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4年(明朝天顺八年)正月,明英宗朱祁镇病危。在弥留之际,他召来太子朱见深,当着李贤、彭时两位内阁大臣的面,留下4条遗嘱:第一,传位于太子朱见深;第二,皇后钱氏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第三,勿以嫔御殉葬;第四,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根据《明史·彭时传》记载:
凡四事,付阁臣润色。时读竟,涕下,悲怆不自胜。
意思是,朱祁镇说的时候,彭时执笔记录,当记录到第四条的时候,彭时泪流满面,悲痛不已。
实际上,明英宗的4条遗言,除了第一条,其他三条都和钱皇后有关。他既要保留钱皇后在接下来的名分,又不能让钱皇后殉葬,最后等钱皇后百年之后,还要让钱皇后与他合葬。
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在历史上,钱皇后到底是怎样的女子,她能让朱祁镇如此厚待于她?在笔者心目中,钱皇后绝对称得上是明朝中期最耀眼的女性之一。
本文,笔者将结合史料,为大家展现明朝孝庄睿皇后钱氏的“光芒人生”。
一、皇祖母青睐,明英宗发妻要说钱皇后,先从他的丈夫明英宗朱祁镇说起。宣德十年,明宣宗朱瞻基病危,朱瞻基临终前,将年仅9岁的太子朱祁镇托付给了张太后,同时,让“三杨”等人辅政。
朱祁镇登基后,是为明英宗。他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尊生母孙氏为太后。当时,内阁由“三杨”主持,宫内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正统初年,政通人和,整体上延续了“仁宣之治”的繁荣景象。
朱祁镇9岁登基,他是明朝登基年龄最小的皇帝。同时,也是明朝第一个没成婚就登基的皇帝。所以,待朱祁镇渐渐长大,太皇太后就开始操心为朱祁镇挑选皇后。
明朝自朱棣之后,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开始选娶“平民皇后”,即皇后一般不从簪缨世家中挑选,而是出自家境殷实的中层官吏家中。太皇太后为了选出心仪的孙媳妇,历时一年多,从上百位适龄女子中挑中了钱贵的女儿钱氏,根据《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八》记载:
钱贵,海州人,英宗睿皇后父也……贵嗣祖职,数从成祖、宣宗北征,屡迁都指挥佥事。
钱贵是海州(江苏连云港)人,武将出身,他曾随明成祖、明宣宗北伐,后来担任指挥佥事(正四品)。
钱贵之女钱氏比明英宗朱祁镇大一岁,根据史料记载,钱氏“幼承庭训,温婉知礼”,虽然出身不高,但仪态端庄,举止优容,太皇太后非常满意。《明史·后妃传》记载:
英宗孝庄皇后钱氏,海州人。正统七年立为后。
正统七年五月,钱氏正式被册封为皇后。需要说明的是,从朱元璋到朱祁镇,明朝已经历经六帝,但此前五位皇帝都是在登基之前成婚的,所以,朱祁镇迎娶钱皇后,是明朝立国以来第一场“帝王婚礼”,因此非常隆重。举几个例子,就能看出当时这场“帝王婚礼”有多隆重:
古代婚礼讲究“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朝廷派英国公张辅和内阁首辅杨士奇为正副使,前往钱家纳采和问名。张辅是朝廷第一勋贵,杨士奇是文官第一人。这二人的分量足够重。
其次,四天后,朝廷又派成国公朱勇和内阁次辅杨溥为正副使,到钱家行纳征、请期之礼。
最后,五月十九日,又派张辅、杨士奇手持皇后宝册和凤冠,册封钱氏为皇后。文武百官和内外命妇都需要向十六岁的钱皇后叩首行礼。然后朱祁镇和钱皇后一起,完成婚礼。
婚后,钱皇后并未把自己当作皇后,而是全心全意做一个知书达理的妻子。因此,朱祁镇对这位结发妻子非常满意。
俗话说,少年夫妻最恩爱。明英宗和钱皇后的爱情,以美好开始。
二、中宫有良善,皇帝多敬重钱皇后之所以让后人尊敬,是因为她高尚的品格。根据《明史·后妃传》记载:
帝悯后族单微,欲侯之,后辄逊谢。
朱祁镇怜悯钱皇后家族势单力薄,打算封钱皇后的父兄为侯爵,钱皇后没有答应。朱祁镇刚开始以为钱皇后只是一种客气的姿态,但后来他发现,钱皇后是真的不愿意父兄受封。至此,朱祁镇对妻子更加敬重。
