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社群的小伙伴们,看到我每天早起、日更写文章,也有一些会受到鼓舞,决心改变。
但是真正能行动的人,仍然不多。
所以,每一次,如果有伙伴跨出了第一步,分享到群里面,我尽量点赞鼓励。
如果他们早起了,我会拍一拍他(她)。
如果他们开了公众号,写了第一篇文章,我会去关注一下,私信鼓励一下。
如果他们分享了读书、成长心得,我也会点个赞,能说上几句的,我也会说说自己的体会。
有的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没有后续了,我也会去问问原因,鼓励继续做。
这是因为,我明白要能持续的做一个事情,对某些人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有的人知道做这件事的好处,但是却迟迟不开始,心里会上演各种天人交战,把自己阻挡住。
有的人会有三分钟热度,能很快的开始一件事情,但是没有持续性。
有的人坚持了几个月,但是看不到回报,或者有一个更大的刺激,比如能来钱更快、或者收效更快的办法,就会转而想走捷径。
所以,在某些动摇的时刻,旁人的一点点鼓励,或者是真诚的帮助,是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的,甚至有时候可能改变你的人生命运。
去年我写投稿时,在中途我有很多次无力,不想再继续下去。
在没有上稿的时候,看到同学们纷纷上稿,大号、转载,我非常焦虑。
自己的时间不够,一个月也写不了几篇,每次月初定的计划都完不成。
是老师鼓励我,一篇一篇文章帮我打磨,从选题、逻辑、结构、语言表达、热点获取这些常规问题开始,到细扣每一个细节,一句话是否通顺、词语用得是否到位、是否上下重复、是否扣题等等。
这样,我把自己理顺了,坚持写,慢慢地我就开始上稿了。
跨过了上稿的阶段,接着是持续上稿,从小号能上到中号、大号。
中间又有许多次想放弃的时候,也是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才让自己坚持下来,也能上稿大号了。
有了这样一段拿到结果的经历,我就明白做一件事情时,要如何梳理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怎么办。
蔡志忠老师说:
光努力是没有什么用的,做事情要有方法。
人生不是走上坡路,一步一步就能走到目标终点,而是跨台阶,一阶一阶的爬。
一旦你爬上去,就不会再下来。反之,你会永远呆在这一台阶。
我一直记得这句话,所以每次遇到卡点,我就明白这是个台阶,得跨过去。
从知到行,要跨越四个鸿沟,拿写作来举例子。
第一个是意义鸿沟:
这件事,对我有多重要?是不做不行吗?
赵雷谈到自己唱歌,他说:我不唱歌不行。
那么,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你愿意付多大的代价?
你愿意早起两个小时吗?愿意不刷短视频、追剧吗?愿意每天写吗?
如果这件事情不做不行,你愿意付出非凡的代价,那么,这件事情对你意义重大,一定得做,而且毫不犹豫地做。
这一步打通了,心就定了,心有所止。
第二个是认知鸿沟:
我对这件事的认知是什么?
有没有阻碍?
一个最浅显的例子是,如果我认为我不行,那就肯定行不了。
多少年,我觉得自己英语学不好的原因,是缺少语言环境,没法用起来。
但是通过读书、学习,我的认知改变了,首先是我并没有真的想要学好英语,并没有真的觉得它很重要,这个驱动力就是不够的,根本无法击退自我怀疑、否定和外界的其它干扰。
再者,没有语言环境,没法用起来,这是不存在的(这个一直是我学不好英语的借口,骗了自己很多年)。
当我真正觉得英语对我很重要的时候,我就开始行动了。
我翻了墙,访问谷ge查英文资料,阅读一手的文献、原著;注册了脸书,自己用英语写申请加入一些群组,和里面的老外交流。
实际上,这就用起来了。
最后一个卡点是——觉得学英语很难,这个意识每次都能成功的劝退我。
实际上不容易,但是也不是那么的难。
很多时候,都是认知的鸿沟阻碍了行动的步阀,像古典老师所说,要拆掉思维的墙。
第三个是情绪鸿沟:
我害怕写不好怎么办?
写了很久没有回报怎么办?
