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肖华调任至北京,路边瞥见香烟小贩:他是杀害黄骅的凶手

谦德评历史 2023-11-25 10:57:03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肖华调任人民空军政委,这天肖华按往常一样乘车去办公,无意间往窗外一瞥后,就立即大喊停车!

肖华到底看到了什么呢?为何会如此激动?

听到肖华命令的司机立马把车停在路边,肖华下车后径直走到了一个烟贩子前面,肖华的警卫员还以为首长要买烟,于是想着去帮他买。

但肖华一把拦住了正要过去的警卫员,示意他不要动,然后自己走到了烟贩子前面,假意拿起烟看了起来。

烟贩子一看肖华军人打扮,还坐着车,就知道肖华的身份肯定不一般,于是给肖华不断介绍着各种烟。

肖华也没说话,只是盯着烟贩子询问道:“你还记得我吗?”烟贩子愣了一下,又仔细想了想,摇了摇头。

肖华笑了一下,又说:“那我帮你想想吧,还记得冀鲁边军区吗?”听到“冀鲁边军区”几个字,烟贩眼里突然有了一丝慌张,急忙摇头否定。

肖华看见烟贩的这副表情,就已经确定了烟贩的身份,就是让黄骅烈士遇害的凶手之一——潘特。

肖华突然大声喊道:“潘特,这次你跑不掉了!”

潘特望见自己的真实身份被揭穿,心里恐惧万分,甚至不顾摊位直接就跑了。

眼尖的警卫员见到这一幕,立马上去把潘特按在地上,让其动弹不得,等待着肖华的下一步指示。

此时的潘特还大喊肖华认错人了,拼命在地上挣扎,但潘特怎么可能是警卫员的对手,任何抵抗都是徒劳。

肖华冷笑一声,表示潘特就算化成灰,都能把他认出来,这一动静直接把周围的百姓吸引过来,纷纷表示抓得好,原来是潘特还经常欺压周围百姓。

肖华一声令下,把潘特抓进来,让人进行审问。

潘特本来就是贪生怕死之人,没审问多久就招了,解放军经过核实之后,决定对潘特执行死刑。

同时杀害黄骅烈士的元凶邢仁甫也在前一年在山东被抓捕,最近也要执行死刑,可谓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在刑场上,潘特还在哀求不要杀他,但潘特犯下的罪根本不可饶恕,一声枪声之后,潘特结束了他这罪恶的一生。

之后,肖华还亲自来到了黄骅县告慰黄骅,原本这里是新海县,但为了纪念黄骅烈士,就在1943年改名黄骅县。

肖华曾是黄骅的上级,对黄骅有着很深的情感,黄骅牺牲时才32岁,那时就已经是冀鲁边区的司令员了,前途不可限量。

但由于潘特这样的人背叛革命,让黄骅没能战死疆场,而是死在了昔日的战友手里,可谓一大遗憾。

肖华在黄骅墓前驻足许久,留下一束花后离开,之后黄骅被选进首批抗日英烈和群体名单,其历史功绩得到国家的认可。

那么黄骅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1950年,作为解放军空军政委的肖华,在街上抓住谋害黄骅的凶手,黄骅是何人,能让肖华为其亲自报仇?

黄骅是参加过红军长征的老革命战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黄骅进入一一五师任职,跟随部队前往山西抗战。

但驻守山西的国民党阎锡山部在与日本人交手中屡战屡败,还把大片重要战略要地拱手送给日本人。

为了收复失地,组织上任命陈士榘与黄骅一起组建游击队,在山西进行敌后袭扰,配合主力部队行动。

游击队两人的带领下,成为了一支极强的武装力量,但却有人不高兴了,此人正是阎锡山,他觉得黄骅这支游击队,是要来和自己抢地盘的。

于是阎锡山暗中定下了针对游击队的计划,但是阎锡山也意识到仅仅凭借国民党的力量,是消灭不了黄骅领导的游击队的。

阎锡山为了维持自己在山西的霸权,竟然与日本人勾搭在一起,阎锡山提议与日军一起夹击游击队,得到了日本人的同意。

日本人此时也被黄骅多次击败,眼见阎锡山主动出卖友军,自然是十分高兴,就把部队调集在黄骅游击队的周围。

黄骅这时候也知道了阎锡山的计划,早早就商量了对策,等着阎锡山主动发起进攻,再进行反击。

不久,阎锡山觉得时机已经到了,开始秘密向黄骅部队前进,同时以国民党的命令向黄骅下达进攻日军县城的军令。

这个命令无疑是游击队去送死,黄骅果断拒绝了这一命令,而阎锡山反而高兴了起来,这样他就能以不服从号令对黄骅发起进攻。

阎锡山索性也摊牌了,直接指挥部队向黄骅发起进攻,黄骅利用游击战术,多次击溃阎锡山的部队。

此时的阎锡山才发现日本人没有按约定出兵,阎锡山的部队根本不是八路军的对手,还被全歼一部。

恰好此时我军派人开谈判,才给了阎锡山一个台阶下,我军也避免再次遭到阎锡山下黑手,主动提出退出晋西南,并和阎锡山划定双方的部队的活动区域。

阎锡山自然是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并不断敦促黄骅撤出阎锡山的地盘,不过在撤退的必经之路上,有日军的重兵把守。

