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湘资沅澧四水,为何资江流域开发的最晚?

东江学习社吖 2024-09-22 17:06:24

众所周知,湖南有湘资沅澧四水,这四条江均汇入洞庭,构成了湖南这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湖南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沿着这四条江展开的。湖南的大一点的城市,也大多数在这四条江或者其主要支流的岸边。

通读湖南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位于于湖南中部的资江流域,却是设郡县最晚,古代开发最慢的区域,这是为何?

西周到春秋早期,湖南全境还是属于古扬越人聚集区,有一些古人类居住遗存,但还没有出现城市。

春秋晚期,楚国慢慢发展到了洞庭湖区和澧水流域。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有明确的标示。

(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时,楚国的势力才达到洞庭湖)

楚国的扩张,主要是沿着沅江和湘江推进,而且,沅江流域和澧水流域的开发要早于湘江流域。因为楚国面临着秦国从西向东推进的压力,要在国土的西南部设防,所以楚国在湖南境内设立的唯一的一个郡,就是今天常德、湘西和怀化一带的黔中郡。

湘江的开发稍晚一点,楚国从洞庭湖区沿着湘江慢慢向南推进,一直推进到了岭南,并和南越有了一些交流。

这种开发顺序,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地名在史书中出现的时间顺序,尤其是郡县建立的顺序。

相比之下,资江流域开发式最晚的。

我是非常不喜欢带着“家乡自豪感”来探索历史,历史就是历史,真实是第一位的。所以,我写得那篇《邵阳人不要再吹什么“白公筑城,召伯布政”了,丢死人了》,导致了一些人对我进行人身攻击,我的态度是,讲历史就是要追求真实,不要扯其他。

资江流域开发最晚最明确的证据就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资江”一词?

在屈原的《怀沙》、《九歌》、《涉江》等作品里,湘、沅、澧都出现了,唯独没有资江。屈原在湖南大地徘徊,关于资江流域,他就是到了洞庭湖旁边的益阳,完全没有深入到资江中上游。

今天的邵阳一带,文学作品也好,史书也好,在秦灭楚之前,历史完全是一片空白。至今在邵阳也没有发现一处楚国的墓葬。所以,真的不要说什么“白公筑城,召伯布政”,这种传说即不合常理,也没有任何史实支持。

资江一词怎么来的?资江之名首见于东汉时期班固编写的《汉书·地理志》:“路山,资水所出,东北至益阳千二百里”。在这之前的地理典籍如《山海经》、《禹贡》均没有关于资江的记载。

秦国灭楚以后,在湖南的主要精力也还是经营两条江,沅江和湘江。因为通过沅江可以控制滇黔,而湘江则是攻占和控制南越的主要通道。

我再提供一个有力证据,我不厌其烦把秦朝在湖南的设立郡所管辖的县,一个个列出来,大家看看,到底有没有资江流域的县?

长沙郡:临湘县、益阳县、下隽县(今湖南湖北交界处)、艾县(今江西修水)、醴陵县、罗县(今汨罗)。

洞庭郡:迁陵县(今保靖)、酉阳县、临沅县(今常德市)、阳陵县、零陵县、昆阳邑、孱陵县(今石首公安一带)、索县(今汉寿)、竟陵县、醴阳县、沅陵县

苍梧郡:零陵(今全州资源灌阳)、营道(宁远南部,道县东部)、冷道(今宁远、新田)、营浦(道县大部,双牌县南部,江永县东北部)、舂陵县(今宁远)、洮阳县洮阳(全州北、资源一带)、观阳县(今广西灌阳县)、桂阳县、龁道县(今蓝山县)、攸县、郴县、耒阳县。

大家看清楚了,秦朝在湖南设置的30个县全部在湘江、沅江和澧水流域,至于资江中上游,即今天的邵阳、娄底一带,在秦朝时,一个县都没有!

(邵阳最早的两个县,一个在湘江流域,一个在沅江流域。)

一直到在汉高祖时期,公元前202年 ,邵阳才设立了第一个县,承阳县,县治位于今邵东市简家陇镇的高桥一带。注意了,即使这第一个县,位置还是蒸水河的上游,属于湘江流域。

邵阳南部的发展是从武冈开始的,但是,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古武冈的治所在今天的城步县城,位于沅水的支流巫水河边,这又跟资江无关。详细情况,见我的文章《沅水通波接武冈?屈原到的原来不是武冈,而是城步》。

所以,资江流域开发最晚是铁板钉钉的事情。而且,邵阳的开发,完全是被湘江和沅江带动,资江反而阻碍了邵阳的早期开发。

为什么资江反成为邵阳早期开发的障碍?

原因就是资江的水文条件很不适合航运。

资江历史上有“滩河”“山河”之称。资水从新邵县小庙头穿切雪峰山而过,两岸层峦迭嶂,到桃江县马迹塘,绵延272公里,河床高而狭窄,滩多流急,其中险滩计有53滩(亦说72滩)。昔有长达1200行、8400字的《资水滩歌》(见《邵阳文史丛书·邵阳历史钩沉》马少侨著)描绘了资江的53滩凶险,其中有“一滩高十丈,十滩高百丈,宝庆在天上”之句。(此段来源于邵阳市政协资料)

在造船技术没有大的突破之前,人们想从洞庭湖区进入资江中上游,难度非常大。所以,古代邵阳地区的发展是被湘江和沅江辐射而来的。

0 阅读:452
评论列表
  • 2024-10-18 14:30

    你知益阳县在秦汉时期管辖的范围有多大吗?资水中、下游地区全为益阳县。资水上游属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