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从220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曹魏,东汉灭亡开始,一直到公元280,东吴灭亡,西晋统一全国为止。
所以试卷经常会考一道易错题:以下哪个不是三国人物?
A:曹操 B:诸葛亮 C:刘备 D:孙权
答案:(A)
但以上三国时间我们定义为狭义时间,而广义时间是从184年黄巾起义开始算起,截止时间也是到280年东吴灭亡。
所以接下的三国战役时间是从广义时间算起,来看看大家都知道几个,总共有35个战役。
第1个战役
黄巾起义(184--186)
双方主帅:何进和张角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不堪,天灾不断,却还要加重人民的赋税,结果爆发了以张角、张梁、张宝三兄第发起的民变,最终何进大将军依靠众多军阀才镇压住黄巾起义。
第2个战役
讨伐董贼(189--191)
双方主帅:袁绍和董贼
董卓入朝后把持朝政,自封为相国,他狼子野心、野蛮霸道、残暴不仁,独揽大权,以袁绍为首的盟军就讨伐他,最终董贼战败,挟持汉献帝迁都到长安。
然而袁绍盟军最后也四分五裂,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董贼最终被王允和最强打工人吕布所杀)
《三国演义》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贼,出现了关羽温酒斩华雄的经典片段。
第3个战役
江夏之战190
双方主帅:刘表和孙坚
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刘表,刘表就派部将黄祖前去迎战,最终孙坚中埋伏被杀害,死时年仅37岁,之后其儿子江东小霸王孙策接任。
历史上斩华雄的是孙坚,并非三国演义里面关羽温酒斩华雄。
第4个战役
兖州之战192
双方主帅:曹操和青州黄巾军
曹操击败山东地区的青州黄巾贼,结果有10万百姓和30万的黄巾贼投降了曹操,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还收编精兵数万人组建青州兵,成为了曹操的基本部队,为曹操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5个战役
宛城之战(197-199)
双方主帅:曹操和张绣
曹操攻打张绣,张绣只好率领部将投降,曹操甚是开心,喝了点小酒,结果精虫上脑,跟张绣的婶娘共度春宵,张绣因此怀恨在心,最终反水,导致曹操损失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
在三国演义中,这战役也被众多网友调侃为《曹操一炮害三贤》
宛城之战规模不算大,未能改变北方之局势,但对于曹氏家族而言,影响却是极为深远。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假设曹操不带其来宛城,曹昂得以不死,或许不会有之后夺嫡之争的严重内耗。
第6个战役
下邳之战198
双方主帅:曹操和吕布
这场战争中曹操势力完全击败吕布,吕布集团势力覆亡。吕布被杀后,曹操掌控徐州,免除了后顾之忧,使曹操能专心对付发小袁绍,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奠定取胜的基础。
第7个战役
易京之战199
双方主帅:袁绍和公孙瓒
袁绍打败白马将军公孙瓒,此战过后,袁绍拥有了冀、青、并州及幽州大部分,成功的统一了河北,并且兼并了公孙瓒的部队和大量粮食,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强割据势力,在无后顾之忧。
自此,袁绍实力大增蠢蠢欲动,就有了开始南下争夺天下的打算。
第8个战役
官渡之战(200-221)
双方主帅:曹操和袁绍
官渡之战是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要知道曹操一开始是袁绍的小弟,袁绍从小到大都处处高压一头曹操,官渡之战后这局面瞬间反转。
第9个战役
平阳之战202
双方主帅:钟繇、马超和呼厨泉、高干
司隶校尉钟繇联合关中将领马超,击败并州刺史高干和匈奴呼厨泉的战争,这场战役使得袁家西线作战大受打击。
而匈奴被打后,再次臣服汉朝,不敢觊觎,为曹操收复河北、平定辽东解决了后顾之忧。(高干是袁绍的外甥)
第10个战役
南皮之战205
双方主帅:曹操和袁谭
此战曹操灭了袁绍的长子袁谭,曹操之前已经重创了袁绍的另一子袁尚,所以他在南皮的胜利使他对华北平原的控制再无人能撼动,袁氏残余势力只能往北逃亡。
第11个战役
白狼山之战207
双方主帅:曹操、张辽和蹋顿、袁尚
曹操为消灭北方乌桓势力和袁氏残余势力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战役曹操取胜,并亲自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大败乌桓军队,乌桓的领地则被摧毁,曹操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之后乌桓的势力被逐渐削弱,该部落的人口融入汉人或鲜卑部落,最终淡出历史舞台。
此战使得张辽崭露头角,成为曹操麾下的得力干将。
第12个战役
江夏之战208
双方主帅:黄祖和孙权、周瑜
孙权攻取江夏,斩首刘表大将黄祖,最终为父报仇成功。东吴也经过此战征服江夏,打通进军荆州的道路。
第13个战役
赤壁之战208
双方主帅:曹操和周瑜、刘备
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号称80万)南下,孙刘两家被迫结盟共同抗敌,最终大破曹军,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此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也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
