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到底有多难打?隋因其灭亡,李世民对它也束手无策

读史鉴往 2020-04-13 08:24:35

高句丽王朝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七世纪,共存世700余年。其极盛时的疆域包括今朝鲜半岛北部及东部地区,西达辽河流域(今辽阳-铁岭一线),北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东临日本海,南抵江汉北岸。从汉四郡开始一直到隋唐时代高句丽一直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但高句丽也有自己欲望,希望摆脱中原王朝的影响称霸一方。因此在隋唐时期与之产生了相当大的矛盾,隋唐四代帝王历时百年终将其灭亡。

隋文帝时期:30万水陆两路大军征伐,途中遭遇瘟疫和大风,无功而返

在隋朝刚建立的时候,高句丽就是一个典型的墙头草,先是表示臣服隋朝,转眼又跑去给陈朝进贡。当时隋朝忙着统一大业也没时间搭理他,等到隋灭陈之后,高句丽王就整日活在恐惧之中,并开始在全国深挖洞、广积粮,准备长期战斗。

高丽王汤闻陈亡,大惧,治兵积谷,为拒守之策。

但隋文帝并没有因此去攻打高句丽,只是怎被了高句丽王。告诫他高句丽的人没有陈朝的多,辽河的宽广也比不上长江,隋要灭他的话易如反掌,只是废除了高丽王之后当地也没有合适的人去管理,所以望高丽王能够改过自新 。接到文帝玺书的高句丽王立马上书表示谢罪。

但没过几个月高丽就派了一万兵马进犯隋朝的辽西地区。这次彻底惹怒了隋文帝,于是派遣汉王杨谅和上柱国王世积统帅水路大军三十万征伐高句丽。

高丽王元帅之众万余寇辽西,营州总管韦冲击走之。上闻而大怒,乙巳,以汉王谅、王世积并为行军元帅,将水陆三十万伐高丽。

可惜这次征伐陆路由于大雨导致粮草运不到,而军中又碰巧遭遇瘟疫,水路大军从东莱渡海向平壤城前进的途中遭遇了大风,船只大都被吹翻沉没。到达九月,隋朝大军不得已回师,这次远征没有达到目的,兵士却死亡了十之八九。高丽王高元感到害怕,于是上表谢罪,文帝原谅了他并且罢兵。但此次梁子也已经结下,也为后来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买下了颗种子。

隋炀帝时期:三征高句丽,百万大军损失惨重,帝国也因此走向灭亡,功败垂成

公元607年八月,杨广在北巡到达东突厥启明可汗的大帐做客的时候发现高句丽的使者也在。这下杨广不太高兴了,你高句丽是我大隋的藩属国,不向我出使进贡,跑东突厥来干嘛?这也太不把自己放眼里了。这个时候杨广已经有征伐高句丽的打算了,他的理由也很充分:

1.高句丽本来是汉朝的汉四郡,领土是属于中原王朝的。

2.之前高句丽攻打过隋朝,为了征伐高句丽导致隋朝损失客数十万兵马。

3.高句丽也并不太老实,东突厥已经和隋朝决裂,如果两者结合必然会威胁到隋朝的北方。

有了这些理由,而且杨广又是一个好大喜功之人,征服了高句丽又可以增加一项功绩。可是他没能想到的是,就是这次征讨导致了隋朝的崩裂。

公元612年一月,隋帝国的一百多万大军在涿郡集结完成,只等最后进军的命令。这么多军队本以为攻高句丽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可是在当年三月进攻辽东城的时候数月久攻不下,而且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的海军攻入平壤城的时候遭遇了埋伏损失惨重,四万精锐尽丧。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率领的三十万大军进攻平壤因为战线太长粮草不继别破西还。结果撤至萨水中途渡河之时遭遇高句丽军队的进攻,三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第一次远征高句丽就这样失败了,但是杨广并不甘心。

公元613年,杨广亲率百万大军开始了第二次的远征高句丽。同样是辽东城,隋军猛攻了而是多天付出了巨大的伤亡还是没能攻克。在这个时候国内突然传来了杨玄感叛乱的消息,杨广不得不下令撤军,仓促之间的撤军使得很多武器、粮草、器械不能带走,都白白送给了高句丽。杨广第二次远征高句丽也因国内的叛乱而失败了。