不仅如此,钱皇后还约束族人,让他们不可因为皇后的亲眷,就胡作非为,否则绝不容情。因此,钱家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从不逾矩。钱皇后自己也恪守本分,从不干预政务。
钱皇后贵为中宫皇后,本可以享受奢侈的生活。但她平时却非常简朴。除了在正式的礼仪场合,她一般不佩戴金银珠翠。平日里除了照顾朱祁镇,也不额外增加餐食。有时就连孙太后都觉得这个儿媳妇太过节俭。
正统七年,明朝后宫中的格局是这样的:以太皇太后张氏为尊,其次是太后孙氏,然后是皇后钱氏。不过,在后宫中还有一个人容易被后世忽略,她就是“废后”胡善祥。
胡善祥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妻子,后来因为无子被废,以“静慈法师”的身份生活在后宫之中,受太皇太后庇佑。从某种层面来说,胡善祥曾经是朱祁镇的嫡母。
正统七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在孙子成婚4个多月后,心愿已了,驾鹤西去。临终前,交代孙太后和钱皇后要善待胡善祥。孙太后和胡善祥在宣德年间曾经是“对手”,她自然不会照顾胡善祥。钱皇后怜悯胡善祥的不易,经常背着孙太后帮助胡善祥。虽然胡善祥在一年后去世了,但钱皇后像胡善祥人生中最后一缕光芒。
《论语·颜渊》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钱皇后和胡善祥本没有什么渊源,更没必要为了一个先帝的废后而得罪正头婆婆。但是,因为一颗仁善之心,她还是善待胡善祥。这种品格,正是“仁”的表现。
钱皇后还有一个高贵的品格,那就是不善妒。她入宫两年后未能怀孕,因此主动帮朱祁镇纳妃,为皇家绵延子嗣。其中,一位来自北京昌平的后妃周氏入宫后,连续为朱祁镇生下一女一子,这位周氏,就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生母,钱皇后待周氏非常宽厚。除了周氏之外,还有王氏、万氏等陆续进宫,她们都得到了钱皇后的照顾。
朱祁镇对钱皇后感情深厚,一直希望钱皇后能生下嫡子。因此,在周氏所生的长子朱见深满两周岁时,朱祁镇并没有立朱见深为太子之意。钱皇后对朱祁镇也非常感激,她也希望自己能够“努力”,为朱祁镇生下嫡子。可惜,钱皇后的好消息还没到来,明朝就发生了变故。
三、帝王陷敌营,皇后散余财明朝正统年间,随着太皇太后和“三杨”陆续逝去,宦官王振开始崛起。正统十四年,瓦剌部来明朝进贡,因嫌弃明朝给的赏赐太少,开始扰乱明朝边境。
王振自幼陪伴明英宗朱祁镇,他了解朱祁镇这样的少年天子,一定希望自己能够像太祖、太宗一样驰骋沙场,建立一番功勋。于是他极力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朱祁镇被王振说动,觉得机不可失,便欣然应允。
当时,朱祁镇年仅23岁,皇长子朱见深仅3岁。大臣们都觉得朱祁镇亲自率兵太过冒险。吏部尚书王直等人更是跪在台阶上苦劝。但朱祁镇不想放过这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他坚持亲征,并且只给户部和兵部两天的准备时间,两日后启程。
当时,孙太后也认为朱祁镇亲征不妥,朱祁镇为了安定群臣之心,下旨让他唯一的弟弟郕王朱祁钰负责监国。然后带着50万(实际20万)兵马浩浩荡荡走出了北京城。
不承想,朱祁镇出征之后,在王振的“迂回”带领下,在宣府附近的土木堡遭到了瓦剌兵马的伏击。明军当时粮草不济,军心涣散,在瓦剌大军的冲击下,20万明军很快溃败。朱祁镇在乱军之中被瓦剌所掳,成为了明朝唯一一位当过俘虏的帝王。
当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满朝震惊。当时,群臣愤怒,甚至当场打死了宦官王振的党羽马顺,朱祁钰吓得面如死灰,孙太后掩面痛哭。而作为朱祁镇之妻的钱皇后,则更是以泪洗面。
值得一提的是,钱皇后娘家仅有的两个兄弟钱钦和钱钟也在土木堡之战中战死。钱皇后这下成了无依无靠之人。
接下来,瓦剌人以朱祁镇为要挟,要求明朝用财帛换回朱祁镇。《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是日,皇太后遣使赍重宝文绮,载以八骑,皇后钱氏尽括宫中物佐之,诣也先营请还车驾。
