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猛将如云,如孙传庭、袁崇焕、卢象升等,堪比开国阵容;奈何崇祯不会用人,致使辽东的后金越做越大。
如果说袁崇焕炮轰努尔哈赤使其重伤带有运气成分,那么此人无疑是这位后金主帅的克星;他数败努尔哈赤,导致清朝编史都抹去了其辉煌战绩,以至于被尘封300多年,堪称明末最后一位能压制努尔哈赤的将领。
明思宗朱由检登基后,正是用人之际,崇祯想起了被贬的袁崇焕,却未重用致仕的他,以至于被闲置在家六年,直到离世;此人是谁呢?他就是历经四朝且屡败努尔哈赤的名将——袁可立。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袁可立出生于河南睢州;自幼聪明伶俐,与朋友玩耍时,时常喜欢演习排兵布阵,成年后因才学出众而入仕。
万历年间,袁可立考中进士,并出任苏州府推官;年轻气盛的他以锄奸扫恶为志向,期间查办了许多冤假错案,堪称一代神探。
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抗旨斩杀弄臣,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后因直言进谏得罪了明神宗朱翊钧,因此在万历一朝被埋没蒙尘,始终不被起用。
由于万历之子明光宗朱常洛仅在位一个月就驾崩了,因此袁可立虽被新皇重新启用,但他传奇般的人生却是在熹宗年间开始展现的。
早在万历年间,辽东的努尔哈赤就凭借着十三副铠甲起兵,而后在萨尔浒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明军;从此明朝在辽东的军事力量一蹶不振,再无还兵之力。
直到天启皇帝继位,这种局面才彻底扭转;改变辽东军事格局的人,正是袁可立。
公元1620年,明熹宗朱由校继位;不久之后,努尔哈赤率领金军进犯东北边境,山海关以外的整个辽东全部沦陷。
由于袁可立提出了一系列稳固边疆的计策,因此朱由校紧急启用他,将其擢升为登莱巡抚,命袁可立北上抗金。
袁可立上任登莱巡抚之后,立即厉兵秣马,整顿军纪,丝毫不敢懈怠;在他的苦心经营之下,后金大军始终未能突破辽东防线,而且袁可立还策反了努尔哈赤的女婿刘爱塔,并打下金州,收复旅顺。
辽南海岛疆土千余里被收复,并形成了对后金的海上封锁,使得擅长骑兵作战的后金处于被动状态;后金战略物资短缺之时,多次来抢粮,结果被袁可立的水陆大军杀得大败而归。
袁可立不仅挽救了岌岌可危的辽东战局,收复了被后金占领的城池,而且还使得大明开始转守为攻;不得不说,朱由校启用他是明智之举。
袁可立收复大量失地的辽南之战,是明末史上屈指可数的明军主动出击并取得胜利的战役;比后来袁崇焕的“宁远大捷”更胜一筹。
可好景不长,朝中宦官势力日益膨胀,他们排斥袁可立,加之其又与总兵毛文龙有过节,为避免无休止的内耗,失望的他决定请辞;公元1623年,在任三年的袁可立离开了登莱。
两年后,袁可立再度被起用,但他依旧刚正不阿,得罪了大宦官魏忠贤,指责其乱政;最终被魏忠贤排挤出朝堂,无奈的袁可立不得不辞官返回睢州老家。
公元1627年,朱由校驾崩,因无子而传位于其弟朱由检;他想中兴大明,有所作为,因此即位之初便除掉了魏忠贤。
辽东战事焦灼之际,崇祯想重新启用袁可立,但心灰意冷的他已无力再返回庙堂,在崇祯继位六年后去世,享年72岁。
满清入关后,由于袁可立数次打败努尔哈赤,因此清朝在修《明史》之时,将他的光辉事迹给悄悄抹去,一点痕迹都没留,以至于几百年都无人知晓。
好在有人将他的传奇经历记录了下来,最早出现在明朝黄道周所写的《节寰袁公传》中;清廷可以抹去他的一切,但敬仰袁可立的人会将他的事迹发扬光大,这才为后世呈现出了一个忠勇爱国且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
袁可立历经万历、泰昌、天启以及崇祯四朝,对明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历史功绩不容忽视;对于这样一位抗金名将,不知朋友们是否略有耳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