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祕:康熙62岁生他,雍正疼他13年,乾隆登基后,逼小叔低头

博史通今 2023-10-27 11:10:00
楔子:

康熙年间,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Matteo Ripa)在他的《京庭十三年》里记载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说康熙六十年夏天,西藏活佛要来避暑山庄觐见康熙帝,马国贤听闻后,想趁这个机会把中国的活佛画下来。为了避免冲撞了活佛,康熙帝身边的太监把马国贤安排在一个房间里,让他通过窗户上的小孔看一眼即将路过那里的活佛。

据马国贤描述,他在房间里朝西望去,看到一位圣洁的女神,穿着一件深红色的斗篷,头上戴着光彩灼目的珠翠。女神的右手牵着一位大约5岁的男孩,男孩对女神非常恭敬。

马国贤大惊,他以为,那个男孩就是活佛,而那个女子肯定会什么诡术,让活佛听命于他。

这时,太监进来,告诉他看错了,应该往东边看。马国贤这才看到真正的活佛。

那此前被马国贤看到的女子和孩子到底是谁呢?后人推测,那位被马国贤误认为是活佛的男孩,应该是康熙帝的幼子胤祕。而他身边的那位漂亮的女子,应该是胤祕的生母、康熙帝的嫔妃陈氏。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康熙帝的幼子胤祕。希望通过他的故事,让大家了解一段不一样的清史。

一、陈氏妙龄入宫闱,康熙花甲得幼子

康熙帝玄烨8岁登基,在位61年,他是个多子多孙的帝王。康熙一生有35个儿子,除去夭折的,被序齿的儿子有24个。本文的主角胤祕是康熙帝的第二十四子,是为幼子。

根据《清史稿·卷二百二十》记载:

穆嫔陈氏生諴恪亲王允祕……允祕,圣祖第二十四子。

胤祕的生母陈氏是康熙帝的庶妃,陈氏的父亲名叫陈岐山,是苏州人。

陈氏约在15岁左右入宫,算得上是康子帝最后一批嫔妃。因为陈氏入宫较晚,因此位份并不高。即使她生下胤祕后,也没有被封为贵人。

康熙年间,大部分嫔妃生子后都会被晋升为嫔,而后再升为妃。但也有例外,例如八阿哥胤禩的生母卫氏因为出身辛者库,生下胤禩19年后才被封为妃。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因为是包衣宫女出身,生前都未被封妃。由此可见,胤祕的生母陈氏的出身应该也不高。

有史料中称,胤祕的生母并非姓陈,而姓白。其实,这是谬传。因为陈氏在雍正登基后,曾被雍正帝封为皇考白贵人。“白”是封号,而非姓氏。根据《清史稿·后妃传》记载:

乾隆初,同时尊封者:穆嫔,陈氏。自贵人卒后追尊封。子一,允祕。

意思是说,乾隆登基的时候,陈氏被乾隆追封为穆嫔。

陈氏为康熙帝生下皇子,历经三朝才“混”到嫔位,可见,她大概率是包衣或宫女出身。

胤祕生于康熙五十五年五月十六日,当时康熙帝已经62岁。在年过花甲之后还能再生皇子,可谓“老当益壮”。

由于过于年幼,胤祕在康熙朝的记载较少。

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六十年四月,康熙帝带着众位皇子和嫔妃到热河避暑山庄,然后又从避暑山庄出发,巡幸塞外。《清圣祖实录》云:

命皇三子和硕诚亲王胤祉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皇七子多罗淳郡王胤祐、皇八子多罗贝勒胤禩、皇九子固山贝子胤禟、皇十子多罗敦郡王胤䄉、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禄、皇二十子胤祎、皇二十一子胤禧、皇二十二子胤祜随驾。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当时跟随康熙帝出行的有11位皇,包括刚满10岁的二十一阿哥胤禧和二十二阿哥胤祜。而年龄最小的胤祕则不在队伍中,所以,他最大可能被留在避暑山庄。因此本文开篇马国贤在《京庭十三年》中提到的那个男孩,大概率是胤祕。

二、登大位兄弟有别,封亲王幼弟获宠

康熙晚年,几位年长的皇子各有自己的势力,逐渐酿成夺嫡的局面。太子胤礽在兄弟们的觊觎下逐渐失了方寸,最终康熙帝两次废黜胤礽,其他皇子也都蠢蠢欲动,兄弟之间相互攻讦,势同水火。胤祕因为年龄太小,没有“资格”参与到夺嫡之争中,这让他在接下来成为了幸运儿。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在畅春园驾崩。四阿哥胤禛获得继承权,登基称帝,改元雍正。

