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百万,就是理想人生?

每日人物 2024-05-11 21:21:26

去年,一部高分美剧《怒呛人生》,收获了许多人的共鸣。女主角艾米刘仿佛在演绎每一个“发疯”的中产——他们看似拥有体面的工作和生活,但在平静和光鲜背后,却也充满迷茫。

对于身处而立之年的当代青年人,这样的感受时有发生。年龄到了,人生理应按部就班地迈向下一个阶段,但有时感到力不从心,又或是一切顺利却“总觉得哪里不对”。有的关乎事业的发展空间,有的则关于意义和价值。

文 |枸杞

编辑 |易方兴

运营 |泡芙

“总觉得哪里不对”

对一些人来说,突如其来的工作变动,意味着向上路径的戛然而止。

30岁的张宇轩正干着一份别人“梦寐以求”的工作。

晚上六点就能准时下班,手机关机,直接回家。到家后也没有工作打扰,他把自己丢进沙发,刷两个小时短视频,再挪到床上,把短视频换成网络小说,一直能看到凌晨两点。

然而,这样“安逸”的生活,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每天都浑浑噩噩地”。在心理咨询室,他对着咨询师说出了压抑已久的愤怒:“我对身边的一切都不满意。”

这样的变化,来自于一场意外的人员调动。

张宇轩在公司的销售部门工作,工作目标是将销售额做到一定规模。他从0到1搭建起了整条业务线,把一年不到一百万的业务规模做到将近二十个亿。按照原本的规划,再过一年就能成为管理者。虽然经常熬夜加班,但业绩和可预期的成长让他充满了干劲。

但变故发生在突然换了部门领导之后。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无意义地内卷”。新领导来部门后启用嫡系,他从核心的业务中被撤出。有一天,汇报结束,张宇轩打开文件夹,发现这份规划前前后后改了23遍,其中至少5次都在推翻重写,而且最终版里,自己的许多想法全部都被舍弃。到头来,无数个加班的深夜,许多次卑微地恳求,都显得那么苍白,一种无力的愤怒将他包围。他想不明白,自己明明这么努力,凭什么是这种结果。

痛苦和自我怀疑的时候,他也尝试过从爱人那边寻求理解和支持。他期待两人能坐下来,聊聊工作的烦恼,哪怕对方吼一句“看不惯那你就辞职”,他也能觉得解气。

可每次对方听到后,也只是理所当然地说,“职场就是这样”,然后轻描淡写地回应:“那我们去吃顿好的。”他所有的吐槽,都仿佛扔进了棉花里。

▲所有的吐槽,都仿佛扔进了棉花里。图 / 《怒呛人生》

也有的人因为工作过载,染上了挥之不去的班味。

比如黄茹,她也体会到了这种“总觉得哪里不对”的感觉。29岁时,由于疫情原因,她关掉了在老家经营了五年多的婚纱店,只身到了上海,转行到广告行业。

每天的时间都被工作占满。黄茹时常觉得像沉在水底,快被工作压得窒息。她最期待的是出差时在飞机上的两个小时,只有这两个小时,她可以名正言顺地丢下工作,喘一口气。

与之相伴的,最痛苦的是落地那一刻,手机关掉飞行模式的一瞬间——微信不断弹出的新消息,像弹雨一样袭来,她不敢想象,会有烂摊子砸过来。

▲图 / 《请寻找我》

还有些人,则是在新人带来的竞争压力中感到焦虑。

曾雪晴的状态要更加迷茫。她甚至无法确切归纳生活中的困境,她总觉得,那些新入职的人好像越来越有创意,只有她“好像在原地踏步”。她心里总有一个想法:应该去学习些新东西。

像这样,在大厂工作数年,他们仿佛已经成为“成熟的打工人”,却依然会“感到哪里不对”。看似体面却“停滞不前”的感觉,正如温水煮青蛙。作为青蛙,你不知道哪一刻水会沸腾,而到了那个时候,你或许已经失去了逃离的能力。

于是,在三十到四十岁的人生关键十年,这些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改变。

背水一战

不过,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代价的改变。

张宇轩想过裸辞,之后回老家安心考个编制,这一生也就这样度过算了。他也想过再忍几年,反正这么久都忍过来了,用彻底麻木来对抗自我否定和怀疑。

而在社交平台上,到了这个年纪,有相同痛苦的人也有相似的困扰。无论是离职上岸,还是索性躺平,都是一种选择,核心在于能否自洽。

不过,还有一部分无法自洽的人会选择第三条路,他们会找到一个相似的锚点——读研。

▲读在职研究生成为一部分无法自洽的职场的出路之一。图 / 视觉中国

用学历和认知带来确定性,是面对不确定的一种办法。张宇轩开始分析自己不被认可的原因。比如,同部门有个绩效评价很好的同事,她能快速地处理复杂课题。而这种认知水平,也是他所渴望的。

