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4位被低估的将领,最后一位让人唏嘘

包包说过去 2024-01-27 14:58:26

中国历史是一部战争史,期间出现了无数让人佩服的著名将领。他们引领时代,攻城掠地,创下了使世人惊叹的功绩。

但是,也有很多将领生不逢时,虽然他们的水平很高,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功亏一篑。

如果他们不是那么倒霉,如果能够得到给他们证明的机会,恐怕在历史上会写下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笔者纵观5000年华夏史,选出了4位比较典型的被低估的将领,写在这里供大家品读。

第1位,吴起。

吴起是战国初年卫国人,这个国家是以商朝首都朝歌城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国人大多数都是当年商族的后代。

这个国家虽然非常小,却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名人,除了吴起之外,还有商鞅、吕不韦、荆轲等。

具体到吴起,他早年曾经遍访天下学百家,结果一事无成。

后来学兵,曾经在鲁国击退过齐军;在魏国的时候,镇守河西多年;负责了对魏国军队的改革,组建了著名的魏武卒。

他曾经率领5万魏武卒大破秦军50万。

吴起还留下了一本著名的兵书,《吴子兵法》。

在历史上,人们谈到吴起的军事能力的时候,也是多加赞扬,认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将领。

但是,吴起还是被低估了。

他在整个军事生涯中,最值得称道的一场战争是大破50万秦国军队。

今天看来觉得很厉害,毕竟秦国后来统一了天下。在当时看,并不能完全发挥吴起的军事能力。

因为,此时的秦国还没有完成变法,所谓的50万秦军是一群男女老少扶老携幼组成的50万乌合之众。

不要说吴起,任何一个合格的将领,率领5万魏武卒都能把他们打败。

如果吴起在魏国一直待下去的话,在魏国的对外战争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比如,后来中山国复国,击退了这里的魏国军队,如果当时吴起在的话,肯定能够成功将其镇压。

还有,吴起在打败秦国军队之后,有继续向西蚕食,拿下秦国半壁江山的战略构想。

可惜的是,因为在魏国受人陷害,他不得不逃到了楚国,让他的军事生涯虎头蛇尾。

第2位,赵括。

在人们的印象里,赵括这个人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指挥能力。

从史书上对他的记载来看,赵括这个人水平不能说是有,而是相当的可以。

他的年龄应该跟李牧差不多大,如果加以培养,给足够的成长时间,赵括这个人也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再加上他同时期的李牧,秦国想要灭赵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是,赵括在他的人生成长的最重要的阶段,却遇见了最强大的对手,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

这是秦国自立国以来最牛的将领,在史书的记载上,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些面对白起的将领,不要说取胜,连打平和全身而退都做不到。

可这样牛的将领,在秘密指挥让赵括上当的情况下,竟然以付出了伤亡过半的代价才将赵括击败。

说实话,如果长平之战初期不是由廉颇来率领赵军,而是赵括直接上任,最起码能跟秦国打个平手。不等白起出手,可能战争就结束了。

赵括不仅会一战成名,而且会给他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

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赵括第1次出手就面对了秦国第1名将。

这仗也就没法打了,这是一场必输的战斗。让赵括纵有天大的能耐,也没办法向人证明。

但是,赵括的失败,对于整个历史的走向来说,却不见得是坏事。

如果赵括真的成长起来,以当时赵国的国力,依然没有能力统一天下。只是会让秦国统一天下的时间更长,代价更大。

很可能,北方的匈奴帝国整合草原的时间大大提前。当中原因为大规模战争元气大伤的时候,匈奴帝国数10万大军南下,天下就更乱套了。

第3位,关羽。

关羽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不是温酒斩华雄,不是杀颜良诛、文丑,不是过五关斩六将,而是让整个华夏震动的水淹七军。

众所周知,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之后,两个人有过一个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将夺取天下的战略呈现给刘备面前,在拿下巴蜀之后,当天下有变,一路从荆州北上,另一路出汉中,拿下关中。两路夹攻灭掉曹操,然后统一天下。

这个战略构想,随着刘备在汉中之战的取胜逐渐具备相关的基础条件。

所以,关羽率领他的荆州军团在汉中之战结束不久,不给曹魏的主力军队休息的机会,便北上攻打襄樊。

有人说,襄樊之战结束后,关羽军队长期作战师老兵疲,就算是没有东吴的背刺,他也没有能力威胁到许都。

啊,这是一部分事实,但不是完全的事实,

因为,关羽不需要拿下许都,他的任务是牵制曹操军的主力。当时曹操已经决定率领最精锐的部队南下与关羽会战。为此,甚至不惜把合肥的张辽军团调往襄樊前线。

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主力尽出,不要说汉中一带门户大开,连合肥方向都给了孙权机会。

一旦曹操主力军团南下,关羽不需要打赢,哪怕他在前线且战且退,只要能够吸引住曹操军队的主力,就等于完成了任务。

此时,刘备将会率领蜀汉这一方向的主力军队出汉中,一路向西安攻打,另一路夺取西凉。

只要拿下关中地区,刘备就立于不败之地。

然后,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沿着当年秦朝灭六国刘邦争天下的路线,一路平推到洛阳、许昌。

曹魏就面临南北夹击,必输无疑。

可惜东吴的背刺,让这一切化为乌有。

本来关羽在历史上的名声应该是个低配版的韩信,在东吴的背刺下,到今天他的军事指挥能力还在被人质疑。

第4位,卢象升。

卢象升作为明朝末年的一位文官出身的将领,知名度不是很高,远比不上袁崇焕、毛文龙、吴三桂、洪承畴、孙传庭,甚至是祖大寿。

但是,他的水平在明朝这边却是顶尖的。

虽然是一个文官,但他的武功非常高,在与清军的最后一战中击杀数10人。

当然,作为一个指挥官,卢象升在练兵指挥等方面基本上做到了当时明朝这一方的天花板。

他曾经指挥数百人大破农民军10万人。

还发明了游击战术,在农民军打过来的时候,一方面率领军民守城,另一方面派出精壮,根据乙方熟悉地形的优势,不断对农民军的后方进行袭扰,直至里应外合将他们打败。

在战略层面也是相当可以的,他曾经和洪承畴相互配合,差一点就扫平了农民军。

练兵的水平也不错,在接手宣大之后,很快就训练了一支5000人的标兵。这些人在后来抵抗满清劫掠的时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兵力差不多的时候,基本上能做到和清军野战杀伤相当。

可惜的是,崇祯皇帝不信任他,同僚们想陷害他,最终在战场上阵亡。

如果卢象升在的话,松锦之战明军最起码输不了。

首先,到那个时候宣大估计至少能拿出一两万达到标兵水平的精锐。

其次,卢象升如果坐镇山海关,可以保洪承畴大后方无忧,而且还能不断练兵,给前方输送。

这样一来,在松锦之战中皇太极既没有能力抄明军的后路,明军也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训练,具备更强大的进攻能力。

甚至,很有可能是卢象升代替洪承畴指挥作战。

那明军的战斗力将会更强。

以当时明朝的情况,只要是双方打平手,清朝就等于输了。

因为即使平手了,也能暂时让清朝不敢轻举妄动,卢象升、洪承畴就可以利用在松锦之战中锻炼出来的精锐部队去和李自成、张献忠作战,就能保证内部也被扫平。

卢象升怎么着也能混个中兴名将,就连洪承畴都能沾着光。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崇祯皇帝的各种操作和不当的用人,导致局面不可收拾,再优秀的人也发挥不出他的能力来。

0 阅读:4

包包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