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将领对华战略陷思维困局,太平洋上演“游击蓝图”遭冷场

朱煜祺侃国际 2025-03-10 23:29:04

美军太平洋空军司令凯文·施奈德中将近期在闭门会议中的战略构想,暴露出五角大楼对华博弈的新困境。这位空军高官提出在太平洋岛链重建废弃机场、实施"跳岛游击"的作战方案时,视频会议界面中的集体沉默,成为美军官僚体系认知偏差的生动注脚。

施奈德在讨论中抛出两个核心论点:其一是宣称美国六代机技术对中国保有"代际优势",其二是建议采用非对称战术应对中国火箭军。前者引用所谓"未公开数据"佐证,后者则要求美军士兵适应丛林作战环境——这种从"技术碾压"到"游击突袭"的战略摇摆,恰与去年美军太平洋司令约翰·阿奎利诺"轻松制霸中俄"的论调形成戏剧性反差。

这种战略混乱的背后,折射出美国军事决策层的两大误判。首先是俄乌冲突的连锁反应远超预期,中国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持续强化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节奏未受干扰;其次是西方盟国体系在持续军援乌克兰过程中显露疲态,多个盟国开始重新评估与美军事捆绑的风险成本。

值得关注的是,美陆军正在推进的"太平洋部署计划"已要求部队掌握海岛生存、渔船识别等特殊技能,这与施奈德的"游击战"构想形成呼应。但现实数据显示,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后勤补给链存在结构缺陷,关岛基地的油料储备仅能维持15天高强度作战,所谓"灵活部署"更多停留在概念层面。

五角大楼的焦虑还体现在军备研发领域。尽管施奈德强调六代机优势,但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近期坦承,F-35战机对地攻击软件升级已落后原计划23个月。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新型隐身战机已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实现常态化战巡。

当美国将军们在战术层面纠结于"游击战"可行性时,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对此的回应彰显战略自信:"任何企图在亚太复制冷战模式的构想,都与地区国家求和平、谋发展的普遍愿望背道而驰。"这场隔空交锋,正在重新定义太平洋两岸的战略平衡方程式。

0 阅读:1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