不光如此,他是单亲家庭,母亲和弟弟都很依赖自己。他还买了一套房子,每月都要还房贷。这样的现状,无法支撑他让生活全面暂停去读书。

所以,三十岁时,他开始报考清华在职MBA。

还有人选择主动按下暂停键,渴望彻头彻尾地改变。在黄茹原本的设想里,要在30岁定下未来长期的事业方向,在35岁做出是否生小孩的决定。如今她32岁,突然发现,她真正需要的是停下来,仔细思考。于是,她选择GAP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黄茹决定去读全日制MBA。

还有人则是为了兼顾事业和家庭,选择了更稳妥的方案。

在工作中迷茫的曾雪晴,本科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她一直有一个清晰的执念,希望能读研深造。但现在,她的儿子刚满两岁,正需要陪伴。为了既不影响工作,又能陪伴孩子,她选择到家旁边的上海交通大学就读在职MBA。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产把读MBA视为改变的重要途径。北大光华MBA项目公布的数据,也能印证这一点:2020年,在整个项目的学生中,26-30岁的人数比例为27.29%,2022年,这一群体比例增加到37.40%。

人们做出这种选择的另一个原因,也与时代里的学历贬值趋势有关。数据的对比最为直观,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559万,而到了十五年后,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翻倍,达到了1158万人。所以,对于不少人来说,这也是学历补偿的一种方式。

但所有的选择都有代价,读MBA也不例外。

▲所有的选择都有代价。图 / 《鱿鱼游戏》

这是一种近乎背水一战的改变,首先需要支付的是高额的金钱。据统计,在985高校中,接近95%的非全日制MBA项目,学费在10万以上,复旦、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的MBA项目,学费甚至超过50万元。

几乎所有人在就读MBA前,都曾问过自己,“真的值得么?”张宇轩摇摆了将近一年,但认真思考是否就读到下决定,再到行动,却只用了一周。既然已经确定需要改变,那就先让改变发生。

清华的MBA将近40万,这对张宇轩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为了顺利读书,他把原本的买车存款都拿来交了学费。可还是有些不够,只好把自己的新房租了出去,搬回家里住。

曾雪晴的学费也要四十多万,儿子还小,家里要花钱的地方更多,为了顺利读书,她干脆到银行申请了贷款,用来交学费。

而到了黄茹这里,成本的换算就要换一种方式。学费虽然只有十万出头,但全职的这两年,意味着她将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算上每年的年薪,这两年对于黄茹来说,付出的是七十多万的成本。

寻找答案

当人们一旦开始选择改变,生活便产生了连锁反应。

被清华成功录取,给张宇轩带来了更多勇气。他意识到原来自己是可以改变现状的,干脆把自己生活中所有不满意的地方都改掉。他鼓起勇气和公司高层聊了一次,决定再次转岗,到业务部门。

他还开始结交新朋友,这让他觉得改变路上不再是孤身一人。读了MBA之后,张宇轩开始积极破圈社交。刚开学时,他就加了各种群聊,还没见面时,他就主动添加班上同学的微信,每见到一个同学,他都会急切地问两个问题:做什么工作的,为什么要就读MBA。

张宇轩希望通过别人口中对理想未来的设想,找到自己的答案。为了这个答案,他重新点燃了奋斗的火苗。在职读MBA比想象中更累,清华MBA的作业是出了名的多,尤其到了结课周,好几篇论文压在头顶,那段时间,他像个陀螺,在工作和学业中辗转。他每天挤出所有时间,完成工作和作业。

曾雪晴也同样经历了找寻的过程。她刚入学,就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微信列表一下被各种群聊填满,每个群聊都是密密麻麻的新消息,但后来她发现,参加的社团太多,自己的精力完全无法应付不说,还更加迷茫了。

不光如此,对于MBA的学习,曾雪晴也有过失望。比如,起初报名时,学校举办了宣讲会,宣讲会请了很多明星导师,每个人讲的课都充满干货,可真到入学时,曾雪晴发现有很多并不是明星讲师,讲课内容也有些用不上。

但在她的努力寻找之下,她还真的找到了自己的路。

曾雪晴开始爱上跑步,并且感觉到心中燃起了某种渴望,开始频繁参加跑步训练。比赛备战比想象中更艰苦,原本不常跑步的她,在同学的鼓励和陪伴下,短时间内练成一个接近专业运动员的水平。

