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五台山风光
佛教最早源于印度,大约在西汉末年公元1世纪左右,通过丝绸之路和印度尼泊尔地区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不同文化的磨合产生矛盾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入,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也曾遭受各种非议,与传统文化的磨合不断出现矛盾。
突出表现在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君道、沙汰、礼制等方面,这些矛盾引起了社会上一些人士日益强烈的攻难。

山西五台山风光
可以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必须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例如东汉时期,汉明帝派人前往西域迎接佛像,并在洛阳建立白马寺作为传教基地。
当年振兴南方佛教的领袖、净土宗的创始人慧远大师曾以高超的智慧,面对佛教遭受的各种非议,进行强有力的申辩,调和外来佛教与传统文化之间矛盾。

山西五台山风光
举一个例子,看看慧远是如何辩解佛教与孝道的冲突。这一冲突发生在庐山,桓玄(江州刺史)与慧远的一次邂逅。
桓玄在思想上受传统儒道思想的影响很深,对佛教具有排斥的倾向,他质问慧远:《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发之父母,不敢毁伤,何以剪削?”

山西五台山风光
桓玄意是说依《孝经》的说法,那么僧人出家僧发,就有违孝道了,从而置慧远于不孝的名声。
面对桓玄以《孝经》为根据提出的责难,慧远也以《孝经》中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孝之终也”的原话,即出家立身行道是符合孝道的理由来回敬桓玄,言简意深,铿锵有力。

山西五台山风光
充分说明了僧人出家为了弘法行道,割舍妻子,不辞艰辛,根本不在乎削发这样的小事。
慧远不容辩驳的语言以及表现出来的坚定意志,使得桓玄听后称善不已,十分佩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后来说“像慧远这样的高僧,实在是生平所未见过的。”转而对慧远传法予以认可和支持。
如此事例,不胜枚举。

山西五台山风光
佛教传入中国的发展阶段佛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随封建王朝的更替,佛教发生了兴衰变化。
佛教传入中国后,主要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几个发展阶段。
佛教最初在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中传播,随着佛教达到鼎盛,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佛教逐渐世俗化,融入民间,成为普通百姓的信仰。

山西五台山风光
佛教兴盛时期——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佛教的救苦救难教义成为了底层民众的精神寄托,因此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融合,成为社会各阶层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五台山风光
这一时期,大量佛经被翻译成汉文,佛教用语也融入了汉语中,鸠摩罗什、道安等高僧翻译了大量的大乘经典,如《金刚经》、《法华经》等,形成了中国本土的净土宗、禅宗等佛教宗派。
南北朝统治者如宋文帝、宋孝武帝、梁武帝等对佛教都非常崇敬,大力扶持佛教,使得佛教在这一时期盛行起来。

山西五台山风光
中国历代皇帝,对佛教最为推崇的是南朝皇帝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在位期间,四次舍身入寺,每次都是由群臣花费巨额资金将其赎回。梁武帝不仅自己信奉佛教,参与佛教活动,甚至让僧人参与政事,大力推广佛教,使得南朝佛教发展十分兴盛。
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大规模建造寺庙,全国曾有多达3万多座寺院,佛教僧人尼姑至少300万人以上。

山西五台山风光
佛教鼎盛时期——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佛教达到了鼎盛。在这个时期,佛教成为了国家宗教,各宗派如禅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虽然以道教为国教,但对佛教也采取宽容和保护政策。这一时期,佛教与儒学、道教等本土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融合。

山西五台山风光
但到了中晚唐时期,佛教开始走向下滑路线。由于国家内战频繁、徭役沉重,许多人民借寺院逃避赋税,寺院也趁机扩充庄园、避免赋税,导致经济上与国家利益矛盾加深。
史上四次规模较大的灭佛事件历代对佛教打击最严重的皇帝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代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并称“三武一宗”。

山西五台山风光
这些统治者灭佛的主要原因包括佛教势力庞大,寺庙和僧尼数量激增,占据大量土地和财富,导致国家财税减少,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兵源。
中国历史上有四次规模较大的灭佛事件,其中,唐武宗李炎灭佛是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唐武宗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灭佛”政策,以会昌五年(845年)四月颁布的敕令为高峰,佛教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这次事件被称为“会昌法难”。

山西五台山风光
一、北魏太武帝灭佛(439~446年)
太武帝下令罢黜五十岁以下僧人,严禁贵族王公私自养僧,最终导致“一境之内,无复沙门”的惨象。
二、北周武帝灭佛(574~578年)
武帝下令全国僧尼还俗,拆毁寺庙,佛教势力大大减少。

山西五台山风光
三、唐武宗灭佛(842~846年)
唐武宗李炎下令捣毁寺庙,熔炼佛像和法器充做银钱军器,全国拆除寺庙4600余所,封寺并寺,还俗僧尼26万5千人,将其财产充入两税徭役,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四、后周世宗灭佛(955年)
世宗下令拆毁寺庙,强迫僧尼还俗,佛教再次遭到重创。

山西五台山风光
唐武宗灭佛也有个人崇信道教的原因唐武宗(840-846年)在位时,由于他崇信道教,推崇道士赵归真的道术,认为佛教是来自国外,应信本国道教,极力排佛。因此,会昌五年(845)在全国范围内下敕灭佛。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李炎在民怨四起中暴病而亡,年仅32岁。此后,黄巢起义爆发,唐朝进一步走向衰落。
而唐宣宗即位又重新尊佛,灭佛就此结束。

山西五台山风光
写在最后宋朝统一中国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加之诸代君主均信奉佛教(唯宋徽宗一度排佛,时间很短),佛法又逐渐昌隆起来。

山西五台山风光
随着佛教逐渐世俗化,融入民间成为普通百姓的信仰,各宗派开始整合,形成了更为系统的教义和修行方法。而且宋代的理学对佛教产生了影响,促使佛教更加注重理论研究和伦理道德。
总的说来,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其信仰的核心在于遵循佛陀的教诲,追求觉悟,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利于趋向智慧人生的思想境界。

山西五台山风光
当魔以佛凭啥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