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供图
超长预售期、拉垮售后、沦为比价平台……淘宝天猫开始被年轻人频频吐
未来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 吕豪景)曾在行业内“叱咤风云”的购物平台淘宝,在电商行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不仅仅面临、等“劲敌”,更有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分割市场,而现在淘宝收到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的吐槽越来越多。
“就买一帆布包15天后发货”“年前买的东西年后过了2个月还没有发货”“十一假期前已经和客服说好退款节后又变卦了”“有人工客服好像也没用几乎不能解决问题”……社交平台上涌现出众多的吐槽,反映出用户们的使用体验感越来越差。“现在几乎已经不在淘宝买东西了,它是我们用来比价的APP。”来自贵州的金锦(化名)在淘宝经历了多次不愉快的购物和售后服务已经对它彻底失望了。
超长预售期还有人会等吗?
“年前1月20日在淘宝下单购买衣服,付款后订单显示为2月4日前发货,然而商家却提前春节放假被告知需要到年后才发货。”来自重庆的乐雪(化名)告诉记者,原本花300多元买了上下衣组合的套装,2月4日只发货上衣,下衣却年后发货。“现在淘宝全款预售真挺让人恶心的,年后再发货我真的等不了。”
乐雪的遭遇并不是个例,诸多网友吐槽“不是超长预售期,就是迟迟不发货”。在黑猫投诉平台,记者以“淘宝”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与之相关的投诉高达60万条,以“淘宝预售”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与之相关的投诉超1万条。记者梳理投诉内容后发现,预售期太长、逾期发货、延时发货被投诉出现的频次多,甚至有部分消费者遇到了“虚假发货”情况。
社交平台上网友对淘宝的吐槽
一名消费者称,2023年11月在淘宝某商家店铺购买一双389元的鞋,商家宣传预售期为20天,结果等了一个月才发货,而收到包裹打开里面是一张纸条和两个发夹。除此之外,部分消费者也遭遇了,在等待漫长的预售期商家终于发货后物流信息一直不更新的情况。另外一名消费者称,2023年12月,在淘宝某店铺购买服饰,卖家在即将超过预售截止日期后发货,发货后物流信息一直停滞。于是向卖家及快递咨询,咨询无果后淘宝天猫客服介入,客服反馈说明是商家虚假发货,原因是为了应付平台内机制需在规定时效内发货。
在各大电商平台都在抢“速度”,强调在更短的时间内将物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淘宝几乎在背道而驰。超长的预售期及商家迟迟不发货已经让消费者失去了等待的耐心,物流信息停滞、遭遇虚假发货的情况更让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变差,更糟糕的是遇到“拉垮”的售后服务。
而真正让金锦决定把淘宝拉入“黑名单”不再在平台上多花一分钱的原因正是对淘宝售后服务的不满意。
“拉垮”的售后使本就槽点满满的体验更加糟糕
超长预售期、拉垮售后、沦为比价平台……淘宝天猫开始被年轻人频频吐
金锦告诉记者,自己在淘宝买鞋时随手买了洗鞋服务,当时洗鞋商家承诺洗坏了可赔偿,然而当真正购买后,去申请售后时相关的页面却没有链接。“三个月内打淘宝客服电话十几次,原本沟通好同意退款,却被淘宝客服告知商家十一假期没人上班,节后没到账再次问淘宝客服就是不退了。”
无奈之下,她只好自己联系商家退款。“我其实最不理解的是,淘宝作为中间平台它理应有个一公平的立场。在这件事情中,我维护的是自己合理的诉求,淘宝客服却对这些合理诉求不积极处理,甚至用扣商家保证金需要商家同意的理由来搪塞,更何况我提供证据商家也同意退款,淘宝客服前后变卦的这次经历让我彻底对它失望。”
金锦与淘宝客服沟通所遇到的情况仅仅是平台服务问题存在的一面。在黑猫投诉及社交平台上,被网友吐槽的还有客服的“摆烂”不作为,“整整等了一个月都不发货,客服也不管一直机器人回复”“客服官方回复都很敷衍‘很抱歉让您不愉快了,我们没有办法哦’”。
如此糟糕的售后体验也让消费者流失,转而投向其他平台。“现在我购买电子产品用京东,小物品会选择拼多多,服饰美妆则用抖音。”金锦告诉记者,家里人基本上已经不用淘宝了,周围的朋友用不用淘宝不清楚,但身边用拼多多的却是越来越多了。
未来的淘宝何去何从?
2024年2月7日,发布2024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截至2023年12月31日)显示,报告期内,淘宝天猫集团营收1290.70亿元,同比增长2%;菜鸟集团收入同比增长24%,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3%。2023年11月16日,阿里巴巴发布2024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截至2023年9月30日)显示,报告期内,淘宝、天猫集团营收976.54亿元,同比增长4%,菜鸟集团收入同比增长25%,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6%。如今阿里巴巴的销售表现,远远不及当年井喷式增长的表现。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淘宝在于它的“难用”。据分析,所谓“难用”具体表现在用户购物的体验感变差,而淘宝在移动端界面设计也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尝试新的购物方式。”当抖音、小红书等电商“新贵们”出现,在淘宝购物体验不佳的年轻人自然而然转向其他平台也并不稀奇。
在金锦看来,淘宝已经沦为了自己的比价平台。针对年轻人现在对淘宝使用功能的“定位”,宋清辉认为,“尽管用户在淘宝上的购物体验不佳,但总体来看,平台上品类繁多,对一部分消费者而言仍有购物比价的价值。”追求性价比的年轻人在网络上也学会了“货比三家”。
国内电商市场的竞争已然处于白热化阶段,来自传统电商平台及“电商新贵们”强劲的发展势头的竞争,让淘宝承担着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