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环澳行动留悬念,澳方臆测“蓄谋已久”暴露战略焦虑

朱煜祺侃国际 2025-03-10 23:29:43

当中国海军遵义舰编队结束环澳海域演练向远洋驶去时,一张未闭合的"环形航行图"引发国际关注。这支现代化舰艇编队在执行任务期间始终与澳海岸保持合理距离,却在达尔文港方向留下意味深长的战略缺口——这个被租借给中企却频生变故的港口,意外成为观察南太平洋地缘博弈的新焦点。

澳大利亚防长理查德·马尔斯近期在议会质询时称,此次行动"武装编队规模超常","至少经过12个月周密策划"。这番指控将中国海军的常规训练与区域安全议题强行捆绑,暴露出堪培拉方面在战略判断上的逻辑悖论。正如悉尼大学战略学者詹姆斯·劳伦斯指出:"若真存在所谓'年度计划',那恰好证明中国海军已建立起覆盖印太的常态化演训体系。"

此次环澳航行的真正价值,在于揭开了南太防务格局的多重面纱。二十余天的伴随监视中,澳新两国海军暴露出舰艇维护滞后、情报共享迟滞等问题。更值得玩味的是,传统盟友的支援并未如期而至,AUKUS框架下的核潜艇合作协议在此次事件中显得华而不实。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研究专家指出,这种"战略留白"恰恰为中国海军后续行动保留了灵活空间,未来或将以轮替编队方式持续强化存在。

面对澳方所谓"刺激军备竞赛"的担忧,新加坡防务智库分析师李明认为:"南太平洋不是欧洲,区域内国家既无大规模军工产能,也缺乏系统性安全架构。"数据显示,澳洲海军现役主力舰艇平均舰龄已达27年,去年国防预算中造船项目仅占15%。这种结构性缺陷绝非短期政策调整所能弥补。

当澳外长黄英贤就此事向中方提出交涉时,中国外长王毅的回应直指核心:"公海航行自由不是某些国家的专属权利。"这场外交博弈背后,折射出中国海军从"沿岸防御"向"远海护卫"转型的战略定力。正如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近期报告所言,印太海域的常态化演训正在重塑区域力量平衡,任何试图维持单极秩序的构想都显得愈发不切实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