当时原地计划是从离石城经过,但抵达离石城不远处后,黄骅才发现这座城已经大变样了。

日军也发现了离石城的重要地理位置,已经在周围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所以黄骅如果强闯离石城的话,部队伤亡肯定很惨重,于是经过多方寻找,还是让黄骅找到了一条新的路线,就是绕道柳林镇。

柳林镇的日本驻军很少,多数是伪军部队,战斗力并不强,于是黄骅第一天的进攻就非常迅猛,为的就是营造大部队进攻的假象。

驻守柳林镇的伪军真的以为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来了,随便放了几枪就跑了,黄骅立马进入柳林镇进行短暂的休整,就去往了晋西北抗日前线。

而在就是在晋西北,黄骅倒在了自己人的手里,期间发生了什么呢?

肖华曾在大街上当众抓人,围观群众无不拍手叫好,这个人究竟是何身份,竟让空军政委亲自来抓?

1940年,我军在河北山东一带的游击战取得不错的战绩,冀鲁边区得到扩大,急需有能力的干部坐镇。

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亲自找到黄骅,询问他是否愿意到冀鲁边区工作,黄骅二话没说,立马答应了下来,得到罗荣桓的赞赏。

于是黄骅出任冀鲁边区副司令员一职,还兼任第六旅的副旅长,在黄骅离开的时候,肖华还亲自来为其送行,让黄骅感动不已。

冀鲁边区是我军战略上的一大精彩布局,宛如刺进敌人心脏的一把利刃,在它的周围是北京、天津、济南等重要战略城市。

而且还能时刻威胁着津浦运输线,这是日军链接南北的交通要道,所以冀鲁边区时常被日军扫荡。

但在黄骅的带领下,日军的扫荡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日军还专门开展囚笼战术,想要把冀鲁边区围起来,逐步蚕食掉。

不过日军根本不清楚我军的位置,屡次遭受我军反攻。一次,黄骅带领部队抵达西多庄,但行踪被日军所知晓,周围的日军渐渐围了过来。

等到黄骅发现的时候,日军已经形成了包围圈,战士们都认为这次怕是要打一场硬仗了,黄骅冷静分析后,决定靠着夜色,兵分两路进行突围。

先是黄骅在薄弱一侧发起进攻,日军因为是黄骅带领的主力,纷纷加速向黄骅靠拢,于是日军的包围圈就出现了漏洞。

另一个八路军战士趁机跑出包围圈,并上演了一招围魏救赵,日军被打得晕头转向,黄骅也趁势突破包围圈,之后两队会合,日军行动宣告失败。

还有一次,黄骅带队抵达张大庄,日军早有准备,立马发起进攻,黄骅主动留下来打掩护,让大部队成功撤出,在黄骅的英勇阻击下,日军再次失败。

日军指挥官气的气急败坏,誓要抓住黄骅,鉴于在军事上的失利,日军开始从我军内部下手。

当时冀鲁边区处于日军的心腹地带,条件极为艰苦,许多干部都不愿意到冀鲁边区来,一些干部因此渐渐失去了坚定的信念。

当时第六旅的旅长邢仁甫被日军顶上,并对邢仁甫展开金钱攻势,邢仁甫没能坚持住底线倒向了日军。

邢仁甫叛变之后,觉得继续待在八路军里面非常不安全,于是想着给日本人“立功”后,跑到日本人那里去享福。

于是邢仁甫把目光放到了黄骅身上,当时黄骅是日本人的心头大患,如果他杀了黄骅,一定会让日本人厚待邢仁甫。

于是邢仁甫找来了潘特秘密协商,计划在会上枪杀黄骅,于是邢仁甫以开会的名义喊来了黄骅,黄骅就这样倒在了昔日的战友手里。

邢仁甫立马跑到日本人那里邀功,但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邢仁甫被日本人无情抛弃,之后就在山东被解放军抓住了。

潘特也在北京被肖华认了出来,这两名杀害战友的叛徒都被判处死刑,黄骅烈士大仇得报。

为了纪念黄骅,中央还把新海县改名黄骅县。黄骅烈士的在天之灵也得到了安息。

最后,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由“文史颜如玉”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1

谦德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