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ICC2024|姚朱华教授:从最新指南看ACS患者规范化药...

桐乐说健康 2024-11-09 19:26:48

我国城乡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CS)死亡率自2002年至2021年持续上升,且自2012年起,农村居民的ACS死亡率显著增加,并从2013年开始超过城市水平[1]。这一趋势凸显了我国ACS患者临床预后的严峻性,强调了制定更规范化诊疗管理方案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随着ACS治疗理念的变化和众多新证据的涌现,国内外指南对ACS患者的规范用药内容相继进行更新,尤其是在抗栓、抗交感、血脂管理方面。基于指南推荐,临床通过强化“三管齐下”的用药管理模式,有望在改善我国ACS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方面更进一步。

2024年11月4日-10日,第35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于北京盛大召开。此次大会全面覆盖领域前沿进展、创新技术以及基层教育等多个方面,推动我国心血管病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值此盛会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荣幸邀请天津市人民医院姚朱华教授立足最新指南,围绕ACS患者规范化药物管理这一热点话题展开深入解读,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姚朱华教授

ACS指南抗栓药物治疗重要更新一览

血小板聚集是从斑块破裂发展到血栓形成的核心介质,因此抗栓策略对患者预后改善至关重要。在ACS长期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治疗是患者改善远期预后的关键选择。

CURE研究开启ACS双抗时代后[2],逐渐积累的证据表明,P2Y12受体抑制剂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并显著改善ACS患者的预后[3]。因此,以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策略成为ACS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治疗最重要的策略。

PLATO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研究,入组18624例ACS患者,旨在头对头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疗效在ACS患者中的疗效。随访1年。结果显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显著降低ACS患者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复合终点事件风险达16%,且不增加主要出血风险[3]。

近年来,从短期DAPT过渡到P2Y12受体抑制剂单药治疗的策略日益流行,该策略在减少阿司匹林相关出血的同时,保留了DAPT治疗的抗栓益处。自GLOABAL LEADERS研究[4]发表以来,有多项研究对短期DAPT后P2Y12受体抑制剂单药治疗进行了探索[5,6]。TWILIGHT研究[5]入选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经过三个月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DAPT且无重大出血事件的高风险患者,比较后续12月内继续接受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DAPT治疗或替格瑞洛单药治疗患者的出血和缺血事件发生率。其中国人群亚组分析显示,对于接受PCI的高危中国患者,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出血,同时不增加缺血风险[6]。综合上述发现,与标准DAPT时程相比,短期DAPT后转为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可获得相似或更有益的结局。

基于有力证据,2023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ACS指南对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推荐如表1:

表1.2023 ESC ACS指南抗血小板药物推荐[7]

随着P2Y12受体抑制剂单药治疗研究不断加深临床认知,2023 ESC ACS指南对患者疗程作出推荐[7],对于使用DAPT 3-6个月后无事件发生且不伴有高缺血风险的患者,应考虑采用抗血小板单药治疗(优选P2Y12受体抑制剂)(IIa类推荐,A级)。因此,临床对于非高出血风险(HBR)的患者,应首选标准DAPT治疗;而对于非高缺血风险的患者,可考虑短期DAPT后继续P2Y12受体抑制剂治疗。

除抗栓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抗交感综合用药管理模式助力ACS患者预后改善

ACS是动脉粥样硬化不断进展造成的血栓事件。其中,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血小板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所有阶段;高交感伴随全程加剧进展,三者共同导致心血管事件的累积风险不断升高。因此,除抗栓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抗交感综合用药管理模式对ACS患者的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价值。

证据显示,LDL-C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关键致病因素[8]。ACS诊疗需要制定综合防治策略以降低早期和长期事件风险。基于大量证据,2017 EAS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共识指出,L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呈线性关系;LDL-C越低斑块进展越趋于延缓甚至逆转[9]。2023 ESC ACS指南也指出,ACS患者在PCI前使用他汀治疗,应尽早达到LDL-C目标值。具体推荐包括:对于入院前正在接受降脂治疗的ACS患者,建议在住院期间强化降脂治疗;建议尽早开始或继续高剂量他汀治疗,不考虑初始LDL-C水平;建议LDL-C水平降至<1.4mmol/L(<55mg/dl)或LDL-C较基线降低>50%[7]。

STELLAR研究纳入2431例轻中度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10mg降低LDL-C的疗效显著优于阿托伐他汀20mg,提示瑞舒伐他汀降LDL-C的疗效更为显著[10]。纳入中国25个中心的543例符合条件的高脂血症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METEOR-China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延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进展[11]。基于METEOR-China研究的结果,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瑞舒伐他汀的新适应症,即不仅可以用于降脂治疗,还可以用于延缓成人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治疗。

在降交感保护心脏方面,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重要的药物选择。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直接拮抗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从而保护心脏,通过抑制交感过度激活改善心肌缺血,延缓冠心病进程[12,13]。包括中国NSTE-ACS诊断和治疗指南在内的国内外权威指南均推荐β受体阻滞剂用于ACS的推荐:若无用药禁忌,STEMI和NSTE-ACS应24小时内口服β受体阻滞剂,并长期使用[14,15]。

总结

斑块破裂或侵蚀激发急性血栓是导致ACS的主要病理机制, LDL-C和ASCVD事件是因果关系,而交感激活贯穿始终。因此,ACS诊疗需要制定综合防治策略以降低早期和长期事件风险。在新指南推荐中,ACS事件发生后应尽早开始降脂药物治疗,优选他汀;无论何种治疗策略(侵入或保守治疗),首选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联合阿司匹林的DAPT治疗;若无用药禁忌STEMI和NSTE-ACS应24小时内口服β受体阻滞剂并长期使用。综合而言,通过降LDL-C、抗栓、抗交感,三管齐下,可为ACS患者实现多重心血管保护。

参考文献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循环杂志.2024;39(7):625-660.

[2] Espinoza C, Mukherjee D. Heart Int. 2021 Jul 16;15(1):26-36.

[3] Wallentin L, et al. N Engl J Med 2009;361:1045-10572;

[4] Vranckx P et al. EuroIntervention. 2016;12:1239-45.

[5] Mehran R,et al.. 2019 Nov 21;381(21):2032-2042.

[6] Han Y, et al. Circ Cardiovasc Interv. 2022 Apr;15(4):e009495.

[7] Byrne RA, et al. 2024 Apr 1;45(13):1145.

[8] Rader DJ, Daugherty A. 008;451(7181):904-913.

[9] Ference BA, et al. Eur Heart J. 2017;38(32):2459-2472.

[10] Jones PH et al. Am J Cardiol 2003;92:152-60.

[11] Huaguang Zheng, et al. Stroke . 2022; 101161STROKEAHA120031877

[12] Manolis A.J.et al. Current Vascular Pharmacology, 2014;12:4-15.

[13]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指导建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 5(4):58-66.

[1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 45(05):359-376

[1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52(06):615-646.

专家简历

姚朱华 教授

主任医师

南开大学医学院 双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南开大学人民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 心内科 科主任

心血管临床药理专业 主任

擅长冠心病复杂病变介入,心肌梗死危重症抢救,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衰、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心血管药物国际多中心临床药理学研究等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冠脉腔内影像与功能学组委员

天津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候任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全国委员

天津市医师协会心律学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心血管预防与治疗分会 常委

中国医促会胸痛分会 常委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医促会动脉硬化性血栓学会 常委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