公元614年,杨广率领大军三征高句丽。这一次来护儿的水军在毕奢城大败高句丽军,高丽王这次奉上了降表,杨广也接受了。但这次的远征成功了吗?并没有,杨广的本意是一举攻灭高句丽而不是想要一纸降表,但是没办法,三次征伐已经耗空了隋朝的国力,就只能这样了。

唐太宗:水陆大军起初进展顺利,却在安庆市拖到了冬季,由于补给问题只能撤兵

在唐高祖时期高句丽与大唐有一段时间的蜜月期,但好景不长到武德末年的时候高句丽开始阻止新罗和百济的朝贡,还时不时的侵扰它们,大有扩张的野心。在李世民刚即位之时不愿轻启战争都是采用调节的方式。但高句丽表面听话,实际却在厉兵秣马、积极备战,还在边境线上修建了一千余里的长城。这样做的目的就很显然易见了,就是想吞并新罗和百济扩大自己的实力,修长城就是为了防止大唐的介入。

唐朝对于高句丽的态度只是暂时放任,等时机成熟了还是要收回的。公元642年,高句丽国内发生政变,东部总督渊盖苏文杀死了国王,并让国王的侄子即位。这件事给了大唐征伐高句丽的机会,有恰逢新罗国王向唐朝告急,百济与高句丽结盟攻占了新罗四十余座城。此时李世民决定不再对高句丽容忍,他要御驾亲征,讨平高句丽。

公元644年,李世民命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战船500艘、海军四万三千人从海路进逼辽东半岛。命李世勣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步、骑兵马共六万人从陆路进攻辽东。

唐朝大军两路并进,刚开始都很顺利,李世勣攻克了盖牟城,张亮占领了卑沙城。之后唐军有攻克了辽东城,就是杨广两次百万大军都没能攻克的辽东城。可是随后李世民却被困在了安市城下,随着冬天的到来天气越来越寒冷,安庆市却一直没能攻克。将士们都还穿着单薄的衣服,粮草也快没了,李世民只能黯然的选择撤兵。之后由于身体原因李世民没能再一次远征高句丽,也成了李世民的一个遗憾。但他也从这次远征中吸取了教训,由于路途遥远战线太长,补给就成了问题,这也是李世民没有去绕开安庆市直接攻打平壤城的原因。李世民在回国之后就下令开始大力建造海军,为后来李治平定高句丽做下了铺垫。

唐高宗:两次攻伐,在高句丽国内内讧才攻灭

公元660年,新罗国王又发来了求救信,百济和高句丽再次结盟攻击新罗。李治看完信之后很是恼火,高句丽一个小国屡教不改,当初自己的父亲没能完成的事情这一次自己一定要完成。

在这一年三月李治命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水路大军十万东征百济。面对大唐的军队,百济毫无还手之力,百济国王和太子投降。

在出兵百济的同时,李治也在策划出兵攻打高句丽。公元661年,李治命契苾何力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唐军和诸胡兵共三十五万从海陆两道合击高句丽。此次出征水路两军都大获全胜,但在苏定方围攻平壤城的时候李治突然下令让契苾何力班师回朝。失去了契苾何力的支援,苏定方独自围攻平壤城,从这一年七月一直到次年二月一直未能攻克。为了攻克平壤城,李治又派出了一直海军,但这只海军在蛇水遭遇高句丽军的阻击,主将庞孝泰和他出征的十三个儿子全部战死。这个时候虽然到了春季但是平壤城却下起了大雪,苏定方只能下令撤兵回国。这次的远征高句丽也以失败告终。

这次虽然失败了但李治还一直留意着高句丽的动静,终于在不久后等到了机会。渊盖苏文死了,他的几个儿子为了权利爆发了内讧。于是李治抓住机会派遣大军终于在668年夏季进军至平壤城下,由于之前所有的大城不是被攻克就是投降,现在就剩下一个孤城了。在围攻一个月后,高丽国王投降,后有一个名叫信诚的武僧打开城门投降,自此高句丽王国宣告灭亡。

从隋文帝开始到唐高宗结束,一共70年的时间历经四代人才灭亡了高句丽,可见其难打程度有多高。隋唐两朝四代人之所以一定要灭亡高句丽,除了其藐视天朝,企图称霸一方外,还有他们认为高句丽本是中原领土,只是在中原动乱的时候独立出去了,攻伐高句丽只是收回故土而已。在高句丽灭亡之后,唐将其分为了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个县,并在平壤设立了安东都护府进行管辖。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