笔者注:雍正登基后,诸位兄弟改“胤”为“允”。本文为了阅读方便,仍使用原名。

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帝登基后,兄弟们的命运也就随之发生变化。首先十三阿哥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成为雍正帝的左膀右臂。其次,胤禩表面上被雍正帝封为廉亲王,然而,他昔日的党羽胤䄉、胤禟等人则被雍正帝各个击破。最后,十四阿哥胤禵则被雍正帝囚禁到遵化守皇陵。

其他没有参与夺嫡的兄弟们,则各有封赏。因为当时胤祕才6岁,他并没有封爵位,但他的母亲陈氏被雍正帝封为皇考白贵人(也有史料称穆贵人)。

雍正年间,雍正帝曾任命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朱轼为尚书房师傅,担任皇子们的老师,教导弘历和弘昼。胤祕虽然是弘历的叔叔,但他比弘历小5岁,因此,雍正帝便胤祕和弘历一起读书。在雍正帝的弟弟中,除了胤祕外,还有胤禧、胤祜也一起在尚书房读书。

雍正帝当时对胤祕的教育非常重视,雍正曾对朱轼说:

“阿哥年幼,自是王自立教之如此。此时不向好处引导,阿哥长大,倚恃皇太后照看,性情自然骄惯了。”

意思是说,让朱轼和上书房的老师们严格教育胤祕,不能让他养成娇惯的性格。

后来,胤祕调皮逃学,朱轼禀报给雍正帝,雍正帝说:

“阿哥朕之弟,日后成立,即朕辅佐。尔等将王自立传来,重打四十板。”

雍正的意思是:胤祕是我的弟弟,将来必将辅佐我。你现在把他给我叫来,重打四十大板,好好教训他一顿!

从这些记录可以看出,雍正帝对胤祕不仅严厉,还很重视,甚至期许胤祕以后能辅佐自己。

不仅如此,雍正帝怕胤祕在宫中受委屈,经常会赏赐一些吃食和金银给他,对胤祕颇为疼爱。

雍正五年,胤祕的生母陈氏薨逝,雍正帝将她葬在妃园。根据《永宪录》的记载:

起送先朝荣妃、白贵人金棺至妃衙门……冬十有二月乙酉,葬荣妃、白贵人。

意思是,胤祕的生母白贵人和康熙的荣妃的灵柩是一同葬入景陵妃园的。要知道,荣妃乃是康熙帝的“四妃”之一,在康熙朝和雍正帝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孝恭仁皇后)平起平坐,即使是在雍正朝,她的儿子胤祉也是亲王。雍正把白贵人和荣妃一起安葬,算是对胤祕比较礼遇了。

白贵人陈氏去世的时候,胤祕才11岁,还不到单独开府的年龄,为了方便照顾胤祕,雍正帝让康熙帝的宣妃(宣太妃)抚养胤祕。宣妃住在咸福宫,没有儿女,她必然会疼爱胤祕。所以说,雍正帝的这个安排,也算用心了。

雍正九年,胤祕满15岁,雍正帝让胤祕到太庙行礼。同年,雍正给胤祕赐婚,胤祕的未婚妻是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的娘家族孙女乌雅氏。

次年,雍正帝以郡王之礼为胤祕办理婚礼,赏赐他白银七百两,配雕鞍的马一匹。

雍正十一年,雍正帝下旨,正式封胤祕为和硕諴(xián)亲王。在册封胤祕的诏书上,雍正说道:

“朕幼弟允祕,秉心忠厚,赋性和平,素为皇考所钟爱。数年以来,在宫中读书,学识亦渐增长,朕心嘉悦,封为諴亲王。”

这里提到胤祕“素为皇考所钟爱”,可见,康熙时期,以你虽然年幼,但也被康熙帝所喜欢。

需要强调的是,与胤祕同一天被封为亲王的还有两个人,分别是雍正的儿子弘历(封宝亲王)、弘昼(封和亲王)。

由此可见,对于雍正帝来说,幼弟和儿子虽然身份不同,但享受的待遇其实相差无几。这也能看出,胤祕一直受雍正帝的重点栽培。

三、乾隆朝皇叔背运,恪勤勉胤祕善终

纵然雍正帝一直宠爱幼弟胤祕,但是,雍正在位时间太短。胤祕在雍正朝接到的最后一份差事是在雍正十二年,当时京城城隍庙的碑文完工,为了彰显朝廷对此事的重视,雍正帝特地派胤祕以亲王的身份前往致祭。

一年后的夏天,雍正帝胤禛驾崩于圆明园。当时,胤祕才19岁,正是为朝廷出力的年纪。倘若雍正帝在位时间能久一些,或许胤祕接下来会大展宏图。可惜,接下来坐在皇位上的人是乾隆帝弘历。