意思是,听闻瓦剌人要钱,孙太后把宫中最值钱的珍宝都拿出来了,钱皇后也把自己宫中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拿出来。她们把这些财宝用八匹快马驮着,一起送往瓦剌军营,希望能换明英宗朱祁镇“还驾”。
要知道,钱皇后本出身于中层官吏家中,再加上她向来节俭,不喜金银珠翠,中宫本没有多少珍宝。但为了救丈夫,她还是竭尽所能。《明史》中说钱皇后“倾中宫赀佐迎驾”。当时皇后的中宫之中,连一个金玉之物都不剩,全部拿去“救”朱祁镇了。
钱皇后以为,他们把钱财送达,朱祁镇就能被放回来。不承想,这只是瓦剌人敲诈明朝的一种手段。他们手握朱祁镇这颗“摇钱树”,怎么肯轻易送回?不仅如此,他们用朱祁镇作威胁,逼迫明朝打开大同等地的城门。
当时,帝王被俘,太子年幼,瓦剌大军突破宣府,直逼京城。人心惶惶,军心不稳,朝廷急需要一个能稳定人心的成年君王来主持大局。为避免瓦剌人的讹诈,也为了稳定大局,兵部侍郎于谦等人向孙太后建议,立朱祁钰为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最终孙太后以大局为重,先立朱见深为太子,再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正式登基,是为明代宗,改元景泰。
朱祁钰登基后,朱祁镇就失去了价值。而钱氏则从“皇后”变成了“皇嫂”。
此后,在朱祁钰和于谦的带领下,明朝召集各路兵马护卫京师,最终打赢了“京师保卫战”,赶走了瓦剌人。
朝堂上的“男人们”忙于对付瓦剌。在后宫之中,钱氏能做的,就是每日跪在殿宇中央,用哭声祈求老天能让他的丈夫平安归来。《明史·后妃传》记载:
夜哀泣吁天,倦即卧地,损一股。以哭泣复损一目。
意思是说,钱氏每天在冰凉的地砖石上面跪求,哭坏了一只眼睛,还跪坏了一条腿。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不管朱祁镇是皇帝,还是囚徒,在钱氏的眼中,朱祁镇永远是他的丈夫。只要丈夫能够回来,她愿意舍弃一切。
四、皇兄入南宫,伴君囚七年景泰元年,瓦剌人逐渐退到塞北。王直、胡濙的老臣建议朝廷派使者到瓦剌接回太上皇朱祁镇,朱祁钰起初并不同意。这时,钱氏跪求孙太后和朱祁钰,希望朱祁钰能派人去接朱祁镇,朱祁钰仍很犹豫。朱祁钰并非不尊重兄长,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非贪此位,而卿等强树焉,今复作纷纭何?”
朱祁钰的意思是说:“我并不是贪恋这个皇位,可当初是你们让我登基,现在如果接兄长回来,我何以自处?”
最后,于谦等人认为,既然大位已定,朱祁镇就算回来,也只是太上皇,并不能干预朝政。朱祁钰这才放心,派人接回了朱祁镇。
景泰元年八月十五,太上皇朱祁镇从瓦剌回到京城。朱祁钰带领百官在东安门迎接朱祁镇。钱氏日思夜盼的丈夫终于归来,她欣喜不已,但作为太上皇的妻子,她不方便出现在迎接的队伍中。正在钱氏在宫中急切地等待丈夫的时候,她听到一个消息,他的丈夫被朱祁钰直接送到了南宫之中。
公平地说,朱祁钰是一个不错的帝王。但在皇权的诱惑之下,他也需要对兄长严防死守。他能将朱祁镇安排到南宫,并且不加以谋害,已算是“仁慈”。
钱氏听闻丈夫被囚入南宫,她抛下所有,主动求朱祁钰让她入南宫照顾朱祁镇。就这样,在景泰元年的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南宫之中,夫妻团圆。虽然南宫院外到处都是朱祁钰的耳目,但钱氏能和丈夫团聚,已无他求。
需要说明的是,朱祁镇的后宫之中并非只有钱氏一人,但主动入南宫,陪伴朱祁镇七年之人,只有钱氏。
《明史·后妃传》记载:
英宗在南宫,不自得,后曲为慰解。
朱祁镇是大明朝的第六位帝王,他兵败土木堡,当了一年的俘虏,没想到回京后又被弟弟囚禁。因此朱祁镇心情郁结,非常苦闷,还好有钱氏在身旁照顾和劝慰他,他才熬过南宫之中的漫长囚禁生涯。
当时,为了防止朱祁镇和外界传递消息,朱祁钰下旨将南宫的铁锁灌铅,只留下一个小洞给好递送饭食。另外,朱祁钰还下令将南宫中的树木全部砍掉,以便于监视。朱祁镇惊惧不已,生怕有一天自己会遭到残害。钱氏一边安慰朱祁镇,一边还需要缝制衣物。有时候还要做一些绣品卖给宦官补贴日用。
七年时光,如此漫长。但钱氏对朱祁镇无微不至地关爱和照顾,让朱祁镇幽暗的人生,有了一丝光亮。
