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那个揭露“三鹿奶粉”的上海记者简光洲,后来怎么样了?

冰川说事 2025-04-09 19:02:42

2008年9月的兰州,秋风里带着刺骨的寒意。市儿童医院泌尿科病房外,年轻的母亲王芳正用棉签蘸着温水,轻轻擦拭女儿朵朵干裂的嘴唇。七个月大的孩子躺在病床上,肚子鼓得像个小皮球,细密的汗珠从额头滚落,染红的尿布换了一遍又一遍。

"又来一个喝三鹿的。"护士小张抱着病历本叹气,目光扫过走廊里排着长队的家长,"昨天半夜收了三个,最小的才三个月,双肾全是结石。"王芳的手猛地抖了一下,想起半个月前在超市里,她对着货架上印着"国家免检"标志的三鹿奶粉犹豫不决,最终还是选了最便宜的袋装款。

时间回到2004年,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曾让三鹿奶粉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当12名婴儿因食用劣质奶粉夭折,当百余名患儿出现"头大身小"的怪病,阜阳市疾控中心最初的通报里,三鹿赫然在列。但仅仅四天后,剧情突然反转——三鹿召开新闻发布会,拿着一份盖着红章的检测报告,声称是疾控中心"操作失误"。

"我们三鹿是民族企业,做奶粉就是做良心。"时任董事长田文华在镜头前落泪,随后阜阳市疾控中心公开道歉,国家质检总局更是将三鹿列为"质量稳定可靠"产品榜首。那场风波像被按了暂停键,货架上的三鹿奶粉重新热销,只是没人注意到,在西北小城的医院里,一种更隐秘的病痛正在蔓延。

2007年冬天,甘肃医生张伟发现了异常。他的诊室里,三个月内收治了17名婴儿肾结石患者,最小的才四个月。"婴幼儿肾结石,这在教科书里几乎没记载。"张伟盯着B超单上密密麻麻的光点,突然想起一位家长的抱怨:"孩子尿里有白渣渣,像沙子。"当他把所有患儿的喂养记录摊在桌上,那个重复出现的名字让他脊背发凉——三鹿牌幼儿配方奶粉。

2008年5月,简光洲从汶川地震灾区回到上海。作为《东方早报》的调查记者,他的笔记本里还记着废墟下母亲护住孩子的最后姿势,手机里存着孤儿们茫然的眼神。直到那天,一个来自甘肃的长途电话划破了编辑部的平静。

"简记者,我是兰州的医生张伟,有些事我必须告诉你。"电话里的声音带着压抑的颤抖,"我们这里有60多个婴儿得了肾结石,全喝三鹿奶粉。我给食药监局写过信,没人理,媒体也不敢报......"简光洲握着笔的手紧了紧,眼前又浮现出地震中那些等待救援的眼睛。

三天后,他出现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病房里。王芳掀开襁褓,露出朵朵肚子上的引流管:"大夫说石头把肾堵住了,这么小的孩子,要做透析......"隔壁床的老人抹着泪:"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我们省钱买便宜奶粉,谁知道......"简光洲的笔记本很快写满了:2007年10月第一例,2008年3月后病例激增,家长投诉被客服以"冲调不当"敷衍,部分患儿已出现肾功能损伤。

更震撼的是张伟递来的资料:一份内部学术报告显示,三聚氰胺可以伪装成蛋白质,被添加到原料奶中通过检测,而婴幼儿长期摄入会形成泌尿系统结石。"他们知道危害,却选择沉默。"张伟指着墙上的锦旗,"这些家长还在感谢三鹿,说奶粉便宜又有营养。"

回到上海,简光洲开始了一场无声的战斗。他走访了15家奶粉经销商,发现2008年3月至7月生产的三鹿奶粉,几乎都贴着"国家免检""质量金奖"的标签。当他致电三鹿客服,对方的回答如出一辙:"我们的奶粉经过110项检测,绝对安全。"直到他说出"肾结石患儿",电话那头突然挂断。

