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啥给啥的伪满总理张景惠:汉奸当得走火入魔,丢尽桃园结义的脸

成双影夜色 2024-12-21 18:54:23

1931年9月18日,应当是一个永远被中国人所铭记的时间。正是在这一天,日本对中国发起了臭名昭著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地区就此沦落于日寇的铁蹄之下。而在东北地区就此沦陷之后,日军则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这个伪满洲国可谓是彻底沦落于日军的掌控之下,其政府内官员的任免,完全也是日本人说了算的。除了一个“皇帝”溥仪不能换,这个名头必须要有,其他的譬如总理,或者财经济大臣等内阁成员,换不换其实也就只是日本人一句话的事情。

事实情况的确如此,伪满十余年,经济大臣可谓是换了六七个。其他的内阁成员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其实也都差不多。可是唯有一个却几乎不换,那就是张景惠的总理大臣之位。可谓是“铁杆总理”...

张景惠其人

张景惠的出身非常的低微,原本只是一个卖豆腐的小贩,后来沾染上了赌瘾,赌光了家财。只不过东北地区和其他地区不太一样,欠了一屁股债的张景惠并没有被债主给逼死,而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落草当上了“胡子”也就是土匪。

张景惠早年间读过两年的私塾,能识字看书,再加上当年卖豆腐的时候也算是练就了一个不错的口才,能说会道。所以很多目不识丁的土匪对张景惠都比较佩服,张景惠慢慢的也就当上了老大,后来老张的匪帮越多越大,干脆就打下来了一个县城。

张景惠和他的队伍,摇身一变成为了“保安队”,对各行各业进行“募捐”,属于是明着抢劫了。张作霖当时看自己势单力薄,张景惠这边势大,干脆就投奔了张景惠。张景惠这个人确实有头脑,他觉得张作霖当这个老大,势力发展更快,日后成了大气自己也算是有“从龙之功”,所以干脆把老大的位置让给了张作霖。

张作霖对此可谓是极其感谢,两人就此情同莫逆。而在日俄战争之后,清政府的奉天将军曾祺苦于境内盗匪肆虐,便招安了一批土匪,用土匪来对付土匪。像是张景惠这些本身就已经发展到半官方的匪帮,自然也成为了首批被收编的对象。

张景惠这个人,后来也成为了张作霖最重要的助手之一,当初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就是张景惠让张作霖领着兵赶紧进入沈阳镇压,而张作霖也就此打着旗号成为了沈阳的实际控制者。但是在这个期间,张景惠和日本人却同样不清不楚,张景惠早在日俄战争期间就已经和日本人搭上了线。

后来皇姑屯事件之后,张学良因为国仇家恨宣布东北易帜,而日本人对此却相当的不满。于是他们便开始不断地勾连张景惠,希望能够让张景惠来劝说张学良,不要和南京“合流”。但是没啥用,张学良这人倔驴,不听劝,更何况这事也不是能劝的事情。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张学良和张作相等人的私宅都遭到了日军的闯入。但是唯独张景惠的公馆,却早早的被日本宪兵保护了起来,生怕有不开眼的冲撞了这位“日本的好朋友”。后来张景惠被日本人派到了哈尔滨,试图“和平接管”哈尔滨。

结果哈尔滨反倒是东北地区抗日热情最高潮的城市,冯占海,马占山李杜等人联合抗日,张景惠匆匆逃离。直到日军占领哈尔滨后,张景惠这才灰溜溜的回到了哈尔滨...

国务总理之争

其实伪满洲国原本的国务总理并非张景惠,而是郑孝胥。只不过相对于正儿八经的汉奸,郑孝胥这个人相对而言不是那么好控制的。对于伪满洲国,郑孝胥的态度其实相当的复杂。郑孝胥是满清的遗老,所以他对于清室其实是有一种愚忠的。

他希望清室能够复辟,也不在意究竟是在中国复辟,还是说将东北独立出来复辟,两种方式他都能接受。但是他唯独不能接受的就是在日本人的控制下“复辟”,成为日本人的傀儡。所以郑孝胥主张伪满洲国“国际化”,也就是引入其他国家来平衡日军在东北的力量。

在后来郑孝胥还不断的暗示日本人,希望伪满洲国能够“独立自主”,日本人也算是被他给惹恼了,不断的闯入他的官邸和书院,实际上就是明示郑孝胥尽快辞职。郑孝胥没有办法,只能选择了辞职。而在郑孝胥辞职之后,张景惠便继任了郑孝胥的总理大位。

相较于郑孝胥,张景惠这个人就要听话多了,早就是心甘情愿的当这个汉奸,后来的张景惠甚至可以说是当汉奸当的“走火入魔”。他很清楚郑孝胥是因为什么下去的,所以日本人找他要啥,他倾其所有也要给。

当年张景惠就推出了所谓的“粮谷出荷”,也就是强征农民们产出的粮食,最开始每年是650万吨,1944年都涨到了900万吨。当年东北的粮食年产量为1500万吨,其中还包括日本开拓团的产量,其实留给东北民众的口粮已经没有多少了。张景惠不仅是按数给,甚至还会多给,日本人要720万吨,他给750万吨...

因为张景惠用着实在是顺手,所以日本人也从来都没有想过换掉张景惠。张景惠当初和张作霖等八人桃园结义,他们八个人在东北后来都是名震一时的大人物。其中四个人在九一八之后就死了,包括张景惠的另外四个人活了下来,其中唯有张景惠当了汉奸,可谓是耻辱...

参考资料:

《张景惠与黑龙江省伪政权》 李云涛

《张景惠其人其事》 锡光

《伪满国务总理任免内幕》 李野光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