景泰八年正月,明代宗朱祁钰病重,因太子朱见深(朱祁镇之子)被废,而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夭折,这导致大明储位空悬,明朝前景充满未知。正月十七日夜,以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为首的投机派冲入南宫,拥立朱祁镇复辟。
就这样,朱祁镇第二次登基,改元天顺。他成了明朝唯一一个登基两次的皇帝。钱氏也成了明朝唯一一个当过两次皇后的女子。
第二次当上皇后的钱氏,和第一次完全不同。此时的她,瞎了一只眼,瘸了一条腿,在仪容方面有些不符合皇后的固有形象。但朱祁镇不这么认为,在朱祁镇心中,没有人比钱氏更适合做他的皇后。
最难得的是,钱皇后在历经苦难之后,她没有选择报复,而是更加善良。钱皇后做了三件事,足以彰显她的品格。
第一,朱祁钰的第一任皇后汪氏,曾是钱皇后的妯娌。在景泰年间,汪氏曾反对朱祁钰废黜太子朱见深,被朱祁钰废掉皇后之位。明英宗登基后,钱皇后建议恢复汪氏为郕王妃,并对汪氏非常照顾。
第二,天顺年间,水患横行,钱皇后多次召集内外命妇捐款捐物,救济百姓。
第三,我上文提到过宣宗的废后胡善祥,她去世的时候,由于孙太后仍在,因此没有被葬入帝陵。在孙太后去世后,钱皇后向明英宗建议,恢复胡善祥的皇后(明宣宗皇后)身份,改葬入帝陵。
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说:
没有强烈的爱,没有仁爱之心,没有对世间众生的爱心,是永远得不到幸福的。
笔者认为,钱皇后是慈悲之人,是善良之人,是仁爱之人。
五、英宗放不下,光耀大明朝天顺八年,朱祁镇病重,临终前他召来太子朱见深和李贤、彭时两位阁臣,交代了4件事,这就是本文开篇的那一幕。
这4件事,除了传位于朱见深,其他三件,都和钱皇后有关:
其一,朱祁镇怕钱皇后得不到皇太后的尊荣,因此说钱皇后“名位素定”,希望朱见深能够让钱皇后颐养天年。
其二,按照明朝祖训,没有子女的嫔妃是要被殉葬的。朱祁镇因此下旨废除殉葬,以保钱皇后安泰。
其三,朱祁镇怕钱皇后不能与自己合葬,因此叮嘱朱见深,“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小仲马在《茶花女》中说:爱情的力量多么使人向善!
只有当深爱和尊重都刻到朱祁镇的骨子里的时候,他才会在遗嘱中为钱皇后考虑这么多。
事实上,朱祁镇的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在朱祁镇去世后,朱见深的生母周氏想独揽大权,她以“钱皇后多病”为由,让儿子不要尊封钱皇后为太后。结果李贤等人力争,钱皇后才被尊为太后。
虽然如此,钱太后在后宫中的处境也非常艰难。成化四年,钱太后病逝,年仅43岁。明宪宗朱见深和群臣商量,给钱太后谥号为“孝庄”。
这个时候,周太后又来为难“钱氏”,她坚决反对钱氏与明英宗合葬。当时李贤已经去世,彭时跪在台阶上苦苦哀求 ,希望朱见深能够尊重先帝遗愿。朱见深迫于母亲的压力,并不同意。最后彭时等41人跪在文华门外放声大哭,明宪宗朱见深最终屈服,同意将钱皇后葬在朱祁镇的左侧,把右侧留给生母。
《明史·后妃传》中记载:
九月合葬裕陵,异隧,距英宗玄堂数丈许,中窒之,虚石圹以待周太后,其隧独通,而奉先殿祭,亦不设后主。
意思是,钱皇后虽然名义上和明英宗合葬了。但周太后暗中捣鬼,将钱皇后和明英宗墓室之间的通道堵住。
钱皇后去世后仍受欺负,实在让人心痛。
笔者不禁在想,若无朱祁镇的临终遗言,钱皇后在成化年间,恐怕早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在笔者看来,钱皇后16岁嫁朱祁镇,先当了7年皇后、7年皇嫂,再当8年皇后,4年太后,她在大明朝是个传奇。
笔者此前写过明英宗朱祁镇,本文笔者不评价明英宗的功过。笔者写钱皇后,不仅仅是出于同情,更是出于对她的钦佩。
明朝伟大的思想家王守仁在《象祠记》中说:
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钱皇后在后宫之中无儿无女,孑然一身,但她对爱情忠贞,始终保持仁爱与善良。即使历经磨难,她的仁善之心并没有被磨灭。她就像一束光,不仅照亮朱祁镇幽暗的内心,更给明朝中期增添了耀眼的光芒。
本文参考:《明史》《明英宗实录》《明史纪事本末》。
大明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