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29位宰相,开局只带1人的话,你会带谁?

南松聊过去历史 2025-03-31 14:56:39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23年里,总共任用了29位宰相。

最著名的当属被公认为宰相楷模的“房杜”(房玄龄、杜如晦)。

另有“唐初四大名相”之说,除房杜之外,还有王珪和魏徵。

这四大名相咋评选出来的,我是搞不明白。附上一份《唐会要》卷一中记载的李世民时的宰相名单吧:

宰相二十九人。裴寂,萧瑀,陈叔达,李靖,封德彝,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元龄,高士廉,温彦博,岑文本,魏征,侯君集,杨师道,戴冑,刘洎,李世绩,张亮,马周,褚遂良,崔仁师,杨宏礼,王珪,杜淹,杨恭仁,许敬宗,高季辅,张行成。

四大名相中,又以王珪最不出彩。

史书中的王珪,资料和杜如晦差不多,短小精悍,除了各种好评价,没有太多具体事迹,不像另两位房玄龄、魏徵那般翔实。

不过,仔细品味后会发现,王珪是那种真正能扶翼识微的股肱型大才,有他在,事情就能支棱起来。

一、开局必选之人

假设让你玩征战天下类的游戏,上面那份29人宰相名单,你会先带上谁?

李靖文武双全,估计热度最高。

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长孙无忌稳如泰山,魏徵让你时刻保持清醒,应该也有不少票数。

而我会选择王珪。

630年,李世民召集宰相讨论国事,有尚书省的左仆射房玄龄、尚书右丞魏徵,民部尚书戴胄(准备接刚去世的右仆射杜如晦的班),中书省的两个中书令李靖、温彦博,以及门下省的侍中王珪。

开完会后,李世民请吃饭,席间突然对王珪说:

“都说你品鉴人和事清晰通达,擅长评论,那你说说看,你和在座的哥几个相比,敦优敦劣?”

王珪回答的一番话,让现场所有人无不心服口服。他说:

“论勤奋和全面,我不如房玄龄;论文武双全,我不如李靖;论表述清晰、执行落地,我不如温彦博;论抽丝剥茧、诸事无缺,我不如戴胄;论进谏诤言、督促主上,我不如魏徵。”

说到这里,王珪顿了一顿,在众人钦佩和期待的目光中接着说:

“至于我嘛,在分辨好坏、扬善除恶方面的能力,跟诸君相比,稍稍领先了一天而已。”

言罢,在座的顶流大咖们拼命点头称是,史载:

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

这就是我开局带王珪的理由。

有他在,选人、处事都有了基本盘。

补充一句,王珪这个本领是家传的,他母亲李氏在很早的时候,就让儿子多和还没混出来的房玄龄、杜如晦一起玩。

二、李建成的损失

王珪刚投奔李渊时,跟的是太子李建成。

当时李建成的班底比起李世民丝毫不逊色,初唐四大名相中,两人各占了两位。

史料记载,李建成很厚待王珪和魏徵,但从官职看,也就那么回事。

王珪只做了个正五品下的太子中允,魏徵更惨,担任从五品下的太子洗马。

624年,因庆州杨文干(曾是李建成的宿卫)叛乱事件,李渊差点把李建成的太子给废了,并承诺李世民,打完杨文干回来后,就换他做太子。

后来,李渊并没兑现承诺,以兄弟俩不睦为由,让李建成交出几个人来顶罪,这事就算过去了。

李建成交出的名单中就有王珪,再次证明当时的王珪并不为李建成重用,属于弃子。

李家兄弟的恩怨,谁也无法真正还原,正史基本都站李世民。

不过,李渊的记室参军温大雅写的《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了李渊起兵到称帝这段时间的事情,其中关于李建成的描述,是既善战多谋,又怀仁爱民的,和几百年后才写的正史出入很大。

但同时,李世民让史官记录玄武门之变时,曾说过:

“改削浮词,直书其事。”

比如,他就没回避亲手杀死李建成的丑事。

唉,李建成若能重用最擅长“激浊扬清”的王珪,成败难说啊。

三、李泰的遗憾

李世民的皇位,肯定是从他与长孙皇后所生的三子李承乾、李泰、李治中选一个。

李承乾本来最无争议,资历、能力都没得说,就是照着接班人培养的。

即使他在20岁时忽患脚疾,情绪变得不稳,屡有逾举之事,李世民仍然坚持护短,642年时甚至把已经身患重病的魏徵封为太子太师,就是告诉大家,这个太子稳了。

但同时,李世民也极其宠爱李泰,宠到经常要打破规矩来满足李泰的程度。

两个儿子都极受父皇恩宠,李承乾突然进入叛逆期,让一直以忠孝标榜的李泰看到了争位希望。

哥俩明争暗斗,拉帮结派,让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很是头疼。

643年,李承乾担心李泰觊觎太子位,意图谋反未遂,被贬为庶人。

李泰也没捞到好,因为如果让他做了太子,就等于告诉世人,太子是可以通过谋划得来的,那岂不要乱套了?

所以,置身事外的老三李治吃了个现成的。

李泰原本是个开开心心、知书达礼的小胖子王爷,在他老师王珪的悉心教导下,中规中矩。

如果他没去主动争权,哥哥李承乾真有一天被废了,他是很有希望接过太子位的。

但639年王珪去世,让李泰失去了约束和行事的准绳。

王珪能让人少出错、多选对,而这通常意味着胜出。

所以,李建成将王珪视为弃子,李泰缺少了王珪的日常督导,两个皇子只好都收工下线喽。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自评:想集齐唐朝宰相名录的,看《唐会要》卷一即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