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2019年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后,今年蔚来再次深陷险境。面对节节下滑的销量,和最新财报爆出的巨额亏损,李斌试图通过近来内部和外部的多场会议,释放积极信号,以挽回外界对蔚来的信心。总结起来一句话,“企业已经在深刻变革了,请再给我们一些时间”。
"
仅仅是表决心还不够,李斌再次立下军令状,今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这是蔚来第四次设定盈利时间节点了,第一次在2023年,李斌表示,蔚来在年内第四季度就能实现盈利,未果后推迟到2024年,再次跳票后又改到2026年。这一次李斌把时间提前也是被逼无奈。
值得一提的是,剑指Q4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不只蔚来一家,其好兄弟小鹏汽车同样立下flag,要在Q4扭亏为盈;刚刚完成整合,迈入全新发展阶段的极氪也表示,要在2025年力争实现美国会计准则下单季度扭亏为盈,同时实现香港会计准则下年度盈利目标,成为内地最快盈利的新势力车企;小米汽车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以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券商预估其最快将在2025年Q3迎来拐点,Q4有望实现单季盈利,即便不成最晚也不会超过明年……
“Q4盈利”正在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又一标准话术。
1“药不能停”,8家车企去年亏了500亿
别看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50%,整体市场持续正增长,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繁荣只是表面现象,内里残酷的现实是,几十家中国新能源车企,仅有比亚迪、理想、赛力斯和零跑4家实现盈利,剩下的还都要靠外部“输血”。
目前公开信息显示,蔚来2024年亏损224亿元,7年累计归母净亏损达到1093亿;小鹏去年净亏损为57.9亿元,自2018年上市以来,累计亏损已接近380亿元;刚刚起步的小米汽车2024年的净亏损为62亿元;零跑去年Q4实现单季盈利,但全年净亏损28.2亿元;北汽蓝谷2024年预计亏损69.5亿至65亿元,近五年的亏损额度将接近300亿元;极氪汽车2024年净亏损57.9亿元,累计亏损270亿元;2024年上半年深蓝汽车净亏损7.39亿元,六年半累计亏损116亿元,阿维塔同期净亏损13.95亿元,两年半亏损约71亿元……
广汽埃安、上汽智己、东风岚图等品牌没有公布经营数据,但沉默已足以说明问题。笔者粗略统计,仅上述8家数据可查的新能源企业,去年就烧掉了超过500亿元。
由此可见,找钱始终是新能源车企的头等大事。笔者在去年年底哪吒CEO张勇被爆离职时就曾说过,哪吒在造车新势力里不算亏得多的,但却输在融资能力不足上,撑不起需要持续大量输血的创业项目。
2金主变脸,由“撒网式扶持”转向“精准化战略布局”
如今,找钱的难度更是与日俱增。商业投资人就不必说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发展窗口期加速关闭,他们对新能源车企的投资热情大幅降低,甚至将企业再融资视为负面讯号,“三十六计走为上”。
即使投钱,态度也是异常谨慎,只会押注那些具备显著优势,能够很快获得确切回报的种子选手。
曾经被视为最强靠山的国资,出手力度和考量逻辑也在发生改变,由“撒网式扶持”转向“精准化战略布局”。
一个显著对比是,2019年合肥市政府投资70亿元收购蔚来汽车24.1%股权,挽大厦于将倾。今年蔚来再度深陷困局,国资又一次雪中送炭,但增资总额仅有4亿元,虽帮助企业平息了一些外部质疑,却有一种“点到为止”的感觉。
同时,从国家近来针对汽车央国企的一系列举措来看,顶层设计依旧大力支持企业的智电转型,只不过考核标准已经变化,更注重技术、市场占有率和长期发展,目标是推动国有资本向产业链关键环节集中,重塑新能源汽车行业话语权。未来,具备技术突破能力、高效整合资源的央企将成为国资重点支持对象。
总而言之,“金主爸爸”越来越务实,要求钱必须花在刀刃上,每一分钱投下去都要听见回响。而企业彰显自身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的最好方式,就是给出明确的回报期——“Q4盈利,药不能停,就差这最后一哆嗦了”。当然,有些企业是真的胜利在望,但更多可能是硬着头皮画饼的。
3上岸倒计时,盈利拐点背后的关键变量
盈利之所以被看得越来越重,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已经全面进入竞争的深水区,一招鲜吃遍天的日子一去不返,未来拼的是企业在智能电动化上的综合实力,不能有短板,也没有速胜的可能。
这意味着企业必须要有稳定且充足的资金投入研发,才能维持自身的技术领先性。如果新能源车企迟迟无法走上健康发展的正循环,那就说明你的生意压根就不成立。
如何才能迎来盈利拐点呢?券商分析师表示,扭亏为盈的临界点即交付量阙值,与之相关的关键变量除了销量,还有毛利率。“人们常常把目光钉在销量上,虽然规模化能够摊薄成本,但若一味以价换量,不仅会加速企业失血,也把品牌打没了。”
一家健康企业的财报,应是营收增长和利润增长成正比,而大部分车企目前是增收不增利的状态。
因此,投资人判断新能源企业的盈利前景,除了要看其技术长板、产品竞争力和在关键市场的市占率,还会重点关注企业在产品结构升级和成本优化上的空间。
在当前严峻的市场环境下,新能源车企想要盈利,难度不亚于登天。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降至4.3%,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平均利润率水平;放在制造业5%~15%的利润率大致范围内来看,汽车产业甚至跌出了底线。
如今,留给新能源车企上岸的时间不多了,如李斌所说,未来两到三年行业将经历残酷的淘汰战,用生死攸关来形容毫不夸张。然而,更坏的消息是,投资人的耐心和信心更加有限,如果年底还不能实现盈利,资本或将不再愿意陪你继续跑这场“马拉松”,这对于每月动辄就要烧掉几十亿的企业来说,无疑是被判了斩立决。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滴汽车立场。
Q4不能盈利怎么办?而且大概率是不能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