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八年(1882年)七月,吏部候补主事唐景崧通过本部堂吏部侍郎的奏折夹片上奏,主张朝廷招安在越南的黑旗军,以抗击法国侵越军。
唐景崧于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考中二甲第八名进士,钦点翰林,第二年又以翰林院庶吉士补为吏部候补主事,但此后16年,他一直原地踏步,曾赋诗言志:“无才且学屠龙技,有臂终存射虎心”;法国入侵越南北部后,41岁的唐景崧坐不住了,他决心要为邻近越南的家乡广西和国家做点事。
朝廷对法军入侵藩属国越南也非常不满,但无计可施,也无力跟法军作战;黑旗军是反清天地会的一支,统领刘永福和两千多部众大多是广西人,当年也是在清军追剿下,逼不得已退入越南,现在也正是进退两难的时候。
唐景崧的上书引起了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的关注,吏部堂官李鸿藻又回奏称,唐景崧此举不为当官,也不支公款,只是亲友资助去越南,在越南也不用照使臣章程办理,说白了就是自备干粮为国家效力。
这样的义举自然得到了朝廷上下的赞誉,光绪帝很快下诏,命唐景崧前往云南,到云贵总督岑毓英处效力。
唐景崧的兴致也很高,在南下途中,他写了一首斗志昂扬的七律:
狼星悬焰亘西方,又见传烽到雒王。
可有大刀平缅甸?已无神驽出安阳。
何人更下求秦泪,说客将贻使越装。
岂是唐衢轻痛哭,乡关消息近苍黄。
唐景崧首先来到广东,拜会时任两广总督的曾国荃,他的族兄唐镜沅当时在曾国荃麾下,兄弟俩一番晤谈,唐镜沅也跟着唐景崧去了越南。
唐景崧带着唐镜沅很快过了镇南关,来到黑旗军的驻地、中越交界处的保胜,黑旗军首领刘永福与唐景崧一见如故,同意了唐景崧提出的抗法主张,唐景崧和唐镜沅也留在了刘永福营中。
同年,法国西贡总督派海军上校李威利北上攻克河内,在越南北圻总督的请求下,刘永福率黑旗军挺进河内,在河内西边的纸桥大败法军,李威利被击毙。战后刘永福被越王授“三宣正提督”衔,加封“一等义良男爵”,唐景崧获清朝朝廷赏四品卿衔。
清朝光绪九年(1883年),清朝应越南政府之邀,援越抗法,派给唐景崧三营滇军,刘永福也在唐景崧周旋下愿意与清军合作,他们与法军爆发山西战役,结果失利,唐景崧差点陷入孤城。
一年后,法军发动马尾海战,击溃福建水师,清朝对法宣战,中法战争爆发,黑旗军被正式收编,刘永福被授予记名提督。这时,两广总督已经换成了张之洞,他很欣赏唐景崧,派他回广西招募乡勇组建景字军四营,他的族弟唐镜澄也跟随出山。
唐景崧还奉张之洞之命,请老将冯子材出山,取得镇南关大捷,收复凉山、长庆等地。
唐景崧还率景字军入越,与滇军、黑旗军配合,取得宣光大捷和临洮大捷,克复广威、黄岗屯、鹤江、老社等地。
虽然清军取得了不少胜利,但清政府还是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二月,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唐景崧以功“赏花翎,赐号迦春巴图鲁,晋二品秩,除福建台湾道”,在后来的台湾省保卫中也有出色表现。
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社工、心理治疗师何倩出身广西桂林灌阳县唐家,在中国近代正史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家族档案、口述材料、家传实物等,用《百年家国:唐家故事》一书,讲述唐家一百多年来与近代中国息息相关的家族故事,以“中法战争—甲午风云—抗战烽火—教育报国”为主线,从个人与家族跌宕起伏的命运折射近代中国的壮阔历史,为正史的脉络提供丰富的历史细节,以家史弘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之精神,可读性非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