第14个战役
南郡之战208--209
双方主帅:周瑜和曹仁
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趁机夺取荆州重镇南郡,周瑜打下南郡后,孙权在鲁肃的建议下将南郡借给刘备,想让刘备直接抵挡北方曹操。
三国演义中借荆州实际上是借南郡,荆州襄阳、樊城等地尚在曹操手里,刘备自己打下了江南四郡,还有之前刘表之子刘琦占据的江夏,之后孙刘联盟围绕“借荆州”发生了许多不愉快的事情。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第15个战役
合肥之战209
双方主帅:曹操和孙权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后,孙权一直想要攻取合肥,双方各有胜负,最后孙权不得已撤退,合肥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
第16个战役
潼关之战211
双方主帅:曹操和马超、韩遂
当时西关诸侯在名义上归顺了曹操,所以曹操就想借道去讨伐汉中的张鲁,然而以韩遂和马超为首的西关诸侯骑兵造反,阻止曹操进兵。
于是曹操利用反间计使得马超和韩遂反目成仇,最终导致马超被击败,只能逃到汉中张鲁那里,刘备攻打刘璋时,马超投降刘备,公元212年,曹操就把在京做官的马腾一家杀害。
第17个战役
汉巴之战211--214
双方主帅:刘备和张鲁、刘璋
汉巴之战是汉中之战的前奏,最终刘备击败敌军和收编马超,并取得了益州。
第18个战役
宕渠之战215
双方主力:张飞和张郃
曹操夺取汉中后,由于后方叛乱急于回去处理内部问题,所以没有趁势进攻蜀地,只留下夏侯渊和张郃守汉中,并且命令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冒犯巴西,抢夺土地、人口。
之后张郃进兵至宕渠县,最终刘备派出大将张飞前去打败张郃,自此巴西郡获得安宁,否则会对蜀国形势极为不利。
第19个战役
逍遥津之战215
双方主帅:张辽和孙权
张辽率领七千人迎击东吴的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此战也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战役前期,张辽曾率领800名将士 ,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 ,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 。吴将陈武为救孙权结果战死 ,孙权最终逃奔山顶 ,于是孙权被众多网友调侃为孙十万。
逍遥津之战后,张辽威震江东,东吴百姓甚至将张辽视为恐怖的存在。
传说小孩子哭闹时,大人只要说“张辽来了”,孩子们就会立即停止哭泣,因此“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
第20个战役
汉中之战219
双方主帅:刘备和夏侯渊
张郃被张飞打退后,蜀郡太守法正建议刘备率领大军攻打汉中,此战争持续两年之久,最终刘备取得胜利。
然而曹操的大将夏侯渊被黄忠斩杀,这是曹操被杀的最高将领,此战后,刘备占据汉中,领土和实力进一步得到扩张,进而成为汉中王。
第21个战役
荆州之战219
双方主帅:关羽和孙权、曹操
荆州之战也被称为关羽北伐、襄樊之战
起初关羽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一路高歌猛进,重创曹魏,威震华夏。
结果不讲武德的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导致关羽败走麦城,最终关羽父子被东吴所杀。
荆州之战,使得曹魏、蜀汉的实力受损,尤其是蜀汉,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成为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
此战还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被打破、反目成仇,最后发生夷陵之战,使原本就弱小的蜀汉政权雪上加霜。
第22个战役
夷陵之战219
双方主帅:刘备和陆逊
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
汉昭烈帝刘备为夺回荆州和为关羽报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结果陆逊用火攻击败刘备,刘备一路西逃到了益州东部永安就不再西进。
孙权得知刘备驻扎在边境任然感到畏惧,最终遣使者求和。
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加上常年征战,心力交瘁,一病不起,于次年四月,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夷陵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第23个战役
曹丕伐吴222--223
双方主帅:曹丕和孙权
当时吴名义上还是魏的附庸时,曹魏要求孙权将他儿子孙登送到洛阳当人质,但是被拒绝了,魏吴之间的关系就慢慢恶化,曹丕哪里忍得了,立马派兵攻打孙权权,从此孙权脱离曹魏的臣属关系
第24个战役
南中平定战役225
双方主帅:诸葛亮和孟获
蜀国大臣朱褒、雍闿、高定等叛变,而南中豪强孟获参与其中,于是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采取攻心为上,最终平定南中,从此南中蛮族归心,不再叛乱。