更大的阻力来自内部。"小简,三鹿是纳税大户,背后牵扯多少产业链?"主编拍了拍他的肩膀,"阜阳那次反转还记得吗?现在发稿,可能砸了自己饭碗。"简光洲想起在兰州看见的场景:护士给三个月大的婴儿做穿刺,孩子连哭的力气都没有,只是蹬着小腿挣扎。他翻开笔记本,在扉页写下:"新闻的良心,不该输给资本的重量。"

2008年9月11日,《东方早报》头版头条《甘肃14名婴儿患肾结石,疑与三鹿奶粉有关》震动全国。简光洲在文中直指:"患儿家长均长期购买三鹿牌奶粉,而该企业对投诉长期推诿,相关监管部门检测结果迟迟未公布。"那天清晨,他站在报摊前,看着卖报人举起报纸大喊,突然收到张伟的短信:"卫生部派来了专家组,感谢你让真相见光。"

报道发出72小时后,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抽检结果:三鹿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超标1100倍,全国22家乳企被卷入,包括蒙牛、伊利等龙头企业。田文华从"乳业女王"沦为阶下囚,曾经的"民族品牌"轰然倒塌,中国乳业迎来史上最严厉的整顿。

简光洲却陷入了舆论的漩涡。有人寄来恐吓信,有人在报社门口举着"破坏民族产业"的牌子抗议,甚至有同行私下劝他:"差不多就行了,别把路走绝。"他只是笑笑,继续整理家长们寄来的感谢信,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里,写着"孩子终于能好好喝奶了"。

2012年的夏天,简光洲在辞职信里写:"十年记者路,见过废墟下的希望,也见过餐桌旁的绝望。当理想需要向现实低头,或许该换个方式守护初心。"离开媒体后,他创办了一家食品安全咨询公司,经常去幼儿园做讲座,给家长们讲如何查看奶粉配方,如何辨别检测报告。

十五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在超市货架前为孩子挑选奶粉时,会看到"不含三聚氰胺""双重检测"的标识,会记得查看配料表上的每一个成分。但简光洲知道,那场战役留下的伤痕从未完全愈合:当年的患儿中,有人至今仍需定期复查肾功能,有人因为发育迟缓面临升学困难,而中国乳业用了近十年,才重新赢回部分家长的信任。

去年冬天,他在兰州见到了早已康复的朵朵。十五岁的女孩扎着马尾辫,抱着一摞作业冲进诊室:"张叔叔,我的体检报告出来了,肾没事!"张伟笑着翻开报告,转头对简光洲说:"这些孩子,是你当年种下的光。"

夜幕降临时,简光洲站在黄河边,看着河水滔滔东去。手机里弹出一条家长群的消息,有人转发了他最新的科普文章,下面跟着几十条"谢谢简老师"的回复。江风吹过他两鬓的白发,那些在医院蹲守的夜晚,那些被撕碎又粘起来的举报信,那些在会议室里拍案而起的瞬间,突然都有了意义——有些事,总需要有人去做,哪怕代价是整个职业生涯。

如今的他,不再是那个冲锋在新闻前线的战士,却成了更多人的引路人。在公司的宣传栏上,挂着当年家长送的锦旗,褪色的红布上写着"为天下父母守心"。每当有年轻员工问起那段经历,他总会说:"新闻会老,理想不会。当你看到不公,别怕,因为总有人愿意做第一个敲钟的人。"

黄河水依旧奔腾,带着往事流向远方。那个曾经用一支笔撬动乳业大地震的记者,如今仍在自己的战场上,守护着比新闻更重要的东西——对真相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以及永不熄灭的赤子之心。

信息来源: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 2008-09-11 10:31:00 东方早报

百度百科——简光洲个人资料

0 阅读:3

冰川说事

简介:看人间百态,品真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