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圈最近上演了一场火药味十足的“价格论战”,华为余承东之前一句“全国人民都买得起”的宣传,可谓是掷地有声,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但是,当他们的折叠屏新机Pura X以7499元的起售价亮相时,消费者的反应却是五花八门,争议不断,更是把话题推上热搜,这场看似口水战的背后,实则是国产手机厂商对市场话语权的激烈争夺。
余承东的“翻车”发言成了导火索,他在发布会上强调折叠屏技术成本有多高,投入远超普通旗舰机。他甚至还提到了12期免息分期,试图降低购买门槛。然而,网友们似乎并不买账。因为分期买得起和定价合理是两码事!即使可以分期购买,但价格本身是否合理,才是问题的关键。
有些网友还认为,折叠屏技术虽然先进,但成本并不应该完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他们觉得,手机厂商应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要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技术溢价不应该摆在大众消费眼前。
随后王腾的“补刀”来得又快又狠,红米Turbo 4 Pro下个月发布,搭载骁龙8s芯片和7500mAh超大电池,摆明要捅破性价比天花板。 这招既蹭了热度,又用“准旗舰配置+白菜价”的落差感赚足眼球。现在华为Pura X在价格上就显得有些尴尬了,同样的价格只能买到四分之一的配置,红米这波操作,无疑会让消费者们眼前一亮。
表面看是华为和小米的两位高管看似在“互怼”,实则还是揭示了两个公司在行业战略上的分化。华为的高管余承东坚定地走上了高端化的道路,他强调华为将专注于自研芯片和折叠屏技术,以此来拉开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距。而小米的高管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他们选择通过供应链整合来提升性价比,用红米系列手机稳稳地守住中端市场的基本盘。
其实我觉得消费者用钱包投票,才是对企业最真实的反馈!有人吐槽华为“技术虽好但钱包遭罪”,也有人认为小米“参数漂亮却缺乏品牌溢价”。这场争论的本质,其实是手机从“耐用消费品”向“轻奢侈品”转型的阵痛——当技术升级速度超过收入增长,厂商如何在创新与普惠间找到平衡点?或许正如网友调侃:“买得起的永远在骚动,买不起的都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