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组织两次故意谎报军情,屡让部队损兵折将,彭德怀欲哭无泪

覃仕勇来说史 2025-04-08 18:07:07

老覃发布了《平江起义,黄公略带一个营来与彭德怀会合,稍不留神,成光杆司令》一文,文中讲到: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如期发起了平江起义。起义一开始,进展非常顺利,极其轻松地解除了城内反动政府的军警1000余人的武装,成功地控制了平江县城。随后,在平江的协助下,将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

立志为穷人打天下的彭德怀当日诗兴大发,信笔写下了一首诗,诗云:

北伐时期士兵会,秘密活动两三年。

平江起义扬眉日,工农革命旗帜鲜。

但是,诚如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所说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平江起义,很快就遭到了敌人疯狂的反扑。

当时担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湖南省“清乡” 督办的鲁涤平,收到平江起义的消息后,简直要气疯了,他一迭声地下令第一战区代指挥官张辉瓒飞调第23师师长朱耀华率部并指挥第35军教导师驻浏阳之徐营,及第5独立师第3团之1、2营,由浏阳杀向平江。

另外,又飞调第5独立师第二训练处陈光中所部的第4、5、6团,由岳州进剿平江。

这还不算,又电檄驻长沙之第2军第6师之黄钟团长率部由长沙扑向平江进剿。

饶是如此,仍不解气,又电请鄂赣两省派兵对平江进行堵截,气急败坏地声称“勿使一人一骑透漏”。

老覃发布的《彭德怀初学写诗,佳句迭出,诗中还提到了毛主席,黄公略大感惊奇》一文讲到:黄公略曾向彭德怀详细讲述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和失败的内因和外因,而彭德怀也赋诗明确表达过:“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

即他不会死守平江,而要效仿毛主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依湖泊或山区”,在湖泊或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

因此,他的应对之策是:先利用平江的有利条件歼敌一至二个团,挫其嚣张气焰,扬我声威,尔后撤出平江城,向江西、鄂南方面发展,争取建立湘鄂赣边革命根据地。

平江破敌的部署是这样的:以特务连、机枪连、迫击炮连埋伏在城西、城南,依托汨水、山谷吸敌,再由1团从正面出击,4、7 团从两翼包抄。

计划很好。

战斗打响,我军战果颇丰。

但4团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了——黄公略为了找回叛逃的原3团3营,擅自指挥4团离开了指定的阵地,向浏阳开进。

如此一来,原定4、7团的南北夹攻态势未能形成,而来敌人数高达9个团,敌众我寡,我被迫退出战斗,功败垂成。

战后统计,我军伤亡近100余人,其中,7团长共产党员黄纯一壮烈牺牲。

彭德怀大为悲痛,同时认识到了创建根据地的困难,有了奔向井冈山,去同朱毛会师的初步想法。

部队于是退出了平江,经首家坪、钟洞,过虹桥,转移到了东乡。

在东乡,受到了父老的热烈欢迎。

吃中午饭时,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匆匆地来报,说长寿街出现了一小股敌人,不过二三百人,破坏力却相当惊人,所到之处,打砸抢行为恶劣,气焰嚣张,希望红5军前去将之铲除。

只是二三百人的小队伍,就敢这样胡作非为!

彭德怀气得饭也吃不下去了,拔出手枪,朝长寿街方向一指,以“灭此朝食”的口吻说:“先去消灭了这股敌人再回来吃饭!”

事实上,出现在长寿街的敌人并非“只是二三百人的小队伍”,而是一个团!

此外,朱耀华师第2团又已封锁了通往长寿街的两条必经之路,红5军前去攻打,注定是要碰得头破血流的。

这一仗,打了整整六个小时,红5军不但没吃成中午饭,差点连晚饭也没吃成,损失巨大,最终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杀出了一条血路,转往江西修水。

在修水,与湘、赣军周旋了数日之后,来了个神龙摆尾,重回到了东乡,准备由东乡开往井冈山。

同样在吃中午饭的时候,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又匆匆赶来报告,说长寿街现在的驻军只有两个营,红5军若去攻打,必定胜利。

彭德怀正想报前几日的一箭之仇,认为敌人只有两个营,自己这边有群众基础,取胜必不是难事,于是再次前去攻打长寿街。

然而,与敌人接上火后,根据对方的火力密集程度推算,守敌已经超过了两个团以上!

这一场激战,红5军伤亡惨重,消耗殆尽。

彭德怀欲哭无泪,悲愤莫名。

事后检讨,这两次攻打长寿街失利,都是轻信了地方党组织的报告不实所致。

地方党组织的报名为何不实呢?

原因很简单,他们缺乏全局观念,只从本地利益出发,希望红5军帮助自己一举消灭驻守在本地的敌人,为此不惜谎报军情,致使红5军受到了不该遭受的损失。

4 阅读: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