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发布了《彭德怀初学写诗,佳句迭出,诗中还提到了毛主席,黄公略惊叹不已》一文,文中讲到:国民革命军第35军第5师师长的周磐办起了随营学校后,不但起用了黄公略,让黄公略担任校长,还把黄公略带来的两名共产党员贺国中、黄纯一分别任命为教育长、大队长。
老覃发布的《起义在即,故友来访,形迹可疑,彭德怀大笑:原来是来盗书的蒋干》一文中也讲到:1928年6月19日,随着彭德怀与周磐到达平江城,即独立第5师辖下的1、2、3团全部进驻平江。
彭德怀在平江站稳了脚跟,便有目的地将全团要害部门和主要营、连的兵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首先,他任命邓萍为1团团部任书记官;紧接着,又提张荣生为传令排排长。
其次,不断向周磐灌迷魂汤,让其安排黄公略兼任3团3营营长,另将黄纯一安排入1团3营担任9连连长。
如此一来,自己不仅控制了1团的主要营、连的兵权,还掌握了3团3营的兵权,为日后的举事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于举事时间,彭德怀曾以诗言志,写下了“利用周磐办随校,谨慎争取两年时”的诗句,表明要争取在两年时间里起义。
但是,进驻平江才一个月,情况就有变了。
1928年7月18日,2营营长陈鹏飞神色紧张地向彭德怀报告,称自己的一位亲戚从长沙来到了平江,他在长沙目睹了共产党的一个机关遭到破坏,被捕人的身上携带有随营学校校长黄公略亲笔开具的通行证,已经被师长周磐认出笔迹。
陈鹏飞火烧眉毛地说:“石穿,请赶紧想法通知黄公略,让他火速逃命,免遭毒手。”
彭德怀一听,吃惊不小,深感事态严重,如果处理不慎,不仅会葬送掉黄公略的性命,自己和邓萍、李灿、张荣生这些人恐难幸免,甚至整个起义大计都会流产。
他使劲地握住陈鹏飞的手,说:“谢谢你告知我如此重要的情报,先替公略谢谢你了!”
陈鹏飞焦急万分地说:“石穿!黄公略是我的同窗好友,只要能救他脱险,一切我都听你的,你赶紧想办法!”
彭德怀不再说话,转身先赶往平江县电报局,看看自己安插在长沙的“眼线”陈玉成有没有相关的电报发来。
陈玉成时为周磐的马弁,是彭德怀早年创建的“救贫会”会员之一,果然拍来了密码电报,所说与陈鹏飞的报告无异,还进一步示警:周磐已下令逮捕黄公略、黄纯一、贺国中。另:湖南省主席鲁涤平已怀疑推荐黄公略的彭德怀系共产党!
彭德怀顿足不已。
匆匆回到团部,邓萍来报:“省委特派员滕代远同志来了!”
彭德怀听说省委有人来,霎时有了主心骨,心神为之一定,让邓萍通知全团党员,晚上集中县城医院开会。
当晚,出席了会议的有:彭德怀、邓萍、张荣生、黄纯一、李灿、李光、李力,以及省特派员滕代远。
彭德怀长话短说,简单扼要地讲述了陈玉成发回来的电报内容,让大家商议对策。
大家听后,相顾失色。
滕代远此次前来,主要是转达《中央对于湘鄂赣总暴动和平江问题的决议》的工作精神,分析政治状况、阶级关系、斗争形势,从而制订起义计划的。
他的意见是:黄公略、黄纯一、贺国中这三个人的身份既然已经暴露,可从速通知他们远逃,把他们从队伍中剔除,即可以化解当前危险局面,继续酝酿起义,等时机成熟,准备充分,再从容举事。
彭德怀深感黄公略是起义军中一员不可或缺的大将,一旦早早将之调离,日后的行动将会大受影响,心中万分不舍。
另外,又想到陈玉成在电报中已经提到:“湖南省主席鲁涤平已怀疑推荐黄公略的彭德怀系共产党”,即自己和黄公略的关系,已经是“彭不离黄,黄不离彭”了,又如何能将黄公略他们从队伍中“剔除”?
因此,他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他说:“黄公略既然已经暴露,我彭德怀估计也藏不住掖不住了,我们,以及整个1团,都会成为怀疑的对象了。当下之计,只有当机立断,立即起义!”
众人听了,议论纷纷,都觉得这是最佳选择,别无良策。
最后,大家把起义的日期定为7月22日,并及时通知了黄公略等人。
为了给起义赢得一点点缓冲时间,彭德怀以副师长李慧根的名义发密电给周磐:“砥公师座,巧电奉悉,三人遵示逮捕,随校已令开来平江,请勿念。”
彭德怀以为,这封电报发出,暂时可令周磐安心,自己也可以松一口气。
哪料,20日晚上,3团团长刘济仁打来电话,怒气冲冲地说:“石穿!你推荐的黄公略以领导闹饷为名,杀死了我那个当连长的侄子,率全营逃往献钟以南的山区去了,望你设法控制住黄公略及其鼓动哗变的部队,否则,这事你脱不了干系!”
黄公略居然招呼也不打,就提前发动起义了!
彭德怀大吃一惊,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不能再等了,马上起义!
随即又想,已经约好了22日起义,马上起义是否太过仓促?
想来想去,决定召开全体党员会,展开集体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