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权贵的内斗,已经给普京敲响了警钟,再不住手后患无穷

乾凉散人 2025-04-11 16:26:24

西方制裁、战争泥潭,俄罗斯经济举步维艰。

然而,在内外交困之际,俄罗斯内部却上演着一场财富与权力的争夺战。

普京借“国有化”之名,对国内经济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旨在巩固权力、稳定局势。但这剂猛药,究竟是良方还是毒药?

俄乌冲突的硝烟弥漫,不仅改变了地缘政治格局,也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内部的权力结构。

在战争和西方制裁的双重压力下,俄罗斯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军费开支却急剧膨胀。

内外交困的局面,使得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一场围绕财富和权力的“内斗”正在悄然上演。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俄罗斯高级商界人士的观点称,普京对地缘政治的过度关注,分散了其对国内经济问题的注意力,这给了下属们争夺国内利益的机会。

普京政府需要找到平衡点,既要应对财政压力,又要维护政治稳定,这意味着必须对国内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为了应对危机,普京政府祭出了“国有化”这把利刃。而挥舞这把利刃的关键人物,正是总检察长伊戈尔·克拉斯诺夫。

这位技术官僚的履历非同寻常,曾参与俄罗斯政坛一系列重大案件,包括前总理丘拜斯遇刺案和涅姆佐夫遇害案等。

2020年,年仅45岁的克拉斯诺夫被普京任命为总检察长,此后便平步青云,成为俄罗斯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国有化”行动中,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负责提起诉讼、启动国有化程序,并对企业进行审查和指控。

官方宣称,“国有化”旨在收回流失资产、充实国库、支持战争,并打击资助乌克兰的势力。

然而,在这层表象之下,似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政治意图——清洗与西方勾结的旧寡头,巩固政治权力。

扶持忠诚于普京的新寡头,重塑利益格局。

通过“国有化”过程,普京巧妙地实现了财富再分配,将资源导向克里姆林宫认可的势力,进一步加强了对国内经济的控制。

多莫杰多沃机场的国有化风波,正是这场权力博弈的缩影。

该机场曾是俄罗斯最大的机场,在苏联解体后被亿万富翁卡门史奇克及其合作伙伴私有化。

2024年,俄罗斯政府和安全部门要求卡门史奇克无偿赠予国家25%的股份,遭到拒绝后,总检察长克拉斯诺夫便以“参与西方国家破坏俄罗斯经济的行动”为由,要求将其国有化。

卡门史奇克意识到事态严重,于是委托朋友向普京申诉,普京则表示安全部门告知他卡门史奇克挪用了180亿卢布的机场跑道翻修资金。

卡门史奇克的朋友解释称,机场跑道和航班运营权属于政府,控股公司无权调配这些资金。最终,此案陷入停滞,卡门史奇克的机场股份暂时得以保全。

这一事件表明,寡头之间的内斗已经白热化,而普京似乎更关注地缘政治,对国内经济问题和地方势力的掌控力有所下降。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是法国食品巨头达能的俄罗斯子公司国有化案。

普京先下令将达能的子公司国有化,接盘人恰好是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的侄子。

然而,几个月后,普京又取消了国有化决定,达能则同意以“折扣价”将其子公司出售给了一家由卡德罗夫的“白手套”经营的乳制品公司。

这种“先吓唬再低价出售”的手法,充分展现了普京的政治权谋。

此外,与普京从小一起练习柔道的阿尔卡季·罗滕伯格,也通过所谓的“软国有化”手段,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了多家被查封的公司。

这些案例揭示了“国有化”背后的复杂利益关系,以及新旧寡头之间的权力交替。

在“国有化”风暴中,与西方联系密切、对普京政策阳奉阴违的旧寡头逐渐失势,他们的资产被没收,政治地位也日渐边缘化。

与此同时,一批忠诚于普京的新寡头迅速崛起。

他们通过“国有化”分得一杯羹,积累了巨额财富和权力,形成了一个更加集中、紧密的经济利益圈。

卡德罗夫家族等地方势力在“国有化”过程中的活跃表现,预示着俄罗斯政治生态的深刻变化。

面对持续的俄乌冲突和西方的制裁,普京试图通过加强国内经济控制,减少对西方的依赖。

他对在俄罗斯拥有分支机构的外资企业发出警告,迫使其在政治上站队。

与此同时,普京也在巩固自身的权力,清洗异己,扶持新势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他似乎正在重塑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格局,以服务于其地缘战略目标。

然而,这种走向封闭和集权的趋势,是否会对俄罗斯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等待时间来见证。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区留下您的观点!

信息来源:

普京签令,俄宣布“国有化”!俄研制新版“桥梁杀手”,泽连斯基:至少还需7套“爱国者”——每日经济新闻2024-04-28

1 阅读:1794
评论列表
  • 2025-04-13 17:45

    普京眼瞎了???

    一意 回复:
    眼没瞎,心瞎了

乾凉散人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