这也是三国演义当中人们津津乐道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情节。
第25个战役
诸葛亮北伐227--234
双方主帅:诸葛亮和司马懿、曹真
诸葛亮一共对曹魏发起的五次进攻战。对魏战争期间虽然也有所斩获,但没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在最后一次北伐中,诸葛亮本人也病亡于五丈原前线。
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是六出祁山,但是实际上诸葛亮对魏发动的进攻战是五次,出兵祁山战场也只有两次。
诸葛亮北伐失败,病逝于五丈原,这是多少人心中的意难平啊。。。。
第26个战役
石亭之战228
双方主帅:陆逊和曹休
魏、吴两国对江淮地区进行激烈的争夺,都伺机要消灭对方主力。
吴国潘阳太守周鲂诈降诱敌,结果曹休中计大败,石亭之战魏国出动大军,依然损兵折将,曹休不久病死,魏国也一直到东兴之战,才能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吴的行动。
当时诸葛亮听说曹休战败,魏军东下,关中虚弱,立马再次北伐,但因曹魏陈仓郝昭的出色指挥,无功而返。石亭之战后一年,孙权称帝,威名大震。
三国当中,孙权是最后一个称帝,但孙权却是活的最久一位,活到71岁。
第27个战役
魏灭燕之战238
双方主帅:司马懿和公孙渊
公孙氏一直占领着辽东地区。随着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加快,一度依附于魏国,但始终离心离德,暗中与东南的吴国政权勾结。
景初元年(237年)七月,公孙渊自立为王,是为燕国,并在魏国边境进行骚扰。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派时任太尉的司马懿讨伐公孙渊,双方在襄平展开激战,八月城破,公孙渊被俘。自此辽东地区直接归于魏国统治。
第28个战役
兴势之战244
双方主帅:曹爽和费祎
曹爽急于建功树立军威,贸然进攻蜀国,最终被蜀国击败,死伤惨重,逃回关中,费祎因此胜获封成乡侯,留守汉中直至244年9月返回成都。相反,曹爽的威望和影响力骤跌,为他以后在与司马懿的权力争斗中最终倒台埋下了伏笔。
第29个战役
姜维北伐249--263
双方主帅:姜维和钟会、邓艾、诸葛绪
蜀国大将军姜维继诸葛亮之后北伐曹魏的战争。
双方互有胜败,具体战绩是: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军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
而且姜维北伐的基点已经从诸葛亮时,秦岭西县和子午谷一线,推进到西县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线了。正是因为姜维多次挫败曹魏大将曹爽,王经,才使得魏军一直被卡制在秦岭一线。
第30个战役
淮南三叛251--258
双方主帅:司马氏和王凌、毋丘俭、诸葛诞
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后两次吴国有参与其中,但是三次叛乱都被司马氏所平定,
因此司马氏成功彻底铲除拥护曹帝的势力,此后朝廷上很少有实力派支持魏帝,士大夫纷纷拥护司马氏,司马昭成功走向篡位大道。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第31次战役
东兴之战252
双方主帅:诸葛恪和司马昭
魏国出动15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东吴,东吴以太傅诸葛恪魏统帅,率军四万进行抵抗,最终魏军大败,司马昭因此战的战败而被削去侯爵,诸葛恪则在吴国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第32次战役
魏灭蜀之战263
双方主帅:刘禅和钟会、邓艾
魏国实际领袖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
邓艾则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亲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
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直捣蜀都成都。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向魏军投降。蜀汉正式灭亡,开启了三国时代的统一序幕。
第33次战役
交州之战270
双方主帅:陶璜和董源
西晋与吴国之间争夺交趾等三郡的战争,最终吴军收复交趾地区,打破西晋三面包围之势。
第34次战役
西陵之战272--274
双方主帅:陆抗和羊祜
吴国西陵守将步阐投降西晋,吴国派陆抗三万讨伐步阐,西晋朝廷派杨肇、羊祜等率八万军援救步阐,最终孙吴获胜,攻克西陵,斩杀步阐。
第35次战役
晋灭吴之战279--280
双方主帅:司马炎和孙皓
公元263年魏灭蜀后,打破三国鼎立数十年的局面。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昭父子之手。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禅让),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形成晋、吴对峙局面。
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攻打东吴,最终迫使吴主孙皓投降,西晋最终灭了东吴。
自此,东汉末年以来分裂百年的中国复归统一。
所以笑到最后的是司马懿!
你们还知道哪些经典战役,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