乾隆帝和他的小叔胤祕是“同学”,二人算比较熟稔的了。所以,胤祕本以为乾隆帝对他应该比较不错,可是,他没想到,乾隆帝会给他来个下马威。

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刚登基不久,就派了两位翰林院的官员做胤祕的老师。让老师“用心教导,从严劝诫”。从“劝诫”二字可以看出,乾隆帝对小叔的品行似乎非常不满。

第二年,也就是乾隆元年二月,胤祕又被乾隆帝罚俸一年。史书中没有具体说明胤祕被罚俸的原因。但从上述两件事可以看出,乾隆帝对胤祕非常不友善。

不过,当时乾隆帝追封先帝嫔妃时,顺便把胤祕已经去世八年的生母陈氏升为穆嫔(皇祖穆嫔)。不过,当时乾隆帝一共追封了多位康熙、雍正时期的嫔妃,这个举动并不算给胤祕的单独加恩。

乾隆对胤祕的连番敲打,让胤祕本来光明的前途蒙上了阴影。胤祕知道,此时已经不再是皇兄胤禛的时代了。他的大侄子弘历,貌似一直在挑他的错处。于是,接下来的胤祕,处处小心谨慎,生怕行差踏错。

乾隆二年二月,乾隆帝派胤祕去祭拜孔子。八月,他又去京郊祭祀。胤祕都没有再出现什么“纰漏”。

可是,到了乾隆八年,胤祕再一次倒霉。在一次宫宴中,胤祕被乾隆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严厉训诫。理由竟然是“皇帝食肉未毕即放筷默坐”。意思是乾隆帝还没吃完肉,胤祕就已经把筷子放下来了。

乾隆说胤祕“严重失礼”,认为胤祕没有学好礼数,打算再请翰林院老师给胤祕上课。此时的胤祕,已经27岁。如果乾隆帝真的让老师来教他规矩,那胤祕的“老脸”估计就不能要了。

关键时刻,乾隆的十二叔胤裪帮胤祕求情,乾隆帝这才放过小叔。

这件事过后,胤祕在乾隆朝如履薄冰,本来是叔叔,则有点“装孙子”的感激。此后的几年,他对乾隆帝颇为恭顺,乾隆看他也慢慢开始顺眼起来。

乾隆十七年,胤祕被委以重任,担任正白旗满洲都统。此后,他又管理御书处。

乾隆三十一年,雍正帝的叔叔们所剩无几,胤祕执掌宗人府,担任玉牒馆总裁。乾隆每次召见胤祕,问他宗室事务,他都能对答如流,可谓尽忠职守。这么多年下来,乾隆帝也发现,他这个小叔学乖了。于是对待胤祕渐渐温和起来。

胤祕在乾隆三十八年去世,在他人生的最后七年时间,他除了在玉牒馆外,基本上很少过问其他事务。当时,乾隆帝的亲弟弟、和亲王弘昼颇为“荒唐”,整日听戏宴饮。胤祕和弘昼不仅仅是叔侄关系,还是老同学。弘昼多次邀请胤祕来和亲王府听戏或赴宴,基本上都被胤祕所拒绝。

或许胤祕知道,弘昼需要的是“荒唐”,但他自己需要的则是“恭谨”。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二十日,57岁的胤祕病逝于府中。乾隆赐胤祕谥号为“恪”,因此后世多称胤祕为和硕恪諴亲王。

“恪”即“谨慎、恭敬”的意思。可见,胤祕在他人生的后半段,通过自己的勤勉和谨慎,改变了乾隆帝对他的认知。

四、笔者有话说

在笔者看来,胤祕作为康熙帝的幼子,他在雍正朝颇受重视,可到了乾隆朝却是另一种机遇,这是值得思考的。

笔者认为,乾隆帝之所以会如此打压胤祕,一方面是胤祕在乾隆初期可能真的存在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乾隆帝一直想在宗室之中立威,胤祕虽然是乾隆帝的叔叔,但他比乾隆帝年幼,属于“软柿子”,乾隆帝才挑他先“捏”。好在胤祕洞悉乾隆帝的心思,他及时调整姿态,后半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没再让侄子挑出毛病,因此得以善终。

曾国藩曾有“士有三不斗”之说,即:

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巧。

其实,在封建社会,还要加上一个“不斗”,那就是不与心胸不敞亮的帝王斗法。胤祕知道乾隆帝的用意,懂得向乾隆低头,他终究还是聪明人。

笔者写胤祕,并非弘扬他这种审时度势的态度。我认为,每个人都会面临顺境和逆境,有些时候通过个人的努力能改变,有些时候则被大环境所限制。但我们要调整好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胤祕的一生,就是此例。

本文参考:《清史稿》《清实录》《清朝野史大观》《永宪录》。

2 阅读:3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