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发布了《地方党组织故意谎报军情,屡让红5军损兵折将,彭德怀心疼不已》一文,文中讲的是:1928年7月,彭德怀发起了平江起义后,遭到了敌人疯狂的反扑。
起义部队的总人数,只有2500人左右,疯狂扑来的敌军却有第23师;第35军教导师驻浏阳之徐营;第5独立师第3团之1、2营;第5独立师第二训练处陈光中所部的第4、5、6团;第2军第6师之黄钟团。
这种情况下,死守平江县城肯定是不行的。
彭德怀决定效仿毛主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撤出平江城,向江西、鄂南方面发展,“或依湖泊或山区”,在湖泊或地区,创建湘鄂赣边革命根据地。
他甚至还想带领队伍奔向井冈山,去同朱毛会师。
但是,强敌环伺,四处碰壁。
尤其是在东乡,两次被地方党组织负责人的欺骗,去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恶战,损失巨大。
彭德怀悲愤莫名,及时吸取了教训,不再与优势敌人硬拼,避免打消耗战,挥师进入江西,专打软杮子捏。
他听说修水空虚,守军不才二三百人,于是一击而取之,并在随后开展的游击战中消灭政府赣军一个营,从而暂时获得了一个安定的休整期。
在部队休整期间,彭德怀通过滕代远取得了与当地党组织的联系,帮助地方建立临时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从而创建了一个小小的“修(水)平(江)边界区域”根据地。
依靠这个小小的根据地,部队筹集到了冬衣,并掀起了县城周围数十里的贫苦农民斗志昂扬地参加了打土豪等斗争。
南昌当局当然不肯坐视红5军的壮大,很快,他们就调动了第20团及两个宪兵营从武宁、万载向红5军袭来。
彭德怀及时撤出修水,向浏阳、万载边界发展,以期实现上井冈山与红4军取得联络的任务。
湖南省主席兼清乡督办鲁涤平、清乡会办何键正在急电第1战区代指挥官张辉瓒、师长刘铏、师长朱耀华等人集结起10余个团在平江、浏阳一带进行截击。
由是,红5军南下刚至万载,就遭到了鲁涤平部两个团的袭击。
骤遇强敌,红5军甭提多狼狈了。
激战过后,伤亡过百,彭德怀后来在《庐山笔记》中回忆:
“这时枪支不满千数,士气多不振作,只得掩护退却”。
形势是如此险恶,红5军被迫退回平江、修水、铜鼓边界一带打游击。
而在与敌人打游击的过程中,彭德怀无师自通地总结出了“同敌人打圈子、打推磨仗”的战术。
“同敌人打圈子”的战术,最早见载于捻军首领张乐行率领捻军与曾国藩的湘军的交战。
而毛主席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听说当地有一个山大王朱聋子有一套 “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的作战的经验,就不耻下问,虚心学习。
彭德怀总结出的“打圈”战术似乎更为高明。
因为,他带领部队在“打圈”的同时,还注重采取盘旋式的运动方式,把敌人拖得晕头转向、精疲力竭。
一旦敌人被拖疲拖垮,红5军就祭起“回马枪”,猛敲猛打,致敌于死地。
这不,彭德怀率红5军主力在鄂南通城、通山、九宫山地区“打圈”,鏖兵3个多月,打了几百次仗,沿途消灭了多股民团、警察,并捣毁了国民党县区政府,极大扩大了红军的影响,然后又突然发力,一举歼灭了江西朱培德一个宪兵营和当地地主武装,成功地粉碎了湘鄂赣三省“会剿”计划!
但是,在这3个多月的游击战争中,红5军也减员高达1000余人,其中,彭德怀最初成立的“救贫会六友”中的张荣生和李力,在最后的反击战中英勇牺牲。
张荣生在咽气之前,不失英雄本色地激励战友,说:“共产党的事业一定会胜利!”
彭德怀将此二人视为自己的左右手,目睹了他们的牺牲过程,泪湿襟袍。
尤其是张荣生的牺牲,让他悲痛不已。
数十年后,他在其《自述》中还深情地回忆起了张荣生,说:
“张荣生是红五军最早的一个共产党员,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