚子事变时,义和团在前门大街纵火,不幸引燃了正阳门城楼,大火很快将其焚毁。这是重修简陋时的情景,四周被密密麻麻的脚手架所包裹。

前门火车站

前门火车站始建于1901年,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火车站。它是往返于北京至皇姑屯之间京奉铁路的起始站,最早的站名为正阳门东车站。

天坛火车站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为方便运输军事物资和转运士兵, 擅自挖开永定门西侧的城墙,将京津铁路铺筑到天坛西门之外,并在此设置车站,时称北京火车站,也称天坛火车站。图为一名德国士兵正在车站前放哨。

长安街牌楼

彼时的长安街可以用“破败”二字形容。这是长安街上的高大牌楼,旁边是一片因战争而导致的废墟,牌楼下也是一片瓦砾,乍一看有地处荒郊野外的感觉。

轿夫

京城内的牌楼很多,轿夫更多,因为轿子是有钱人出行的重要工具,不但坐着比马车舒服,而且更是身份的象征。当年的好轿夫不少,像图中这种单手叉腰,无需手扶轿杆的抬轿动作无疑是一个好轿夫必备的基本技能。

遮挡

一名轿夫发现有洋人照相,迅速脱下头上的凉帽将脸部遮蔽起来。那时候不是怕隐私泄露,而是相信了照相机会摄人魂魄的谣传。

葬礼

走在北京街头的一支葬礼队伍,伞盖如林。吸引我们眼球的不是这个,而是路边的电线杆和电缆。北京最早用电历史可追溯到1888年,当时清政府从丹麦祁罗弗洋行购买一台发电机组,在中南海西门外盔头作北侧饽饽房内建成西苑电灯公所,专供宫廷内的用电照明。

关帝庙

一座小庙,山门紧锁,从墙上可以看到钟楼内挂着的大钟。门两边有一幅对联,上书: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因此可知这也是一座关帝庙。

五塔寺

五塔寺别称大正觉寺,坐落于今海淀区白石桥五塔寺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图中的金刚座宝塔原本是五塔寺内的一座建筑,清末时期寺毁而塔存,遂成为图中的样子。

宝塔下

在金刚座宝塔下休息的人们,其中一名穿着西服的法国人将双腿搭在中国百姓的身上,神态极其傲慢。躺在石板上的法国军官则摆出一副妖娆的姿势。左二蹲着的小孩子衣衫褴褛,活像一个小乞丐。

简易客栈

在五塔寺附近的一片空地上,用草席搭建起来的一座简陋房屋,就成了一个小客栈,条件很差,但收费也很低廉,它为来回行走的脚夫提供了一个临时休息的场所。

看热闹

看热闹是旧时中国百姓的一大爱好,这是节日期间坐在马路边高台上看热闹的百姓,其中踩着花盆底旗鞋、头顶大拉翅的旗人女子坐姿非常霸气,也很抢眼。

白云观

春节期间的白云观门前,挤满了前来赶庙会的男女老少。正月逛白云观是老北京人的传统,“摸石猴”、“打金钱眼”都是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

围墙外

白云观围墙外的市场,图中那些好像树枝一样的东西其实是长长的糖葫芦,这么长的糖葫芦唯京城独一份,为了美观,顶部还装饰着各色的小旗子。

休息

阳光正好,逛庙会逛累了的人们聚集在大殿前,或坐在门前的台阶上,或坐在廊前的石台上,一边休息,一边晒着太阳。前景是一只巨大的、造型精美的香炉。

老人

蹲在马路边休息的一个老人,光头,胡须全白,一手拎着鸟笼,另一手持蒲扇。这是旧时北京老人典型的打扮。老北京人爱玩,其中有不少是喜欢玩鸟的人,即便世事艰难,依旧可以在街头看到拎着鸟笼四处游逛的人。

官员出行

旧时官员出行的阵仗很大,不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但乐队总是要有的。前面走着打着“肃静”、“回避”牌子的衙役,后面跟着吹着长号、敲着铜锣的乐师。尽管清王朝气数将尽,但官员的架子还不能倒。

0 阅读:15

醉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