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出殡遭大妈阻路,大妈:当年我产后大出血,他们家挡路不让走

胡侃社会百态 2025-03-31 19:50:33

咱中国有句老话,叫“远亲赶不上近邻” ,这话打元朝秦简夫写的《东堂老》那时候就有了。这老话可太有道理了,不信你听听下面这些事儿。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以前,有条街上住着两户人家,门对门的邻居。一开始,两家人因为房子高矮的事儿闹起了矛盾,后来又因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三天两头地吵架。这仇啊,就越结越深,几十年都不来往,就跟陌生人似的。

有一年的夏天,天阴沉沉的,突然狂风大作,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下来。一户人家门口的大树被连根拔起,直接砸塌了他家的门楼,把出路给堵死了。紧接着,一阵狂风又把他家房顶掀掉了一半。这家人吓得赶紧想往外逃,可门楼塌了,怎么都出不去,只能大声喊“救命”。

邻居听到呼救声,赶忙跑出来看。一看这情况,啥都没说,跑回家拿上工具,几下就挖开了一条通道,把这家人救了出来。被救的这家人特别惊讶,问邻居:“咱们两家积怨这么深,你为啥还救我们?”邻居说:“远亲不如近邻啊!平时吵归吵,闹归闹,可真遇到难处,还是得互相帮衬。咱们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保不齐谁哪天就需要帮忙了。”

你看,“远亲不如近邻”这话一点不假吧?可就在3月29号,湖北某地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想不到的事儿。

3月27号,男子孙欧(化名)的父亲孙某亮去世了。停丧两天后,3月29号出殡。乡亲们抬着灵柩准备送去坟地,可路过邻居大妈李某翠家门口的时候,李某翠却搬了把凳子,直接挡住了路。不管乡亲们怎么劝,她就是不让灵柩从自家门前过。

大家都特别纳闷,虽说知道两家有过节,多年不来往,可不知道这矛盾到底是咋回事。这时候,李某翠开口了:“二十多年前的时候,我生大儿子时大出血,需要赶紧送医院。但我家出门需要经过孙某亮的家门口,可他们父子俩听说我是产后大出血,就说他们家刚生小孩,我路过不吉利,死活不让医院的担架过。我丈夫都跪下求情了,他们还是不同意。没办法,我丈夫和亲戚只能把我从屋顶,通过后墙放到地上,才把我送到医院。你们说说,我当时命悬一线,他们那么绝情,现在,我怎么能让他们家死人从我家门前过?我家也有小孙子,我觉得晦气,不吉利。他们还是把自家那头的路打通,从那头走吧。”

乡亲们这才明白两家矛盾的由来。当时,孙欧和家人急得没办法,只有给李某翠跪下了。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李某翠才把椅子挪开,灵柩这才顺利通过。

这事儿在村里传开后,乡亲们都议论纷纷。

乡亲顾某说:“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孙某亮父子以前确实做得过分,但这都过去几十年了,李某翠也该消消气了。老记着这个仇,两家关系只会越来越僵。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还是和和气气的好。”

乡亲谢某说:“按道理讲,孙某亮父子这是自作自受,可李某翠也该大度点,别跟他们计较。毕竟是邻居,搞好关系比啥都强。”

反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在理。

老胡觉得:农村有句话叫“不计前嫌,才能够风清日朗”。在农村,大家天天都能碰上,人与人、户与户之间难免有点矛盾。有些矛盾就是因为个人素质问题产生的。要是遇到矛盾谁都不肯让一步,这矛盾只会越来越多,最后变成仇人。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不管是谁,在矛盾面前都得学会退让,只有这样,矛盾才能化解。不然的话,矛盾永远都在。

就说这次事件里的孙某亮父子吧!他们做事确实不地道。但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李某翠真没必要再计较了。况且孙某亮都已经去世了,活人又何必跟死人过不去呢?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0 阅读:30
评论列表

胡侃社会百态

简介:用第三只眼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