我很想写,但是又感觉有心无力,能量不足等。
如果能跨过第一个鸿沟,这一步就容易过一点了,最怕的是没有过第一关:想清楚这件事情的意义和自己的代价。
即知止,知道自己的志向,心就能定、定而后安。
不会去羡慕别人,也不会看到别人赚钱就焦虑,即便有,经过短暂的调整,反思,也很容易把自己拉回到正确的轨道来。
持志如心痛,想着那个自己的志向,也没有时间来焦虑和内耗。
第四个是技术鸿沟:
我应该怎么写呢?写什么?
选题,结构,内容是什么?
有没有模板可以套?
遇到问题怎么办?
前面两关都过了,这些技术问题都是小问题,看书、上课、和牛人学习、自己归纳总结。
都是很好的思路。
知道自己的志向,并且心里安定、平静,就可以思虑周详,去想办法做事,去一点点的改进。
所以,从知道写作的意义,到开始写,从知到行,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很多人都有想写的想法,但是行动的人,可能不到10%。
在写的人当中,可能又只有10%的人能坚持更新。
能坚持更新的人当中,可能只有10%的人在刻意练习,每天在进步,而不是重复。
有的人是日更,有的人是周更、或者月更,更新频率更高,文章质量更好的人,就会获得优势。
公众号或者其它平台,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可以想象一下,你每往前迈一步,就是在刷掉一批人,慢慢就能成为小小V,小V,中V,大V了。
中V,大V有难度,可能还需要运气,但是我相信,每天进步,总会越来越好。
就像升级打怪一样,一关一关地通关,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加油哇,我给大家打气,也是在给自己打气。
最后,总结一下。
要想从知到行,首先要想清楚,这件事情对自己的意义,有时候,还要通过赋予一个重大意义来骗过大脑(改痛苦为享受)。
我把写作当作我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抓手,有它,意味着我能财富自由,掌控自己的人生,不在成本线下面挣扎。
另外,建立能量循环,通过每天确定性的动作,吸取正能量、排除负面情绪。
冥想、早起、跑步健身、帮助他人,获得反馈,都是很好的获取正能量的方式。
技术层面,多读书、多揣摩、多思考,与牛人联机学习,在实践中检验认知。
希望你能跨过知行大峡谷,知行合一。
今天是日更第246/365天,早起阅读写作第131天,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相信日更是一种态度。
1、我为什么要写作?
大佬们都说,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是成长的捷径。用写作来倒逼自己输入、学习,实践,是一种看起来笨但实际很聪明的方式。
深以为然,每天要写东西,就得有东西可以写,还得写得逻辑通顺、观点鲜明、有启发、有意思。
就会挖空心思去思考,去读书,时间管理、情绪、效率、认知等各方面都会得到提升。
学了就会用,又能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心性和能力。
人因此变得积极而乐观,内心笃定而从容。
2、我为什么要日更?
跟着明白老师学习的,他日更800多天,人生因此而蜕变。
我,一个中年程序员,不希望被动裁员,不希望被行业周期波动所影响,不希望交出人生的掌控权。
在这个如此不确定的世界,希望有一丝的确定性握在手中。
所以,修习一项硬本领就是万分紧迫的事情,我选择先搞定写作。
我记得从一本书上看过关于成长的公式:成长效率=正确的成长方法论X每一次刻意练习X练习次数。
任何事情,学习、工作、创业、情感,演讲等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表述提升和成长。
换成写作也是一样,有正确的写作方法论,每天的刻意练习,可以加速提升写作能力。
在正确练习的情况下,频次越高,成长越快。
一年365天,可以把自己的写作能力迭代365次。
3、为什么要早起?
张萌说:早起,可以比别人多活出半天的精彩。
当你试过早起,尝过早起的甜头,一定会上瘾的。
人生一个重要的原则:万事提前。
清晨,万籁俱寂,头脑清晰,读书、写作,搞定最难的工作,开启高能的一天。
高效的人生也不过如此。
如果你也想改变,追求梦想的生活,我建了一个早起、学习的成长社群,欢迎关注私信,一起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