▲《牵》拍摄于 腾格里沙漠(由OPPO Find X7 Ultra拍摄)

她发现自己其实如此坚韧,哪怕下雨天,她也要冒雨高强度训练。那段时间,她的肌肉每天都是酸痛的,隔几天就要做一次按摩放松。抵抗力也明显下降,周围只要有人感冒,“必定会中招”,可就算生病了,依然要坚持跑。

在过去,她无数次地感受到“生活好像在原地踏步”。而现在,她奔跑了起来,感受到了吹面而过的风。

轨道还是旷野

当下,许多人会问一个问题,人生究竟是轨道还是旷野?尤其是到了三四十岁,哪怕是再渴望旷野,人生似乎都变成了一条笔直的轨道,通向那个不那么性感的未来。

张宇轩曾无数次幻想,如果生活突然暂停,他有一个长长的待做事项清单。他想要GAP一年,去各地旅居,重新拿起相机成为摄影师。

▲《风中之城》OPPO超影像创作者 喜之狼 作品(由OPPO Find X7 Ultra拍摄)

这些美好的设想就像是平行世界,张宇轩有时甚至幻想干脆被公司裁掉。

不过,脚下的路看似平行,似乎又在悄悄延伸向那个平行时空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像一个窗口,他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而且,他依然可以有机会参与出国交换项目,这样,就可以实现刚毕业时的愿望了。

不过,生活的焦虑还在。比如,他依然看不到晋升之路。班里的同学都很优秀,有的年纪轻轻当上了管理层,还有人早早创业成功。他每次看到后都会怀疑,和同龄人的差距是不是又变大了。

但这似乎也不是坏事,正因为他坚持清醒,所以才会感受到痛苦。

曾雪晴的困扰也还在继续。她原本就担心儿子的教育问题,也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创业。现在她依然拿不定主意。但她很清楚,自己或许总有一天会去创业,因为这个念头从来没有消失过。

有人评价说:“读MBA的人,是不幸但依然没有放弃的人。”因为,就算改变的结果无法预测,但至少人们勇敢迈出了一步。

黄茹也一样,她身上的班味消失了。课业不忙时,她会去各地旅游,几乎每三个月,就会解锁一个新地标。虽然前路依然迷茫,但她获得了内心的松弛感,至于明年毕业找工作,她爽朗一笑,“等明年再愁吧”。

曾雪晴的感触尤其深刻。奔跑时,她迈动双腿,跑步好像给了压力一个宣泄口。跑完了,还能继续回去面对工作和生活。

也是在跑步的过程中,曾雪晴关注到了亚太地区商学院沙漠挑战赛(下称亚沙)。这项比赛从2023年开始由OPPO赞助,也是在OPPO拍的比赛纪录片里,她看到了队员们在看不到边的大漠里不断突破自我的情景。

▲《放肆奔跑》拍摄于 腾格里沙漠(由OPPO Find X7 Ultra拍摄)

正如曾雪晴看到的那样,OPPO选择与青年们一起奔跑。OPPO已经与亚沙开启了5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作为亚太地区商学院MBA、EMBA群体中展开的一项沙漠徒步竞技比赛,亚沙的核心意义,正是“前行”。

而改变后的曾雪晴,一共参加了三次亚沙比赛,获得了更明确的成就感。在2023年时,她获得了第十一届亚沙比赛团体冠军和女子A组冠军,以及宁海越野挑战赛 BY UTMB 25km女子冠军。

▲《相成》拍摄于 腾格里沙漠(由OPPO Find X7 Ultra拍摄)

不只是赛事,OPPO一直和青年人互动。OPPO和北大、清华等高校设立联合实验室,为青年人带去更多行业新信息,帮助青年人走入职场。去年,OPPO还携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了中欧教研基地,让职场中的青年人更加了解经营和管理思维。

今年是OPPO成立的20周年,也是与用户一同奔跑的20年。如今进入AI新时代,OPPO依旧希望为每一位用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体验,“心向光明,微笑前行”。

张宇轩在和许多人聊过后,也终于发现一个事实,就是别人对于未来的设想,其实并不能真正帮到自己。未来的蓝图,他只能依靠自己思考。他也开始减少社交,但这一次,他是主动的,而不是像之前那样的被动逃避。

他开始逐渐领悟,会不断做出新选择,因为他知道——

答案一定不在原地。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0 阅读:27

每日人物

简介:轻商业,懂生活。